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8月25日,华东野战军的前委书记粟裕在曲阜举办了一场扩大会议,会议邀请了各纵队的司令和政委参与,主要讨论如何攻取济南。自从“七月分兵”之后,华野军队一分为三,由陈毅和粟裕领导的外线兵团,许世友和谭震林领导的山东兵团,以及韦国清和吉洛领导的苏北兵团。济南战役前,这三支兵团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重新合并,共同筹划攻击济南的策略。
此时,陈毅已离开华野,整个指挥权由粟裕代理。本应是团结一致的曲阜会议却意外地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10纵的司令员宋时轮竟然在会议上当场辞职。
根据毛泽东的战略规划,华野应将军力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负责攻城,一部分负责击败增援敌军,目的是同时攻克济南并歼灭部分敌军。粟裕接到命令后,分派许世友的山东兵团主攻城池,同时从外线兵团中抽调一些擅长攻坚的部队参与进攻。
在华野军中,以攻坚闻名的有3纵和8纵。3纵是战争初期从山东野战军第8师改组而来,由于许多矿工加入,这支部队擅长城市战斗和爆破。在豫东战役中,粟裕曾决定“先攻开封,后歼敌”,并将攻击河南省会开封的任务交给了3纵和8纵。这两个纵队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战后蒋介石的国防部对共军的表现赞不绝口。
如果这两个纵队参与攻打济南,既可以发挥它们的攻坚优势迅速占领济南,又可以在全军合并后缓和各纵队之间逐渐增长的地方保护主义和本位主义。
然而,正当这时,10纵的司令员宋时轮却拒绝执行。
在曲阜大会之前,粟裕已将阻击任务交给了宋时轮:
“将六纵和十纵统一归宋(时轮)、刘(培善)、赵(俊)指挥”,负责在微山湖东侧和官桥北部以及津浦路周边地区布防,具体部署由宋和刘决定。”
熟悉军史的人可能都听说过一句话,“排炮不动,必是十纵”。在豫东战役中,粟裕曾围困了区寿年兵团。为避免被全歼,区寿年向蒋介石求援。在蒋介石的强硬督战下,邱清泉率领第五军全力向区寿年部队靠拢。
此时,宋时轮的10纵应粟裕命令紧急
赶至桃林岗一线,加入阻击战。第五军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装备精良。邱清泉以飞机和坦克为前锋,将桃林岗轰炸成火海。蒋介石亲自和空军司令周至柔在杞县上空督战,以军法处置威胁,命令邱清泉加快进攻。在双方激烈战斗两天两夜后,10纵仍然坚守不退。后来,粟裕担心10纵承受压力过大,告诉宋时轮如果形势危急可以撤到第二线防守。但宋时轮坚决不退,邱清泉无奈叹息,认为10纵是华野的精锐部队。然而实际上,10纵在战斗力上并不及1纵、6纵和9纵。从此之后,10纵名声大振,赢得了“排炮不动,必是10纵”的美誉。
在豫东战役后,粟裕原本希望宋时轮在济南战役中继续发挥他“排炮不动”的本领。而毛泽东也认为,10纵应当负责阻击。毛泽东曾电告粟裕,建议宋时轮的10纵最好不要主动攻城。
然而这一次,宋时轮有了不同的想法。
10纵的阻击战虽打得出色,但光打阻击战既费力又得不到足够的战果,损失大而收获少。10纵原华东野战军的作战参谋田畦后来回忆,他当时请示宋时轮如何起草命令,但宋司令气愤地说:“我们的部队不能总是啃骨头不吃肉吧!”
说罢,他驾车前往华野司令部,请求粟裕改由10纵负责攻城。半小时后,宋时轮兴高采烈地返回司令部,一下车就命令田畦:“小田,起草命令,攻城!”原来粟裕已同意了宋时轮的请求,稍调整了10纵和8纵的部署,保留了尤其擅长攻坚的3纵,命其与10纵共同攻城。济南战役的攻城兵团分为东西两大集团,西集团主攻,东集团助攻,宋时轮即在西集团中。终于有机会享受胜利果实的宋时轮自然高兴。他甚至在葡萄架下邀请纵队各领导共饮,醉醺醺地归来。
然而到了曲阜会议上,已经“抢到”攻坚任务的宋时轮却突然变卦。他不仅在会上公然顶撞粟裕,还不顾纪律中途离开了会场。此后,宋时轮还向华野前委提交报告,请求“去东北休息”。究竟宋时轮是怎样一回事呢?
