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五虎上将赵云,一生战功赫赫,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长坂坡单骑救主、截江夺阿斗、计取桂阳、汉水拒曹兵、猇亭救刘备、凤鸣山力斩五将等,威震天下;可惜,再怎么勇猛的将领,也敌不过岁月的无情;公元229年 ,赵云寿终正寝,在临死之前他朝天大喊4个字,当诸葛亮得知后,悲痛欲绝、痛哭不止;而刘禅更是惭愧不已,深感自责!
说起赵云与刘禅的关系,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长坂坡之战,赵云冒着生命危险在曹操八十万大军中七进七出,才救出刘禅;后来东吴孙权趁刘备入川时派遣船队迎接孙夫人回吴,孙夫人趁机带走了刘禅。获知孙夫人携带刘禅逃走后,赵云及时追赶,与张飞一同在江面上将刘禅截回,又从吴兵手中再一次救下刘禅。所以说,赵云不仅是刘禅的福将,更是他的救命恩人。
▲赵云曾两次救出了幼年时期的刘禅。(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而赵云与诸葛亮,可以说是英雄惜英雄;在赵云心中,最敬佩的人绝对是诸葛亮,因为诸葛亮非凡的智谋,超强的能力令赵云心悦诚服,而在诸葛亮的眼中,赵云不仅像关羽、张飞一样的猛将,更是一位大仁大义、心系大局的儒将;赵云不会因为感情误了大事,就如当关羽、张飞被害之后,他力劝刘备不要伐吴,要以大局为重,这观点与诸葛亮不谋而合,赵云文武双全,被认为是三国时期的完美人物。
▲诸葛亮认为赵云有勇有谋,是心系大局的儒将。(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刘备死后,诸葛亮出师北伐,赵云请求要带上他,当时赵云岁数已大,但是却说,他要死也要死在战场上,于是诸葛亮便同意了赵云的请求。
建兴2年(224年),诸葛亮出兵北伐,宣称将由斜谷道取郿,并令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魏大将军曹真率领大军反击,诸葛亮下令赵云、邓芝在斜谷道阻挡曹军,自己率领蜀军主力进攻祁山。
然而赵云、邓芝的疑军兵弱敌强,失利于箕谷,但两人仍敛拢败军固守,一戍赤崖口,一戍赤崖屯田,意在持续牵制曹真所辖大军于箕谷使其不得西顾。
不料蜀军主力因督军马谡自作聪明违背诸葛亮的指示而被魏军找到破绽,遭张郃大败于街亭,箕谷魏军闻讯开始全力进攻,
赵云乃亲自断后,又烧毁栈道阻止曹军的追击,因此军需和人员的损失都不大。
当蜀军退兵时,诸葛亮曾惊讶地说:“街亭退兵时,我军编制皆混乱成一团,箕谷退兵,编制整齐一如出军之时,这是何故? ”邓芝回答说:“赵将军亲自断后,因此军需没有遗失,人员无乱,编制整齐。”
当时赵云军中有多余的绢布,诸葛亮下令分给将士,赵云推辞道:“我军失利,为何要赏赐呢?请将其物全入府库,在十月的时候再给众人做冬衣。”诸葛亮因此大为称赞。
由于北伐的过程中,诸葛亮错用了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同时赵云寡不敌众,失利于箕谷。诸葛亮大军不得不退回汉中;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诸葛亮引疚上表自贬三级,赵云亦自请贬为镇军将军。
然而就在这次退军之后,赵云就一病不起,最后遗言说了四个字“北伐、北伐。”
▲赵云到死都不忘报效国家。(影视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当诸葛亮知道后,立时痛哭不止、悲痛欲绝。因为赵云的去世,对于诸葛亮来说等于痛失一臂膀,诸葛亮收复中原的梦想更难了。诸葛亮怎能不伤心?而
刘禅胸无大志,安于享乐,并不想那么辛苦的去北伐曹魏
,赵云在世时,刘禅并没有尽心尽力的支持赵云北伐,因而感到惭愧不已。
参考资料:《三国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