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土木堡之变的前世今生之大宦官才有资格叫太监
迪丽瓦拉
2025-08-26 15:05:33
0

明宣宗的早亡直接给后来的土木堡之变创造了环境。

公元1435年,当了十年皇帝的明宣宗三十八岁就驾鹤西去了,留下一个看似强盛的明帝国,不过却把这个庞然大物留给了一个九岁的儿童。

一个小孩子当然不能处理国事,不过内阁的作用就在这里体现了出来,明宣宗玩着玩着就完成了仁宣之治。

这小孩也一样,内阁制的皇帝的作用就变得很小了。

三杨组成的内阁与军界的老大张辅和情报专家胡潆保证国家稳定前进还是没什么问题。

但明宣宗遗留下来的另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就起了作用了。

那就是太监分担了皇帝的一部分工作。

明太祖对于宦官管理上是非常的严格的,明确地规定了宦官不能干预朝政。

明成祖则认为宦官只用来干杂务有点浪费,于是让太监们参与采办,充当监军,还有带领船队出海远洋(郑和)。

不过,他对于宦官也是严防死守的。绝对不会让太监有一点多余的权利。

而到了明宣宗时期,这个生性好玩的皇帝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休闲,便加强了内阁,而对于自己的工作也开始分散给了太监们。

司礼监。

这个作为管理宦官和宫里事务的一个没有什么权利的机构,开始变得复杂了起来。

明宣宗让司礼监的宦官代替自己“批红”。

皇帝对于内阁票拟的内容进行最后的批示叫做“批红”。

他同意就直接抄下来,不同意就按照他的意图去修改。

这样一搞,司礼监的权利可就不得了了,其中为皇帝执笔的宦官叫做秉笔太监,负责盖章的太监就叫做掌印太监。

太监这个词变成了宦官当中的佼佼者才能用的。并不是所有的宦官都能叫做太监,

只有跟皇帝亲近和位高权重的宦官才能叫做太监。

为什么明宣宗选择让太监帮自己而不是大臣?

因为大臣的事比较多,太监不会多嘴。

内阁负责票拟,宦官负责代皇帝批红,这样整个工作就不需要皇帝直接参与了。

皇帝的最大任务变成了平衡两边势力,防止一边做大就行。

不过这时的小皇帝刚刚登基,一个野心的太监就要登场了。

王振。一个看似老实的老实人。

王振小时候读过两年书,刚入宫时先去侍奉了明仁宗,比较讨人喜欢,就被送去了宦官学校内书堂学习文化。

明宣宗把王振调到太子身边服侍太子。王振有机会看着太子长大,不仅跟太子一起生活,还陪伴太子一起读书。

连太子也叫他“先生”。对他非常的信任和尊敬。

对于王振来说,幸运的是明宣宗早早就去世了。

小太子朱祁镇即位,

才九岁的明英宗当然没有办法独立执政。

他的祖母张氏,太皇太后垂帘听政,但张氏对于政治和权利没有啥兴趣,就把一切交给了前面讲的五位辅政大臣去处理。

而小皇帝对于别的事情都没有啥意见,唯一的要求就是想让自己最信任的王振担任司礼监的掌印太监。

王振想着自己终于可以威风起来了,哪知道那五位老爷子一个比一个狡猾,政治手段及其老辣,根本就不给他可乘之机,王振根本斗不过。

而太皇太后对他也是很不上头,三天两头一点小事就把他叫过去训斥一顿。

王振这货也是心思极深,一看势头不对,马上夹起尾巴做人,开始装起了老实人,慢慢的时间久了就把所有人骗过去了。

大家都以为这人是个妥妥的老实人。

这位老实人却开始积蓄力量,拉帮结派,硬是把太皇太后与辅政大臣都熬死了。

这时的小皇帝也慢慢长大,对于王振也是更加的宠信有加,只要是王振的要求全部都答应,王振如愿以偿的成为了权利熏天的明代第一个祸国的大太监。

明仁宗与明宣宗时期对于军事上变得保守了很多。主要是发展内部,对外是全靠明太祖与明成祖积累的那点威望震慑住周围大多数的势力。

不过北方民族的那些特性是按耐不住这些年的平静的。

鞑靼与瓦剌这些年是一直斗得死去活来。

瓦剌的首领脱欢拥立了黄金家族成员的脱脱不花当大汗。玩起了挟天子以令诸侯那一套,没多久就把鞑靼打得大败,鞑靼的首领阿鲁台战死。(阿鲁台就是当年朱棣后三次出征时要攻击的目标)

脱欢去世以后,他的儿子也先继承了势力。

这个也先能力与野心也是青出于蓝胜于蓝。

自封太师,先打败了西面的哈密,控制西域地区。然后又打败了兀良哈,基本上控制了整个蒙古地区。

当然北方民族大部分时候也是由各个部落分开而治的。

如果势力统一必然准备南侵的。

当年的不管是隋文帝,隋炀帝和唐太宗或者是武则天都是不会让北方的一方过于强大才保证中原大地的安全。

瓦剌在明成祖朱棣时期其实是归顺了大明的。

这个时期虽然没有南侵完全是因为有好处可拿。

到底是啥好处?

