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这个名字熠熠生辉,令人想起盛世开元的繁华景象。
然而,他的一生却异常起伏跌宕,前后迥异,如同两幅全然不同的画卷。
01
少年時,李隆基聪慧过人,深得太宗喜爱,太宗临终时,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此后,李隆基承继大业,国力昌隆,边境稳定,他用智慧和仁慈让唐朝达到鼎盛。
当时的唐朝,不仅是全国富裕、百姓安康的代名词,也被称为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李隆基得到“明君”的美誉,人们都以他为傲。#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开元二十五年,正值唐玄宗登基已久,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让他感到政绩已成,便不再勤政,只想享乐度日。
这一年,他听信武惠妃谗言,杀害太子及两个亲生儿子,引发了皇位继承的争端。武惠妃图扶儿子李琩为太子,却在次年病故。
更出人意料的是,唐玄宗竟贪恋她的儿媳杨玉环之美色,强行收入宫中。李琩与太子之位因此失之交臂,李亨成为新太子。
得到心爱杨贵妃的唐玄宗,从此恣意享乐,为讨好杨贵妃不惜挥金如土,导致朝堂奢靡之风盛行。
宰相张九龄劝谏无果,反被贬黜,取而代之的是奸佞李林甫。
李林甫与太子结怨,朝堂因此产生隔阂。后杨贵妃兄弟杨国忠掌权,但才能有限,在他操办朝政十余年间,唐朝由盛转衰。
这时,藩镇节度使安禄山巴结唐玄宗杨贵妃,得到充分信任,兼领三镇兵马,势力巨大。有见及此,杨国忠多次警告唐玄宗须防范安禄山造反,但安禄山屡次收买使者,向唐玄宗进谗言,令唐玄宗对他深信不疑。
后来,唐玄宗召安禄山入京,安禄山竟然立即赶赴。此后,唐玄宗对安禄山更加放心,再无人能动摇他的信任。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病为借口,推脱唐玄宗召他入京赴宴的诏书。众人都看出他有异心,唯独唐玄宗对他毫无戒心。于是,安禄山终于在十一月举兵造反,很快攻下洛阳,直指长安。这时唐玄宗才知误判形势,但为时已晚。
关键时刻,他不听哥舒翰坚守之计,反催他出战,导致大败。长安城破,唐玄宗只得弃城西逃。
一路上,唐玄宗昏庸无能的作为早已失去民心。太子李亨则在保驾有功,逐渐得到将士支持。
02
身为天子的李隆基仓皇出逃,他原本希望儿子李亨能率军平乱,没想到李亨却在马嵬坡强行与父亲分道扬镳。
李隆基无奈只能让位,自称太上皇,流落成都。
757年,两京收复,李亨迫不及待地“请”太上皇回京,父子两人于凤翔相见,虽有涕泣,但李亨心中对老父亲已然没有敬意。
太上皇还京后,居住在旧居兴庆宫。然而,他提出的改葬杨贵妃的请求,遭到了李亨的坚决拒绝。李亨不但对老父亲避而不见,还由心腹宦官李辅国刁难太上皇。
760年,李辅国矫诏要太上皇前往西内甘露殿。太上皇不知是计,出门后遭五百禁军围困。亲信高力士挺身而出,李辅国才让他通过。太上皇被强迫迁居甘露殿,形同软禁。
03
李隆基退位以后,选择住在兴庆宫,这里不仅是他的龙兴之地,还毗邻热闹的街市,可以随时观看百姓来往,偶尔也能和他们互动。在这里,李隆基过上了退休后的悠闲生活。
兴庆宫内,李隆基身边都是他亲近信任的人。陪伴他几十年的心腹老臣陈玄礼、高力士都陪在左右。他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和宫女仙媛也时常侍奉,儿子李亨也经常来看他。
兴庆宫一时间热闹非凡,对于70多岁的李隆基来说,没了皇帝的枷锁,这种生活让他无比开心。
但其实,李隆基内心深处还牵挂着一个人,那就是他心爱的杨贵妃。有一次,乐工贺怀智为李隆基演奏完,将一张头巾献给他,说这是当年杨贵妃的头巾,当时吹来一阵风,头巾飘落到他头上,让他一直留着,现在献给太上皇纪念贵妃。
李隆基接过头巾,失声痛哭,显然他对杨贵妃死去一事耿耿于怀。
后来,李隆基在贵妃喜爱的华清宫泡温泉时,再度想起她,向李亨提出想要修葬贵妃的请求。李亨本不想反对父亲,但朝中的小人李揆却阻挠此事,认为这有翻案之嫌。
李隆基只得私下派人前去马嵬坡找贵妃遗体,却找不到整具遗骸,只有一个香囊,于是李隆基时刻将它带在身上,以缅怀贵妃。
一时间,李隆基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内心仍对杨贵妃念念不忘。这时,一个转折突然打破了他的宁静生活。
李隆基喜欢站在兴庆宫的长庆楼上远眺百姓,有时百姓认出他,会跪拜高呼“万岁”。这让李隆基异常欣喜,他便设宴招待百姓,连路过的官员也会上楼向他致意,受到了作为“太上皇”的尊重。
这种感觉让李隆基沉浸其中,两年后,有人向新皇李亨进谗,称李隆基在兴庆宫频繁接见朝臣,恐有异心。于是李亨开始限制官员拜见李隆基的次数。
李隆基明白这是有人在背后进谗言,心中不快。
一日,李隆基如往常在长庆楼远眺,忽然看到一群手持器械的工匠来到兴庆宫,开始在宫墙四周建造高大的围墙,并在墙内设卡,派禁军把守。
李隆基这才意识到,李亨是要软禁自己,限制他与外界的联系。
从此,李隆基失去自由,兴庆宫变成了他的牢笼。
04
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天下大乱,百姓涂炭,朝中官员腐败成风,民不聊生。当年的太上皇唐玄宗,曾经权倾朝野,功业盖世,如今却被软禁在太极宫,成为了一只困兽。
天子唐肃宗表面孝顺,派上百宫女伺候唐玄宗,实则有心防范,再也不去看望他的父亲。唐玄宗日夜惦记儿子的问候,却只能对着宫女念叨自己的心事。
其实,唐肃宗并不想与父亲反目成仇,当年的宫廷政变太过惨烈,他至今还记得,自己跪在父亲面前哀求时,那冰冷的表情。如今的防备,也是过去创伤的余威。
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当两代人用猜忌和防范填充天伦之乐时,亲情早已破碎。
太上皇唐玄宗在太极宫待了10个月,终于还是憋不住寂寞和失望,开始绝食并渴求早逝。没过多久,78岁高龄的他闭上了双眼。
而唐肃宗在13天后也病逝了,一场错过的父子情深,就这样无疾而终。
太上皇在太极宫的最后时光,时常念叨一首诗:“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曾几何时,他拥有盖世威望,如今看儿子的脸色过活,感叹人生就像一场大梦。
其实,这场梦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当年的盛世繁华,也只是昙花一现。乱世来临,民不聊生,官员腐败,战火焚烧,生命如蝼蚁。这一切的罪孽,唐玄宗不得不背负。他失去的仅仅是自由,而人民失去的却是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