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古代将军镇守边疆,手握几十万兵马,为何却很少叛乱他们怕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05 03:03:23
0

前言

古代,驻守边疆的大将们手握数万精兵,要发动叛乱轻而易举。

但是历史上他们造反的案例却屈指可数。

这就令人百思不得其解——明明有力量与条件反叛,为何还忠心耿耿地守在边境?

他们是否真心为国,亦或隐藏着更深层的原因?

谋反之难

在古代,要成功谋反难度极大,一方面,臣民从小就被灌输要忠于君主的思想,真正敢于反叛的人屈指可数。

以汉朝为例,儒家思想深入人心,百姓多半认为反抗皇权是违背祖训的不忠不孝之举,再加上刑法森严,敢言者多以死罪论处,人们不敢造次生非。

另一方面,君主也从多方面严密控制着军队,尤其是驻守边疆的大将,比如,汉武帝创立轮班制度,规定边将每三至五年调动一次,调到新的防区。

新老大将会同时驻防一段时期,以防止问题发生,每次调动,汉武帝都会亲自安排大将的新防区,避免其重新聚集旧部重新壮大。

汉武帝还制定软禁政策,大将的妻儿老小全部迁居京城,成为人质,一旦捕风捉影有异动的迹象,皇帝立即以族诛要挟,逼迫大将噤口就范。

比如李广之孙李陵投奔匈奴后,汉武帝立即诛杀其家人为惩戒,导致李陵心生绝望,最终不再返回。

除此之外,汉武帝还大力收买人心,用厚禄官爵讨好大将,将其个人利益与皇权捆绑,许多原本心怀不满的大将也都噤声保命,不敢造次。

唯一一位成功突围的安禄山,最终其家人还是命丧黄泉,可见想跨过皇权这道坚固城墙是多么困难。

不过,历史总有反常的例子,陈胜吴广领导的首次农民大起义,正是秦末苛政与压迫导致的结果。

起义军一度攻入咸阳,证明了“民心所向”的巨大威力,不过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即便有广大民心支持,也很难打败皇权铁拳。

李陵的例子也颇为特别,他本是汉朝名将,后投降匈奴单于,并娶公主为妻,受到重用,如果单于不那么喜爱他,汉武帝恐怕早已出兵讨伐,李陵陷入内外交困的两难,最后连累家人被杀才狠下心留在北方草原。

皇帝的耳目:监军

除了家属被皇帝扣押外,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让将士不敢谋反,那就是“监军”的时刻监视。

监军制度在中国古代尤为盛行,其目的在于监视服役边疆的武将,监军名义上是监察军队的一种官职,实则是皇帝细心培养、亲自任命的亲信,他们隶属中央,不受当地武将指挥,负责暗中观察将军的一举一动,并随时向皇帝汇报。

一旦发现有谋反迹象,监军有权不经审判即斩杀当地最高武官,事后再向皇帝报告,因此监军也被认为拥有“先斩后奏”的权力。

有些明君甚至会在军中秘密安插卧底,与监军互相监督,这些举措无疑削弱了地方武力对中央的威胁,有利于巩固皇权。

但是滥用监军也存在弊端,比如唐玄宗李隆基晚年任命边令诚为监军,这名太监妄行指挥,最终导致边疆大将高仙芝被杀。

此后监军多由文官担任,且权力日益膨胀,甚至高于武将,这导致军政不统一,影响战时机动。

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因惧怕“黄袍加身”,更是削弱武将权力,让军队解甲归田,可以说,监军制度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监军制度源于秦汉时期的督邮制度,汉武帝时,朝廷始置督邮十二人,分驻边境要地,负责传递军情。

西汉末年,督邮还开始兼管军队供给,东汉建立后,正式设置“度支中郎将”名目,专职监督驻军,这样既能管控军需,又可监视将领,这一监军前身在魏晋南北朝时进一步发展完善。

