原创 鸦片战争失败原因在哪?武器落后是因为技术重组的过程被打破
迪丽瓦拉
2025-07-05 00:02:57
0

清朝最窝囊的一仗,当属晚清的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不仅把大清朝打回原形,还让西方列强看到了一个堕落腐败的清朝。从此,西方列强不再忌惮清朝,并且在日后不断侵略中国。

有一本历史书籍,叫做《天朝的奔溃》,写的就是鸦片战争。书里面就讨论了一个问题,中国近代的科技,到底是怎么落后西方的?

在鸦片战争之前,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思维,中国人确实是一片空白,但是那个时代科学和技术并没有绝对关联。即便没有科学思维,技术上也没有那么大的差距。

那导致落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清朝已有火器

首先,纠正一个误区,就是鸦片战争对阵的双方,并不是拥有热兵器的英国和只有冷兵器的中国之间的战争。清朝的火器其实发展得很早,在清朝初期也不落后,到鸦片战争时期,中国的军队实际上是配备有火器的。

明朝名将戚继光,在他的军队里就配备了一种叫“鸟铳”的火器,这个名字虽然土,却是葡萄牙的火绳枪,是当时最先进的枪械。

除了鸟铳,明朝还引进了弗朗机炮和口径130毫米的红夷大炮这样的大型火器。清朝的努尔哈赤就在大炮下吃过亏,一直到后来仿制了这些火器,才把劣势扳过来。

鸦片战争之前,中国火器技术的巅峰是在康熙年间。当时的清军,掌握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和葛尔丹作战时,葛尔丹原本想用一万只骆驼布置一堵墙,来抵御清军的冲击,没想到让清军一顿火炮就给炸成渣渣。

虽然这些火器不是中国人发明的,但是当时的中国已经完全掌握这些技术,而且从明末到清初,火器技术一直在发展。

社会分工萎缩

中国武器技术开始真正落后,是在康熙平定吴三桂和葛尔丹之后。

首先,战乱之后,军事技术就没有直接发展的需求,更重要的是,清政府对于武器技术的态度是严防死守,密不外传。这是帝制皇权的特点,秦始皇也曾经下令把天下的兵器都收缴起来,铸成12座小金人。

在皇帝眼里,控制武器就是防止内乱最好的办法。我掌握了先进技术,你没有,所以我可以在武力上压制你。

这样一来,清政府在武器技术上的基本需求就不是研究,而是保密。既然是保密,那就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

比如,八旗军队配备的就是燧发枪,是比火绳枪更先进的武器;而绿营军配备的还是鸟铳。这么做自然是为了保持满族人的武力优势,但是鸦片战争开始,对外作战的主力恰恰是装备极差的绿营军。

而那些先进的火器,保密时间一长,就被人遗忘了。比如,明朝末年中国引入了爆破弹技术,杀伤力非常大。但是因为保密体制,以致于鸦片战争时,连林则徐都不知道这种爆破弹技术。

保密制度的后果,不仅是生产技术的遗忘,更重要的是社会分工的萎缩。一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并不是抽象的,具体体现为你的社会分工有多细。保密制度则是天然的反分工,技术水平必然大步倒退。

1835年,鸦片战争之前的5年,广东为了加固虎门的防御,铸造了40门大炮。结果,这40门大炮在试炮的过程中,有10门火炮当场就裂开了,还有5门不能使用,破损率将近四成。剩下的虽然能使用,但是究竟合格程度如何,就不得而知。

因为清朝的武器制造机构都严格保密和控制,时间一长其他的工艺水平造成脱节,一般的民间作坊和铁厂,锻造出来的铁最多只能用来制造铠甲和箭头,差的就只能去制造锅碗瓢盆了。

用这样的铁去制造炮管,炮管很难经得起炮弹的冲击。虎门那些炸裂的炮火,炮身中的空洞居然可以装下四碗水。

铸铁工艺达不到,只能想办法弥补。第一种办法,就是改铁炮为铜炮,这样做虽然工艺达到了,但是中国铜矿少,铜炮不可能大规模装配。第二种方法,是给炮管加厚,这样做虽然能保证炮不会炸裂,但是又丧失机动性。

开放才能创新

再来看火药,作为中国的“四大发明”之一,很多人知道火药的配比公式“一硝二磺三木炭”,这可是中国人的骄傲。不过这只是一个大概比例,只能让火药发生燃烧爆炸反应,却不能达到最好的爆炸状态。

