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时期,多数国军将领弃暗投明,归顺了我军,不过也有一些对老蒋忠心耿耿的将领,在战败后不惜舍身成仁,而这个人,甚至都不是蒋介石的中央军嫡系,这个人名叫郭景云。
郭景云,出生于1904年,从军时间很早,最开始是在北洋陆军,后来跟着徐永昌到了晋军,开始跟随傅作义,并且一步步做到了第35军101师的师长,
郭景云一直跟着傅作义南征北战,傅作义打下五原大捷的时候,奉命在乌加河阻击援军的就是郭景云,能让傅作义放心托付后背的人,毫无疑问是他最信任的人。郭景云也不负所托,牢牢拖住了日伪援军,保障了五原战争的胜利。
这一战,郭景云要阻击的是数倍于己的兵力,而他能圆满完成任务,正是他有那种尽责尽忠的精神,这也为他日后的选择埋下了伏笔。
1948年,郭景云被任命为第三十五军的军长,这是继傅作义后的第四任军长,傅作义是信任郭景云,才放心把自己起家的部队交给了郭景云,郭景云当时也已经有玉碎的心里,在公开的演讲中,提到过如果打不好,就自杀。
1948年11月,平津战役爆发的前夕,郭景云奉命镇守华北地区最重要的关口——新保安。虽然晋军一向善守,第35军又都是先进的美式武器,可是谁让郭景云的对手是华北野战军中大名鼎鼎的杨成武、杨得志呢?
为了稳住傅作义不让他从华北溜走,我军攻打了有着北平“北大门”之称的张家口,以此来吸引傅作义的主力前来支援,我军好趁机拖住他的主力,给东野入关争取时间。
不出我军所料,傅作义派出了他的嫡系王牌第35军前来支援。而东野悄悄入关,出其不意解放了北平以北的密云等地,打了傅作义一个措手不及,傅作义知道东野入关了,再纠缠恐怕出现变故,为保存实力,傅作义马上下令第35军返回北平。
不过,还没等到北平,郭景云就受到了华野的阻击,只能且战且退,又退回了新保安驻守,以待增援。
可是天气寒冷,想增援并不容易,郭景云既等不到援兵,也收不到增援的物资,多次突围也都未不成功,可是郭景云从来没想过要投降。
12月12日,我军发动了对新保安的总攻,只用了七个小时,就逼近了郭景云的军部,郭景云知道再无回天之力,就干脆自尽了。而一个月后的1月22日,傅作义就在北京宣布起义了。
我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失去了主力35军,失去了得力猛将,傅作义才起义,还是傅作义早就有起义的心思,不管怎么说,郭景云也算是一条汉子,值得敬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