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的“第一贪官”是谁?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脑海里闪现出的第一个答案,基本都是——和珅。
据说,和珅所聚敛的财富大约有8亿至11亿两白银,而当时清王朝一年的财政收入仅4000多万两,他一家之财,竟超过了清王朝15年财政收入的总和。
正因如此,当时民间还流传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的说法。
贪污如此之巨,简直令人叹为观止!不过,要真正论起谁才是清王朝的“第一贪官”,恐怕并非和珅,而是此人,他在位期间不仅贪污甚巨,而且其后代至今仍是亿万富翁。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有着“中国俾斯麦”之称的——李鸿章!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李鸿章绝非贪官,而是一位具有远大抱负的一代名臣,他的一生都在为发展洋务运动、建立一支强大的水师而努力,但无奈,在清王朝摇摇欲坠,统治者昏聩无能的情况下,他纵有万般能耐,也无法使出。
除此之外,他的境遇也让人同情。因为清王朝统治阶层的腐败无能,使他成为了无可替代的“背锅侠”,与列强签订了一则又一则丧权辱国的条约,使他成为了国人斥责的对象。
总而言之,李鸿章虽然是一个颇具复杂性的人物,但要说他“贪腐”,则应该不太可能。可事实真是如此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就算李鸿章入仕之初一直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为官操守,但在当时腐败横生的官场,想要永守清廉,几乎不太可能,更何况李鸿章还不是这样的人。
我们不否认李鸿章的个人能力,但也不能忽视他为自己敛财的能力。比如在位期间,他就曾和自己的几个兄弟在老家安徽大量购置田产、建造庄园。
据记载,在鼎盛时期,李家的田产达到了250多万亩,每年光收租就高达5万余两。以至于当时民间还流传着“半个安徽都是李家的”说法。
如果说和珅的财产主要集中在个人的话,那么李鸿章的财产就集中在家族了。简单来说,和珅是个人贪腐,而李鸿章则是家族性的贪腐。
光绪二十二年,李鸿章与俄国谈判《中俄密约》,期间,为了使李鸿章放弃清政府自造铁路的方针,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还特批以300万卢布贿赂李鸿章。不过,据说当时李鸿章仅仅只得了50万卢布,所以对此他还耿耿于怀。
在国家大事上尚且如此,更别说还是在其他的交往中了。
事实上,在领导洋务运动期间,他就曾开设各种名目索取不义之财,他亲手建立的“北洋水师”也相当于是他个人的私产,朝廷拨付的各种经费也得经由他之手。
据曾与李鸿章有过接触、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外交家容闳说:李鸿章有私产近5000万两遗留给子孙。
在《近代名人传》中也有记载:
“(李鸿章)殁,家资几千万,其弟兄子银私财又几千余万。”
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其遗产也多得惊人,据《李经方遗嘱》中记载:
李经方的有形资产以住宅、宅基地或商品等为主的房地产,约有12处,公司股票证据7张、砖瓦厂等产业3处、银行存单6张、田产5处、应收账款5宗、现金2份7.3万元,价值明确的遗产价值总额为72.6万,租金明确的田产租金总额为2.35万石。
当然,这些只是冰山一角,据不完全统计,李鸿章死后留下了巨额遗产,然具体数字不详,但折合成现在的购买力的话,大约有数百亿之多。
李鸿章死后,李氏家族迅速四分五裂,其遗产也被子女们瓜分干净,但由于家财数额巨大,因此其后代的生活过得还是比较优渥的。
其中,一些有能力、有经商头脑的子孙,将所得遗产进行投资、做生意等,经过几十年的积累,到如今也是家财万贯。
现如今,李鸿章的后代们分布在国内外,一些人甚至还成为了亿万富翁。
比如著名的李家昶家族,他们是李鸿章六弟李昭庆的四世孙,其早年在海外经商,创下了亿万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