首先,宋时轮确实是性格独特的将领。在战争年代,他特别喜欢剃
光头,脾气火爆,经常挥拳大吼,连部下都畏惧他,而上级也常给他三分颜色。初次见面的人很难相信他曾是黄埔军校五期的正式毕业生。
宋时轮性格中最不能容忍的是受到不公平对待。每当遇到不平之事,他必须立刻表达不满。这一次,宋时轮认为自己确实受到了不公。
这要从“七月分兵”后不久的1947年8月说起。当时宋时轮带领10纵在山东梁山地区配合刘邓大军向南挺进。10纵利用宽阔的战线战术与邱清泉的第五军及吴化文的84师激战八昼夜,重创了第五军的五个营,并使其失去了战斗力。这样,10纵牢牢地牵制了敌人,使其不能返回中原,有效地支援了刘邓大军的南下战略行动,圆满地完成了阻击任务。
阻击战接近尾声时,邱清泉率领第五军表现出南下的态势,而84师则继续向北攻击。吴化文部原是伪军,抗战期间在山东与我军长期作战,甚至制造过“无人区”,犯下了严重罪行。因此,宋时轮准备一举消灭84师,为山东人民复仇。
然而出乎宋时轮预料的是,邱清泉的所谓“南下”只是虚张声势。当10纵部署完毕,准备南下消灭吴化文部时,第五军却迅速反扑,让10纵措手不及。在第五军和84师的双重压力下,10纵一度处于极其危险的状况。
奉当时指挥外线作战的华野参谋长陈士榘命令,宋时轮带领10纵向北撤至黄河。由于战况紧迫,10纵在撤退过程中遭到第五军的尾追攻击,伤亡惨重,共损失1500多名官兵和4000多名随军民工,以及500余匹骡马。
当时仍在内线作战的陈毅和粟裕得知这一情况后,即向陈士榘、唐亮并报告毛泽东,批评他们急于转回内线的行为,并指出:“十纵自动移至黄河边,遭敌尾击,损失较大。”
随后,粟裕在单独向饶漱石、黎玉报告毛泽东的电报中提到:
“昨日得知十纵在郓城地区与邱顽激战数日后,竟自动转至东平湖西的黄河南戴家庙等地狭小区域休息,被敌进攻,被迫进行背水战,除丢失百余匹骡马外,还伤亡损失两千余人,失去步枪六百支,机枪数挺。现该纵已全数渡过黄河北至张秋
镇、阿城镇一带休整。”
毛泽东在看到电报后非常惊讶,于是向陈毅和粟裕致电批评说:“宋纵自动北渡,遭受损失,是极大的错误。”
这样,宋时轮遭到了华野和中央的双重批评,心情非常不好。华野和中央都指责他“自行”北渡,这与事实不符,因为10纵北渡是按照陈士榘的命令执行的,而非自由行动。但北渡的命令并无文字记录,除非陈士榘亲自说明,否则宋时轮难以自辩。
1947年8月29日,陈毅专门前往张秋镇看望10纵官兵,宋时轮借机向陈军长详细汇报了从接到任务到北渡黄河的整个过程。这时陈毅才意识到,10纵北渡或许并非宋时轮个人的决定。
但由于当时华野作战频繁,对这一事件的处理也相对困难。直到10月10日,陈毅和粟裕才向毛泽东致电:“说明前次北渡的责任问题,由于敌情紧迫,且是按照陈士榘、唐亮的指示执行的,未来将在西兵团经验检讨中进一步详谈。”
在陈毅、粟裕看来,这件事已经得到了妥善解决,但宋时轮并没有完全释怀。现在曲阜会议即将召开,宋时轮决定趁着华野领导和各纵队司令员、政委齐聚一堂时,将这一问题彻底澄清。
会议开始后,粟裕首先发言,随后陈士榘开始宣布作战任务。当谈及3纵、10纵和鲁中南纵队一部组成的攻城西集团时,原本因“抢到”攻坚任务而非常高兴的宋时轮突然改变态度。他提到豫东战役时10纵损失严重,兵员和弹药都极为匮乏,声称“如无补充不能再战”。
宋时轮明明是自己要求执行攻坚任务,却在关键时刻退缩,这让粟裕颇感意外。当得知宋时轮是想解决“自行北渡”的问题时,陈士榘立即进行了说明,但这并没有让宋时轮感到满意。《宋时轮传》记载:
“华野和外线兵团首长的解释并不能使他满意,他中途离开了会场。”
在紧张的战时局势下,作为前委代书记、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的粟裕完全有权利对宋时轮执行军纪。然而,粟裕为人谦和,知道宋时轮并非不愿意作战,且临阵换将对战局不利。因此,他决定仍然按照原计划部署作战任务,同时决定会后继续与宋时轮沟通。
9月4日,粟裕向毛泽东报告了宋时轮在曲阜会议上的异常行为,并表示
:“我们正在与他谈话,尽力说服他参加攻济战役”,“结果如何,将于稍后报告。”
数小时后,毛泽东的回电传达了他的震怒:
“宋时轮的行为极为不当,应予撤职。”
毛泽东曾在城南庄与粟裕会面,对粟裕在江北决战的战术非常感兴趣,并给予了他前所未有的权力。他调走了陈毅,让他去中野担任第一副司令,而让粟裕担任华野代司令员兼代政委,赋予他在华野的绝对权力。因此,毛泽东无法容忍在华野内部还有人质疑粟裕的权威,这也是他在电报中明确表达自己态度的原因。
但除了愤怒,粟裕从中也读出了其他意图。毛泽东作为一个卓越的军事家,怎会不知“临阵换将”的弊端。他所说的“撤职”可能不是真的撤职,而是一种激将法。况且宋时轮确实是一名难得的猛将,攻打济南少不了他的参与。
