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回顾:唐玄宗退位后的生活有多惨?被太监欺负,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迪丽瓦拉
2025-07-05 05:32:09
0

李隆基这个名字熠熠生辉,令人想起盛世开元的繁华景象。

然而,他的一生却异常起伏跌宕,前后迥异,如同两幅全然不同的画卷。

01

少年時,李隆基聪慧过人,深得太宗喜爱,太宗临终时,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此后,李隆基承继大业,国力昌隆,边境稳定,他用智慧和仁慈让唐朝达到鼎盛。

当时的唐朝,不仅是全国富裕、百姓安康的代名词,也被称为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李隆基得到“明君”的美誉,人们都以他为傲。#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开元二十五年,正值唐玄宗登基已久,国泰民安的盛世局面,让他感到政绩已成,便不再勤政,只想享乐度日。

这一年,他听信武惠妃谗言,杀害太子及两个亲生儿子,引发了皇位继承的争端。武惠妃图扶儿子李琩为太子,却在次年病故。

更出人意料的是,唐玄宗竟贪恋她的儿媳杨玉环之美色,强行收入宫中。李琩与太子之位因此失之交臂,李亨成为新太子。

得到心爱杨贵妃的唐玄宗,从此恣意享乐,为讨好杨贵妃不惜挥金如土,导致朝堂奢靡之风盛行。

宰相张九龄劝谏无果,反被贬黜,取而代之的是奸佞李林甫。

李林甫与太子结怨,朝堂因此产生隔阂。后杨贵妃兄弟杨国忠掌权,但才能有限,在他操办朝政十余年间,唐朝由盛转衰。

这时,藩镇节度使安禄山巴结唐玄宗杨贵妃,得到充分信任,兼领三镇兵马,势力巨大。有见及此,杨国忠多次警告唐玄宗须防范安禄山造反,但安禄山屡次收买使者,向唐玄宗进谗言,令唐玄宗对他深信不疑。

后来,唐玄宗召安禄山入京,安禄山竟然立即赶赴。此后,唐玄宗对安禄山更加放心,再无人能动摇他的信任。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以病为借口,推脱唐玄宗召他入京赴宴的诏书。众人都看出他有异心,唯独唐玄宗对他毫无戒心。于是,安禄山终于在十一月举兵造反,很快攻下洛阳,直指长安。这时唐玄宗才知误判形势,但为时已晚。

关键时刻,他不听哥舒翰坚守之计,反催他出战,导致大败。长安城破,唐玄宗只得弃城西逃。

一路上,唐玄宗昏庸无能的作为早已失去民心。太子李亨则在保驾有功,逐渐得到将士支持。

02

身为天子的李隆基仓皇出逃,他原本希望儿子李亨能率军平乱,没想到李亨却在马嵬坡强行与父亲分道扬镳。

李隆基无奈只能让位,自称太上皇,流落成都。

757年,两京收复,李亨迫不及待地“请”太上皇回京,父子两人于凤翔相见,虽有涕泣,但李亨心中对老父亲已然没有敬意。

太上皇还京后,居住在旧居兴庆宫。然而,他提出的改葬杨贵妃的请求,遭到了李亨的坚决拒绝。李亨不但对老父亲避而不见,还由心腹宦官李辅国刁难太上皇。

760年,李辅国矫诏要太上皇前往西内甘露殿。太上皇不知是计,出门后遭五百禁军围困。亲信高力士挺身而出,李辅国才让他通过。太上皇被强迫迁居甘露殿,形同软禁。

03

李隆基退位以后,选择住在兴庆宫,这里不仅是他的龙兴之地,还毗邻热闹的街市,可以随时观看百姓来往,偶尔也能和他们互动。在这里,李隆基过上了退休后的悠闲生活。

兴庆宫内,李隆基身边都是他亲近信任的人。陪伴他几十年的心腹老臣陈玄礼、高力士都陪在左右。他最宠爱的妹妹玉真公主和宫女仙媛也时常侍奉,儿子李亨也经常来看他。

兴庆宫一时间热闹非凡,对于70多岁的李隆基来说,没了皇帝的枷锁,这种生活让他无比开心。

但其实,李隆基内心深处还牵挂着一个人,那就是他心爱的杨贵妃。有一次,乐工贺怀智为李隆基演奏完,将一张头巾献给他,说这是当年杨贵妃的头巾,当时吹来一阵风,头巾飘落到他头上,让他一直留着,现在献给太上皇纪念贵妃。

李隆基接过头巾,失声痛哭,显然他对杨贵妃死去一事耿耿于怀。

后来,李隆基在贵妃喜爱的华清宫泡温泉时,再度想起她,向李亨提出想要修葬贵妃的请求。李亨本不想反对父亲,但朝中的小人李揆却阻挠此事,认为这有翻案之嫌。

李隆基只得私下派人前去马嵬坡找贵妃遗体,却找不到整具遗骸,只有一个香囊,于是李隆基时刻将它带在身上,以缅怀贵妃。

一时间,李隆基的生活看似平静,但内心仍对杨贵妃念念不忘。这时,一个转折突然打破了他的宁静生活。

李隆基喜欢站在兴庆宫的长庆楼上远眺百姓,有时百姓认出他,会跪拜高呼“万岁”。这让李隆基异常欣喜,他便设宴招待百姓,连路过的官员也会上楼向他致意,受到了作为“太上皇”的尊重。