唐代天宝年间,唐玄宗下诏在十路设置御史大夫,作为监军机构,此举加强中央对地方军队的控制。

宋代则成立枢密院,专门掌管军国大权,监军职能融入该系统,元明清朝沿袭此制,特别是在蒙古入主中原后,监国制度成为蒙古人统治汉人的重要手段。

历史上关于滥用监军造成负面影响的例子不胜枚举,北宋神宗时,权臣蔡卞任命亲信苏师旦为监军,后者引发军纪混乱,最终酿成方腊之乱。

明成祖派太监汪直监督戚继光,差点断送戚将军北伐计划,监军或因私仇陷害武将,或借机污蔑忠良,也有监军自作威福,妄指挥作战的,种种弊端导致不少文人主张裁撤监军机构。

总之,监军制度有利于皇权中央集权,但滥用易生弊端,如何在巩固皇权与发挥武将作用间求取平衡,是千百年来君主需要审慎对待的问题。

历史证明,唯有增加军政系统的透明度与制衡性,让监军与武将相互制约,才能避免滥用监督之名行私刑之实的情况发生,而监军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让武将不敢轻易萌生反叛之心。

后勤至关重要:兵草不继难成大事

戍边将军不敢轻易造反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粮草补给问题,粮草一直掌握在朝廷手中。

后勤一直以来都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之一,正如古人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所言,在开战前必须保证充足的后勤供给,历史上不乏因后勤问题而致使战略失败的战例。

诸葛亮七擒孟获乃北伐战争中的一段佳话,但七擒之前,蜀军曾在前几次北伐中损兵折将,粮草不继屡次退兵。

后来诸葛亮采取以连环计把孟获的粮仓全都掠夺而去,才为后来的大规模北伐提供了基本的后勤保障。

在历史上,很多朝廷都曾因为长年边关战事耗费国库,明朝中期万历年间的朝鲜之战,曾一度让国库元气大伤,这充分说明,边关兵变也往往与朝廷能否提供后勤保障有关。

朝鲜之战结束后,万历帝下旨整顿军制,把军饷直接发到边将手中让其自行发放,剥夺了边将调动边军的权力,从而减少将领的兵变可能性,可见,后勤无虞,朝廷才能坐稳天下。

历史故事告诉我们,后勤问题乃成王败寇的关键所在,此处不得不提及赤壁之战,曹操远涉长江亲自督战,却因荆州诸郡聚集大量物资不时通道被截断而军心动摇,皆因曹操轻敌贸然深入,天时机不利,未能次第解决后勤补给,才导致其大军最终溃退。

汉初,汉元帝多次以武力讨伐匈奴,但边关战事频繁导致国库空虚,后来汉景帝即位采取和亲政策,一度减少战事担忧和边关开支,李广利等战功赫赫的边将也减少出现,这也令人思考,和亲策略之所以值得一试,不外乎解决后勤问题,国泰民安。

唐代,唐太宗李世民也曾派遣常胜大将李靖深入漠北击败河西突厥,纵横西域,但每年领兵出征亦耗资甚巨。

唐高宗时期再发生崔九春等边将谋反事件,令唐军损失惨重,这也与朝廷后勤供给不足,无法满足边关军队需求有关,直至唐玄宗时代,才彻底平定安西四镇军变,军事开支才略有收敛。

后来进入宋朝,宋初面对辽国威胁,也不得不加强边关募兵和物资储备以防御外患,但经济拮据,加上屡遭水灾旱灾,民不聊生的情况下,边关物资开支仍然是沉重包袱,这使其在抗辽战争中处处被动,最终被迫割地求和。

后世的明朝中期又是大规模征战日本和朝鲜的年代,吃紧的朝廷财政也难以为继,这些种种历史案例都让我们明白,后勤保障的艰巨和重要性,正是因为军饷匮乏,才不得不收手、息战,使朝廷可以得到喘息之机。