因此,粟裕回电:“宋时轮仍保留原职,如必须撤职时,战役结束后再行调整。”
这时,宋时轮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过于鲁莽,他向粟裕解释说,他之所以闹情绪,还是因为对去年被批评的“自行北渡”持有异议,虽然总部已经进行了整顿,但一直未有具体结果。
对此,粟裕进行了多轮安抚,最终使宋时轮的情绪平复。宋时轮回到10纵工作,指挥攻济西集团的第三、第十以及鲁中南纵队一部。
不久后,毛泽东满意地回电:“准予保留撤职处分,以观后效。”为了起到警示作用,他特意要求粟裕将前一份电报和本次电报一并让宋时轮本人阅读。
毛泽东和粟裕的决定让宋时轮非常高兴。原本他认为自己这次肯定会受到处分,但现在不仅保住了职位,还有了“戴罪立功”的机会。思想问题已经解决,现在他要做的就是打好攻打济南的这一仗。
宋时轮虽然自称需要休息,但实际上一刻也没有闲着。事实上,他已经让部队悄然进入战斗部署区域,完成了战前准备。
9月16日,济南战役正式开始。宋时轮指挥炮兵部队对济南城唯一的机场进行炮击,切断了王耀武的最后一条增援通道。
在宋时轮的有力压迫下,驻守在西城区的吴化文部决定投降。攻城总指挥许世友得知吴化文准备起义的消息后,要求宋时轮趁此机会,绕过吴化文的防线,深入济南城内。
放下电话后,宋
时轮却认为这个计划不妥。吴化文一生反复无常,他的起义固然是理想情况,但他也可能是在诈降。如果绕过吴化文的防区,虽然可以加快进军速度,但我军的腹背将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如果吴化文趁机整顿部队,与空降部队和城内守军合作夹击西集团,后果将不堪设想。
在得到许世友同意后,宋时轮带领10纵和3纵对吴化文部发起猛烈攻击,短时间内消灭了他的一个师。无奈之下,左右为难的吴化文被迫投降。从此,济南城门洞开,其解放只是时间问题。最终,济南城被攻破,王耀武和10万守军全部被俘。
济南解放后不久,华野在曲阜召开了第二次会议。在会上,陈士榘进行了自我批评,并对1947年10月10纵北撤黄河的问题作出了解释。这样一来,宋时轮的责任问题就不存在了。
在会上,宋时轮主动请求惩罚,向华野全军和中央军委做了深刻的自我批评,并提交了“请组织给我严重处罚”的报告:
“我犯的错误本质上是违反了下级无条件服从上级的原则”,“归根到底是小资产阶级个人英雄主义思想在作怪”,给“党和人民的利益造成了不少损失,必须坚决改正,确保在未来的工作中彻底实现改正。”
他最后说:“请组织给我严重处罚,以此正视纪律,我迫切地等待命令。”
粟裕听完宋时轮的报告后,立即与谭震林、饶漱石一起向中央报告,建议保留宋时轮的职位:
“宋时轮在济宁会议上的行为确实错误很大,但他在此次济南战役中表现积极,作用显著”,而且“在此次会议期间,经过我们严厉的批评后,他已经深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已正式请求受到处分,承诺将坚决改正。”
最后粟裕表示:“我们建议不必给予处分,仍然保留他在十纵的原职。”
#深度好文计划#毛泽东在阅读了粟裕等人的电报后,认为对宋时轮的处理非常妥当,认为对他的错误应当进行严厉批评,同时也应当充分利用他的才能。毛泽东后来说:
“战前各路将领中‘思想问题’最严重的是他,‘不愿参加攻济战役’的也是他;但他也是负责主攻,将15天的任务在8天内完成的将领。这样一个难得的战将,他的情感完全表现在脸上,真是罕见!他的脾气有多大、性格有多犟、‘思想问题’有多重、‘情绪’闹得有多激烈,我毛
泽东也无法管,这应该由他的上级领导来处理……宋时轮是个直爽人,在战场上既有勇气、有策略又有办法,战场正是他的舞台,怎能说他‘不愿参加攻济战役’呢?这简直难以想象。这不是宋时轮的本性。
然后毛泽东的话锋一转:
但他试图以不参加济南战役来解决‘思想问题’,这是极其错误的。这不符合一个高级将领的行为,应当受到批评。但济南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攻城西集团的作用确实很大,完美地完成了任务,不必给予处分了!”
此后,宋时轮依然被重用。在淮海战役中,宋时轮继续发挥其擅长的阻击战本颟能力,他带领三个兵团成功阻挡了邱清泉和李弥两个兵团的轮番进攻,为战役的全面胜利立下了赫赫战功。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第一时间想到了宋时轮。在第二次战役中,宋时轮率领九兵团紧急赴朝,重创了陆战第一师,全歼了美军的“北极熊团”,取得了长津湖战役的辉煌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