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38年,39岁李世民传召11岁徐惠侍寝,哪知徐惠磨蹭好久才来。李世民龙颜大怒,决定好好惩罚她。徐惠灵机一动,想了个妙招哄他开心。随后,李世民一把搂住了她。
这天,李世民批了一整天的奏折,身心疲惫,打算四处走走,活动一下。
他经过御花园时,听到宫女说:“徐婕妤真好看,温柔又有才华,好羡慕她啊!”另一个宫女也附和道。
听到宫女的话,李世民决定今晚让徐惠来侍寝。晚饭后,太监就去通知徐惠。李世民一边看书,一边等待,谁知徐惠姗姗来迟,李世民等得都没什么兴致了。
他盯着徐惠看,身边的宫女都冒冷汗。只见,徐惠开对他温柔一笑,然后开口道:“陛下,臣妾要写诗。”
不明所以的李世民不情愿地点点头,徐惠很快写好了诗。后来,这首诗还被收入了《全唐诗》。
诗文:朝来临镜台,妆罢暂徘徊。千金始一笑,一召讵能来?
大意是:为见心爱之人,我早早梳妆打扮,担心妆容不够美丽,反复修改。古人为搏美人一笑,不惜一掷千金。难道你一纸诏书,就要我赶快来吗?
徐惠很懂李世民,知道该怎样展示自己小女人的一面。果然,李世民看到这20字的小诗后,就爽朗大笑起来。
他伸手搂住一旁的徐惠,接着两人在床上盖着被子聊天,一夜好梦。
一首诗化解了李世民的怒气,也给自己找个了台阶。这样一个有才华,有风趣的女子,难怪李世民这么喜欢她!
徐惠天资聪慧,5个月左右就能讲话。4岁时,能熟背《论语》,能创作简单的诗句。8岁时,父亲为了测试她的才学,让她模仿《离骚》作诗。
“仰幽岩而流睇,抚桂枝以凝思,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听到这几句诗,父亲感到震惊。他没想到8岁的女儿能做出如此对仗工整的诗句。此后,徐惠的“神童”美名逐渐传开,最终传到京城被李世民知道了。
他一向爱才,决定召11岁的徐惠进宫,封她为才人。在宫里,才人的地位不高。而且,两人年纪相差巨大,李世民也没怎么召见她,但对徐惠来说是一件开心的事。
当时,她嗜书如命,想着宫里资源丰富,应该有很多书籍。所以进宫后,她就开始废寝忘食地看书,整天与书为伴。
李世民看到她勤奋好学,非常欣赏她,还给她提供了很多便利。而且,她也没有辜负李世民的期望,给他带来了很多乐趣,也给他的政事提供一些意见。
唐太宗是一代明君,在他的治理下,百姓安居乐业。可到了晚年,他征战高句丽、大兴土木,劳民又伤财,引得百姓怨声载道。
熟读史书的徐惠,认为李世民激进地向外扩张,只会给百姓带来苦难,但自古后宫不得干政。
她想到,既然李世民欣赏她的才华,那就写诗劝谏吧。当李世民考虑不周时,徐惠就作诗、写文章来劝谏。李世民每次看完后,就会反思自己,最后改正过失。
648年,李世民游玉华宫时,徐惠写了一篇谏文。其中,有几句值得流传千古:地广者,非长安之术;人劳者,为易乱之符。
李世民知道徐惠是想让他减少征战,不要大兴土木,要多为百姓着想,让百姓过上安稳的生活。李世民经历的隋末起义,明白哪些做法会引起民怨。
他懂徐惠的一片苦心,也非常欣赏徐惠爱国爱民之心。不仅夸奖她,还赐她金银珠宝,让她的父亲也跟着升官。
除了劝谏外,徐惠还百般照顾李世民,努力让他开心。在李世民心里,她是一个不可替代的女子。他们之间,一个懂得欣赏,一个懂得感恩,所以两人感情很好。
徐惠曾说过:“以才事君者久,以色事君者短。”她知道,想要赢得李世民的喜欢,绝不能以色事人。每个人都会老去,靠美色只能一时的恩宠,但换不来真心。
她从小满腹诗书,不仅有美貌,还有才华,又能给李世民提供好的建议,是难得的贤妻加帮手。所以,李世民离不开她,对她用情至深。
可惜,李世民大她28岁。徐惠风华正茂时,李世民就已经老了,身体一天比一天差。649年,50岁的李世民,抛下深爱他的徐惠走了。
按照遗诏,所有没有孩子的妃子,都要去感业寺出家为尼。当时还是才人的武则天都不能违背,可徐惠却是特例,不用去感业寺,可见李世民真的很喜欢她!
可对徐惠来说,没有李世民的日子,身边的一切都没有吸引力。她郁郁寡欢,寝食难安,最后思念成疾,一病不起。
她不肯服药医治,说:“先帝待我优厚,我希望早一点死去,魂魄有灵,能够早日侍奉在先帝陵寝是我的心愿。”
650年,徐惠病逝,年仅24岁,被追封贤妃,被葬在李世民的昭陵中。
有人说,徐惠没有早逝,文坛上一定会有她的位置。你觉得呢?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啦!亲爱的友友,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