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画家罗聘自称见过鬼,还画下了鬼的样子,从乾隆时期流传至今
迪丽瓦拉
2025-07-04 19:32:35
0

在我国古代,鬼与神经常被拿在一起讨论,并且大多数人对鬼神都秉持着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情感,因此迷信鬼神之人比比皆是。

比如说据《论语》所载,儒家代表人物孔子针对鬼神提出了“敬鬼神而远之”、“子不语怪力乱神”的观点。虽然不否认其存在,但却是采取一种消极逃避的态度。

东汉思想家王充在作品《论衡·订鬼篇》中,结合实践与自己的观点,阐述了“无神论”的鲜明态度,对当时社会中过度迷信鬼神的风气进行有力的抨击。

其实关于鬼神的真实性自古以来都没有定论,大多数人都对鬼神的存在持半信半疑的态度;而今天所要谈论的清朝画家罗聘,竟在光天化日之下宣称自己见到了鬼,还顺手将鬼的样子描绘了下来,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天才画家真碰见了鬼?

罗聘祖籍安徽,生于文化气息浓郁的扬州。雍正十一年(1733年)罗聘诞生在一户书香门第之家,受到家庭风气的影响,罗聘自小便对艺术抱有浓厚的兴趣,长大之后几乎全身心地投入到书画的学习当中。

罗聘在二十五岁时,拜“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先生为师学习诗画。在名师的指点下,罗聘的绘画能力愈发炉火纯青,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

而后金农去世,罗聘在平定好悲伤的情绪后,便一边收集整理先师遗作;一边规划起云游于四方的想法,拜自然山水为师,并且与各路文人学者相识。

但有一次,罗聘似乎真的眼睹到一些“不干净”的东西。

时值罗聘正为恩师守孝期间,他便在金农的坟茔旁建起一个草庐,过着焚香绘画的枯燥生活。

在一个深秋的傍晚,罗聘拖着疲惫的身子到溪边打水,不料附近的一处灌木丛后传来琐碎的脚步声。

过惯独居生活的罗聘对于这鲜有的人烟气息显然来了兴致,便伏在灌木旁偷偷打量。

只见一男子满脸猥琐地往一女子身上靠,手上还拈着一朵花,嘴中叽里呱啦说着让人费解的语言;不过此女子傅粉施面,好生妖娆,不像住在这附近的村姑。

而女子的行为更是反常:对待男子的请求也是一副欲拒还迎的模样,任凭他对自己动手动脚。

罗聘心里泛起了嘀咕:“难不成这是一对来山野偷情的轻浮男女,但两人的相貌却十分怪异……

就在此时,一个身着素衣的人影徐徐靠近,罗聘以为是有人来捉奸了,心想着等会有好戏看了。

谁料罗聘定睛一看,可没把自己吓懵了:这人身披白色马褂,头戴白色高帽,双手各持有一把纸扇,脸上则是一股子狰狞恐怖的模样——这哪里是来捉奸的“人”,这分明就是来索命的厉鬼!

被吓到六神无主的罗聘慌忙后退,谁知一不留神被藤曼所绊倒,整个人从斜坡摔进了冰凉的溪流中。

刺骨的溪水一下子使得罗聘精神抖擞,也顾不得身后的情况,一溜烟就跑到了附近的村子里讲起今天的经历;但是村里的人都笑话成为落汤鸡的罗聘是个傻子。

难道说这名天才画家真见到了鬼?至少罗聘是坚信自己见到的就是鬼,于是提笔就将当时所见描绘下来。

后来罗聘结束守孝之后,便恣意地游山玩水,在此期间他看到了世间之冷暖:既有家庭和睦的天伦之乐,亦有酷吏盘剥的敲骨吸髓。

当然,这些场景都是罗聘绘画的灵感源泉,使得一幅幅传世佳作得以横空出世。

正是罗聘高超的绘画水准和富有深意的画中之意,使其成为“扬州八怪”中最年轻的一位;《清史稿》则是以“画无不工”四字就概括了这名天才画家。

《鬼趣图》下“鬼”的庐山真面目

罗聘的一生,留下了不知凡几的画作,无论是自然景致还是人物形象,都曾在他的妙手创作下特点鲜明、令人称奇。其中最出名的画作当属《鬼趣图》。

谈起《鬼趣图》的创作,罗聘自称是目击过鬼的存在,方才提笔绘下其形体特征。

《鬼趣图》共有八大篇幅:

其一,似置身于朦胧的迷雾当中,只能迷迷糊糊地瞧见一些光怪陆离、亦真亦假的脸面与躯体,而这些带着玄幻色彩的样子,便是罗聘想要表现出来的“鬼”的形象。

其二,只有简单的两个鬼:它们以一前一后的样子排列,并且呈现出快速前行的姿态。

位置靠后的鬼,头顶花翎缨帽,形态丑陋,身材纤瘦,似乎与前鬼乃一对主仆。

其三,则刻画出一个衣着光鲜而面露凶色的鬼,它拈花一朵,紧依在一个女鬼身边似乎在窃窃私语着什么,旁边甚至还有一个手持白扇,倚身偷听的小鬼形象。

其四,绘的是一个体态矮小的鬼,只见它拄着拐杖,一个身着赤衣的小鬼在旁边捧着钵紧跟不舍。

其五,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绿发鬼,只见它的四肢都修长得可怕,眼睛直勾勾地在盯着什么,作出一副要擒拿某物的样子。

其六,是一个头部大得出奇的鬼,正焦头烂额地追逐着在身前奔跑的两名小鬼。而这两个慌忙跑路的小鬼一边跑,还不忘回头看看穷追不舍的大头鬼。

其七,由四只鬼占据整个画面。它们的形态各异:一个鬼在风雨中撑伞前行,紧随着身前的一个鬼。

而旁边若隐若现有两个小鬼的身影,只有头部现于雨伞边,仔细一看竟没有身子。

其八,只见一座坟茔旁站立着两具白骨,但能从行为动作上推断为一男一女,他们似游山玩水的旅客在坟墓旁似乎在讨论着什么。

通过对《鬼趣图》基本面貌的了解,可以看到画作中出现了许多“鬼”的样貌,他们形态各异,身处不同的场景,但其阴森恐怖的表情和夸张奇特的动作给观者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莫非罗聘真的见到鬼了?