鸦片战争时英国军队的火药配比,已经精确到百分比的个位数:75%的硝、10%的硫和15%的炭。而清朝军队使用的火药配方是:80%的硝,10%的硫和10%的木炭。

别看只有几个百分比的差距,这就大幅度降低了中国军队子弹和炮弹的爆炸率和杀伤威力。同时在火药生产上,中国依然是小作坊手工生产,原材料都是靠碾研磨的。结果生产出来的火药十分粗糙,严重影响了火药的威力。

说明在军事技术上,中国和西方的差距,不仅仅是技术水平的差距,更重要的是社会协作网络上的差距。

过去我们理解新技术的诞生,都想象成高深莫测的研究,然后变成束之高阁的秘密。实际上正好相反,现代技术的演化场景要开放得多。

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单独存在,支撑技术的一定是复杂的协作网络。技术想要发展和创新,一定要离不开两个本质,就是模块和重组。

模块化就是将前人已经发明的成熟技术,重新再组合一遍,成为新技术。现代技术,因为高度的复杂化,导致模块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使用这个模块的人,已经不必知道这个模块里面是什么。

模块和重组发展到极致,技术之间就会愈加开放,传承和交流就变得特别重要。如果没有开放和交流,技术重组的进程就被打破,这样不仅技术得不到发展,需求也会消失,导致分工被割裂和倒退。

这一点,才是导致晚清科学技术大幅度落后西方,导致近代屡战屡败的原因。

参考书籍:《天朝的奔溃》,茅海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如... 一,如果汉人杨坚没有从鲜卑人手中夺得北周大权并建立隋朝,那鲜卑宇文氏建立的北周,在消灭高氏北齐政权,...
原创 让... 东汉末年,乱世开启,天下又进入混战模式,各路英豪你方唱罢我登场,百年前的乱世,到了隋文帝杨坚出世,黑...
原创 楚... 楚考烈王长时间无子,相国春申君认为问题出在楚王身上。一后三妃六嫱九嫔不说,光是有宜子之相的美女送进宫...
原创 河... 三国时期,是一个大乱世。先是黄巾起义的出现,之后的东汉就彻底乱套了。战争接连不断的出现,一直到司马炎...
原创 丧... 《权力的游戏》,由于血腥、暴力甚至很成人,尺度之大,很多人都为之错愕。当然,也因为这部剧拍出了战争的...
原创 战... 魏文侯和齐桓公都凭借自己的力量创造了强大的国家,跻身行业龙头中,但个人认为魏文侯略胜于齐桓公,接下来...
原创 上... 前言 说道上官婉儿,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这位武则天时期的才女靠着自己的才情横溢和坚韧自信的性格在封...
原创 《... 《天龙八部》中有一个特殊的存在,家族成员一心为复兴大燕而往来奔走。慕容博为了复兴大燕,不惜引发宋辽开...
原创 1... 张宗昌是山东近代有名的大军阀,外号“三不知将军”,即不知道自己有多少钱、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更不知道...
原创 为... 有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流传甚广,意思是人多力量大,人多好办事,集思广益,就算是三个皮匠的...
原创 张...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中,蜀国五虎将的经典战例最为传神,尤其五虎将中的成员还互相大战过,比如关羽在长沙...
原创 战... 历史上的郭开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人。 话说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大乱,诸侯割据,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
原创 3... 公元638年,39岁李世民传召11岁徐惠侍寝,哪知徐惠磨蹭好久才来。李世民龙颜大怒,决定好好惩罚她。...
原创 荒... 荒淫无度的古罗马,到底有多混乱?为何会导致帝国崩盘? "祗言酬唱美,良史记王箴"——这句话一直贯穿着...
原创 钱...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
原创 夏... 公元前1600年,商汤召开誓师大会,公开宣布讨伐夏桀。随后,双方在鸣条山附近展开了大决战,结果夏桀被...
原创 “... 《诗经》记录的不光是先秦人民传唱的歌谣,还有很重要的历史意义。 其中“颂”的部分有两首特别著名的史...
原创 邓... 提到邓公,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不陌生,对于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来说,邓公所做出的贡献不计其数,而正是基于...
原创 电... 周旋这个名字只要是上了年纪的人一定都听说过,此人当时在上海滩是红极一时的大人物,当时中国的电影行业刚...
原创 1... 1965年中央对总参谋长的位置进行调整,原总参谋长罗瑞卿离职,转而由杨成武担任代理总参谋长。由杨成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