总之,从古至今的战例证明,边关将领要想称王称霸,必须深谋远虑,以优秀的后勤能力为基础,不然他们不会轻易动兵反叛,否则,冒然出兵,必将自掘坟墓,落得个粉身碎骨的下场。

同理,朝廷若想建立长治久安的国家,也应重视补给物资供应与储备的建设,朝野上下有了这方面的共识,国家安全和边疆稳定才能得以保障。

结语:

历史上的农民起义与边疆将领造反,或许无时无刻不在发生。

有人说这是皇权的锅,也有人说民心难测。

然而百姓苦,莫不出于忧国忧民之心,将领造反,亦系王道不行之故。

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需要官民通力合作,只可惜民不与官。

倘若历史可重演,结局又会如何呢?这答案已不得而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雍... 在九子夺嫡中胜出的雍正,其能力属实不一般。 登基为帝后,雍正一直在勤勤恳恳处理政务,在其治理下,大清...
原创 杀... 战国时期的秦赵长平之战,如果没有丞相范雎的离间计,范雎这位战也功不可没。 但是,死亡之白,范雎也在...
原创 世... 世界上最著名的4大谎言,其实都是假的,但至今仍有人深信不疑 大家好,继续讲历史,地球有着45亿年的历...
原创 十... 一般情况下,被大家称为老总就已经是寻常将领可比的了,我们从影视剧中看到,主席经常称朱德和彭德怀为老总...
原创 无... 无湘不成军,这句话家喻户晓,它直截了当地说明了湖南人骨子里彪悍、好勇斗狠的性格。 当然,在我国历来勇...
原创 刘... 前言 毛主席在面对采访的时候,说道:“我军战士损失严重,一方面造成的原因是因为蒋介石,而另一方面就是...
原创 唐... 做官,历来是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目标,然而,无论是古往今来,为官之人总是难免陷入腐败的泥潭。说到我国最著...
原创 上... 《三国演义》的故事一直以来都为世人所津津乐道,尤其是‘诸葛亮把司马懿围死在上方谷’的这段对手戏,更是...
原创 建... 前言: “前面的站住,打劫” 1960年,在寂静的南京城,闲来无事的许世友在警卫员的陪同之下,来到南...
原创 胡... 古代,商人地位低下,即便是再有钱的商人在大官面前也得低三下四,而清朝第一首富胡雪岩是大名鼎鼎的红顶商...
原创 毛... 毛主席参观故宫城墙三次却不踏入半步,这一行为背后隐藏着什么样的深意?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新中国...
原创 本... 三国演义是一本非常著名的小说,里面的英雄好汉各怀绝技,他们的史迹被后人津津乐道。乱世之中,一个个英雄...
空间的边界在哪里?从中世纪晚期... 《空间简史》,[意]托马斯·马卡卡罗[意]克劳迪奥·M.达达里 著,尹松苑 译,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
原创 1... 1967年,中国历史正处于一个特殊而动荡的时期,许多开国元勋在这场运动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彭德怀...
原创 宋... 1948年8月25日,华东野战军的前委书记粟裕在曲阜举办了一场扩大会议,会议邀请了各纵队的司令和政委...
原创 国... 提到自己的这位“小领导”,谷牧感慨良多,他比华国锋年长7岁,级别上却没有华国锋高。 周总理在世的时候...
原创 李... 在清朝,莲居士的古典小说《说唐》中提到了隋唐十八条好汉的排名。书中将武将的武力值进行排名,其中秦琼被...
原创 中...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一个词,那就是天妒英才,其实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的神童,其中也有长大成人的,但是那些过早...
原创 山... 你见过有人一生能获得9次特等功吗?如果说获得一次特等功的人有很多,那么能获得9次特等功,还能4次被中...
原创 倒... 平津战役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并称为解放时期三大战役,此战享誉中外,在国内可以说是人尽皆知! 傅作义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