以笔为刀,尽显文人风骨

从现今的科学角度分析,鬼是不存在的。罗聘之所以能画出这么多奇形怪状的鬼,并不是亲眼所见到的鬼,而是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见闻以此般艺术手法展现出来。

罗聘生活于乾隆和嘉庆统治年间,虽然偌大的帝国依然头顶“康乾盛世”的光环,但是隐藏在盛世下的危机正在潜滋暗长,走向衰落的趋势已经难以避免。

由于人口的极度膨胀,造成的土地不合理开发及生态环境的破坏等负面影响是不可逆转的。

此外,大清国统治下的政治腐败、文化钳制、闭关锁国都在将这个古老的帝国推向衰败的风口浪尖。

人们生活在所谓的“盛世”的华丽谎言下,殊不知社会各处的欺压、剥削依旧是层出不穷;饥饿与不公正不断蚕食着统治者“天朝上国”的美梦。

罗聘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眼睹到帝国的江河日下,当然也饱含自己游历四方时遭受的横眉冷对。

于是他提起画笔,以一种诡谲奇异的方式展现人间世态,以尖锐独到的视角,倾诉着自己对社会黑暗的不满,好似以笔为刀,将世俗生活的丑恶展现得淋漓尽致。

当然其中他也将人们口中相传的鬼怪进行人格化人情化处理,更是体现了他浓厚的人文精神。

结语

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着自己复杂的情感:蒲松龄著《聊斋志异》,以志怪小说的方式诉说着自己想要挣脱封建礼教的愿景;

龚自珍作《己亥杂诗》,大手一挥写下“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警示统治者应该整顿沉闷腐朽的现状,通过重用人才来实现社会的变革。

而罗聘绘《鬼趣图》,赋予鬼怪人格特点,糅合了写实和夸张的表现手法,以新颖的方式抨击着社会中一些“人不如鬼”的现实;

其实并不是罗聘真的见到了鬼,而是见到的有些人的所作所为甚至还不如鬼,这便是他创作的灵感来源。

罗聘的画作,也因为其略显“诡异”的画风和背后所要展现的深刻思想而从乾隆时期流传至今。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古... 在古代,朝廷一旦下令“诛九族”,意味着一场无路可逃的灾难正席卷而来。九族之内,不论血缘的远近,亲属们...
原创 郑...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 裹挟着无数英雄人物命运沉浮, 风雨飘摇之际, 郑成功名字如同一道耀眼闪电, 划破...
原创 康... 正在热播的历史传奇剧《天下长河》已经接近尾声,细心的观众应该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即原来一直大力支持靳...
原创 大... 引言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深刻的影响了人类近代时期发展进程的名词。而大英帝国,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无疑也...
《三国志·战棋版》魏延最新调整... 哈喽大家好啊,昨天下午测试服中魏延迎来了一个调整,这个调整会有什么影响呢?另外在新赛季中,同兵种加成...
原创 为... 开篇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前言 对于...
秦兵马俑二号坑发现两处战车遗迹 12月16日,据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消息, 在陕西秦兵马俑二号坑的考古发掘保护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两处战...
三国中最忠心耿耿之人! 阅读本文前,各位官人,对小女子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私信我呦。 两军交战战败时大部分人识时务可能会投降,...
原创 差... 他是南北朝时期能力最强的帝王,刚开始只是一个傀儡皇帝,韬光养晦10年,一举铲除权臣,施展抱负的他,带...
原创 岳... 靖康之耻 北宋末年,朝堂之上奸臣当道,宋徽宗沉迷于歌舞升平,对边疆的危机视而不见。那时,北方的辽国正...
原创 刘... 刘禅:在矛盾中抉择的蜀汉后主 黄喜才文2024-10-21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自出生于河南新野起,...
原创 内...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最近这几年...
瑞昌铜岭探秘:铜草花下的青铜传... 在江西省瑞昌市夏畈镇的一片古老土地上,隐藏着一段关于铜与历史的传奇故事。这里,瑞昌铜岭商周铜矿矿冶遗...
原创 从... 《将相和》的故事广为人知,韵味悠长,至今仍频频出现于学校教材和课外读物中。世世代代传颂的,不仅仅是蔺...
秀我中国|打卡闽南古建筑宝藏地... 新华社“秀我中国”行走体验官、网络达人@南京飞哥 带你游闽南古建筑宝藏地——千年安溪文庙。
原创 回...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些故事永远不会被遗忘。韩信,一位军事天才,其生命轨迹在楚汉争霸的风云中急剧变化。一...
福建平潭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 新京报讯 据国家文物局消息,12月16日,南岛语族文化艺术联展开幕暨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开馆仪式在福建省...
原创 一...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
原创 佐... 侵华日军将领佐佐真之助,曾长期在陆军省人事局任职,尽管军衔不高,但实权却很大,此后曾以第二十二师团步...
如何实现真正的超越?17名清北... 今年八月,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学系副教授金津的英文专著Education and upward 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