这种感觉让李隆基沉浸其中,两年后,有人向新皇李亨进谗,称李隆基在兴庆宫频繁接见朝臣,恐有异心。于是李亨开始限制官员拜见李隆基的次数。

李隆基明白这是有人在背后进谗言,心中不快。

一日,李隆基如往常在长庆楼远眺,忽然看到一群手持器械的工匠来到兴庆宫,开始在宫墙四周建造高大的围墙,并在墙内设卡,派禁军把守。

李隆基这才意识到,李亨是要软禁自己,限制他与外界的联系。

从此,李隆基失去自由,兴庆宫变成了他的牢笼。

04

自从安史之乱后,唐朝天下大乱,百姓涂炭,朝中官员腐败成风,民不聊生。当年的太上皇唐玄宗,曾经权倾朝野,功业盖世,如今却被软禁在太极宫,成为了一只困兽。

天子唐肃宗表面孝顺,派上百宫女伺候唐玄宗,实则有心防范,再也不去看望他的父亲。唐玄宗日夜惦记儿子的问候,却只能对着宫女念叨自己的心事。

其实,唐肃宗并不想与父亲反目成仇,当年的宫廷政变太过惨烈,他至今还记得,自己跪在父亲面前哀求时,那冰冷的表情。如今的防备,也是过去创伤的余威。

然而,过去的已经过去,当两代人用猜忌和防范填充天伦之乐时,亲情早已破碎。

太上皇唐玄宗在太极宫待了10个月,终于还是憋不住寂寞和失望,开始绝食并渴求早逝。没过多久,78岁高龄的他闭上了双眼。

而唐肃宗在13天后也病逝了,一场错过的父子情深,就这样无疾而终。

太上皇在太极宫的最后时光,时常念叨一首诗:“刻木牵丝作老翁,鸡皮鹤发与真同。须臾弄罢寂无事,还似人生一梦中。”

曾几何时,他拥有盖世威望,如今看儿子的脸色过活,感叹人生就像一场大梦。

其实,这场梦不止是他一个人的。当年的盛世繁华,也只是昙花一现。乱世来临,民不聊生,官员腐败,战火焚烧,生命如蝼蚁。这一切的罪孽,唐玄宗不得不背负。他失去的仅仅是自由,而人民失去的却是生命。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朱... 前言 建文帝朱允炆的下落之谜,究竟是死在大火中、悄悄逃出宫去、还是远渡南洋,各种传说让历史充满了神秘...
原创 金... 1120年,随着海上之盟的签订,北宋和金朝联合抗辽。经过五年的战争,辽朝灭亡。而金朝不但瓜分了大部分...
原创 邓... 公元1362年,朱元璋从陈友谅手里夺走龙兴(南昌),将其恢复古名洪都。朱元璋认为“洪都乃西南之屏藩,...
原创 南... 相对来讲,女真的地缘政治可谓及其恶劣。 明朝肯定不允许后金建国,而当时的漠南蒙古也出了一个雄心勃勃的...
原创 相... 汉武帝是汉朝时期非常厉害的皇帝,汉朝建立之初,当时的匈奴不断的侵扰汉朝边境,最终在汉武帝的带领下,汉...
原创 朱...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在封建历史中一共诞生出四百多位皇帝,其中说到出身地位最低微的一位,那可能非朱元璋莫...
原创 苍... 明朝的建立者朱元璋从乞丐到皇帝,经历了很多坎坷,建立明朝之后,他仁政爱民,努力把明朝建立的更完善。朱...
原创 杨... 杨再兴,是岳飞手下第一勇将,以300骑兵,杀敌2000,血战小商桥,一直为后人津津乐道。当然,我们都...
原创 回... 在80后的记忆里,有关挨饿受冻的体验已经非常模糊了,而大部分90后和00后甚至没根本没有经历过。#图...
原创 朱... 明成祖朱棣是个狠角色,不满建文帝削藩,直接一路南下抢了自己侄子的江山,他勇猛好武,一辈子中有大半部分...
原创 为... 众所周知,大明开国皇帝朱元璋可谓是修炼成精,手下有两个能人刘伯温和李善长。为了驾驭他们,朱元璋的才能...
原创 李... “大唐李白:盛世之下,诗人何为?”文化沙龙8日在北京举行。小说家张大春携其新书《大唐李白-少年游》出...
原创 辽... 自辽太祖神策建元以来,契丹迅速兼并了周边部族,随着综合国力日益强盛,开疆拓土的愿望逐渐增强。 辽太祖...
原创 朱... 朱元璋儿子朱梓为何举家自焚,畏罪自杀还是另有原因? 明太祖朱元璋是一位伟大的皇帝,他从一介布衣逆袭成...
原创 为... 俺答汗公元1507年出生于蒙古草原,是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十七世孙,俺答汗在十六世纪的塞北地区是一位举足...
原创 李... 如果要评选历史上最憋屈的开国君主,李渊若称第二,那么无人敢称第一。 他憋屈的主要原因有二: 一是,明...
原创 女... 阿云是北宋时期山东登州的一个普通平民女子,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如果不是因为那一起争议了十数年的案子,...
原创 金... 在两宋时期,虽然对外备受诟病,文化却达到了另一个高潮。宋词是让人神往的,它如同唐诗一样,成为了中华民...
原创 前... 朱元璋为了接班人的顺利继位,将很多功臣一个个斩草除根,看似给孙子铺平了道路,但却留下了一个极大的隐患...
原创 元... 元稹是唐代最著名的诗人,他是“李杜元白”之一,他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很高的地位。在唐代,他的诗仅次于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