这还要说一说大明皇帝的面子工程。

附属国通常会每年朝贡的。

每次送来的特产是一些马匹和皮毛之类的。

而大明皇帝为了彰显大国风范,往往会回赐一些更加贵重的丝绸,棉纺织品和农产品之类的,而且还对于使者们都会有大大的赏赐。

所以瓦剌沾到了便宜就很喜欢来朝贡,本来一年一次,后开一年好几次,而且为了要到更多的赏赐,往往人数越来越多,人数慢慢的增加到了几千人,其他的附属国也分分的效仿,这也就成为了大明的一个沉重的负担。时间长了也是受不了的。

有时达不到要求瓦剌就会到边境抢夺,滋扰百姓,变身为强盗。

1448年。瓦剌又派了大批的师团来朝贡,这一次来了足足有两千多人,为了要更多地赏钱,谎报人数三千多,并且带来的马匹也都是一些劣等马。

由于人数太多,明朝官员开始对鞑靼的使团查点人数和检查货物,按照实际给了赏钱,对于劣等马匹的价格也下调了一大半。

也先虽然很生气,但也正中下怀,他早就想对大明开战了,这正好有了理由。

未完待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遂昌布衣道学与墨家思想对公民社... 一、动态实践与阶段适应的启示 1. 生命阶段的动态调整 在探讨遂昌布衣文化和墨家思想对公民社会实践的...
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 抗日战争是关系中华民族复兴命运的民族解放战争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从理论到实践系统地解决了这场民...
原创 卡... 1940年4月初,在波兰首都华沙142公里处的卡廷森林附近,数万苏联军队紧急集结。他们浑身武装,全部...
【邓氏宗祠】探访王台溪后的邓氏... 邓氏一家亲,永远心连心。这句喊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四海寰宇的邓氏家族的口号,是我们的心声和愿望。邓氏族...
原创 赵... 巨富石崇曾经做过一件非常残忍的事情。他有钱,平素最爱在府中举办宴会,招待宾客。石崇在府里豢养了许多的...
原创 诸... “纵无显效亦藏拙,若有所成甘守株。”此世道之核心,乃是人际关系,然人心不可测,难知其虚实。有人锋芒毕...
原创 打... 《孙子兵法》里有这样的一句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这个办法,是战争中的...
原创 英... 大家都知道圆明园被烧,都痛恨英法联军,可是从一些资料记载上来看,对圆明园被烧这件事情,法国处于一种被...
甲骨文记录了什么样的商朝社会生... 甲骨文,中国迄今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作为一种“有生命的图式”,甲骨文记录了怎样的商代社会面貌?它...
原创 历... 明朝曾经得到了很多地方,但同时间也是失去了很多地方,这个作为中国古代汉文明国家之中最后一个的王朝,身...
三国杀:十常侍真的需要思考量?... 大家好,这里是你们的老朋友手杀菌!在三国杀的对局中,不得不说,同样是选择化身牌,界左慈的难度要远高于...
沙俄侵华领土掠夺史:伤痛与警示 在中华民族漫长的历史进程中,近代是一段充满苦难与屈辱的岁月。其中,沙俄对我国领土的大规模侵占,成为中...
原创 抗... 军阀混战时,川军因为装备差、素质差、形象差被人瞧不起,然而自淞沪会战开始,就是这一杂牌中的杂牌却彰显...
原创 如... 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正史,张飞都是吊打张郃;无论是个人勇武,还是统兵能力,张飞远胜张郃,作为张飞...
原创 刘... 《——【·前言·】——》 秦朝末年,天下动荡,百姓疾苦,四处揭竿而起,就在这样的动荡中,刘邦这个名字...
原创 国... 南北朝时期,王朝更迭基本上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南朝,历经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但是仔细研究我们就会发现,南...
原创 清... 在我国古代,那些在宫中处理杂项事务,服侍皇室的人就叫做太监。那么大家知道清朝最后的一位红人太监是谁吗...
原创 明... 明朝时期,出现了很多奇葩皇帝。比如说蟋蟀皇帝、木匠皇帝等等,总之明朝时期,皇帝的爱好都是很奇葩的。值...
原创 明... (文史潮河原创内容,首发大鱼号,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关于明朝存在的时间,大家一直有争议。很多人会把...
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大发现揭... 李娇俨 2024年度浙江考古重要发现评选会日前在杭州举行,经过评委会评议,最终评选出2024年度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