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徐达四子,长子效忠建文帝,四子支持姐夫朱棣谋反,结局是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05 08:02:46
0

朱元璋,这位卓越的皇帝,周围曾有一群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他们大多成为了朝中的重臣,而在他们之中,朱棣和徐达的关系是尤为亲近的。徐达,朱元璋的左右手,他的孩子们与朱元璋的子女的婚姻关系更让他们的关系密切到难以分割。

而徐达的大女儿,她就是朱棣的合法配偶,那位被后世赞誉的徐皇后。徐达的其他两位女儿,也嫁给了朱元璋的其它两位儿子。#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除了他的女儿们,徐达还有四个儿子。他们在朱棣与建文帝朱允炆的皇位争夺中,选择了不同的立场。作为徐达的长子,徐辉祖坚定地站在了朱允炆一方,认为他是合法的继承人,将朱棣视为篡位者。

而徐达的四子徐增寿,却选择了支持朱棣,他甚至愿意为朱棣在内部进行策划。然而,这两位兄弟虽然走在了政治的两条路上,但他们都没有走到最后,他们的结局都是悲剧。

徐达的长子徐辉祖,一直都是一位有坚定信念的君子。他作为家中的长子,自然是未来徐达的公爵位的继承人。因此,从小他就接受了正统的教育,他深信在朝政中应该坚定地支持合法君主,忠诚于国家。

徐达,作为朱元璋的得力助手,徐辉祖从他那里学习了很多国事。他未来也会参与朝政,用尽一切力量去辅助君王。

徐辉祖的思想在那个年代显得十分清晰,他坚信,无论朱元璋的继承人是谁,他都应忠诚无二。

当朱标成为太子,徐辉祖毫无疑问地选择站在他一边。那时候,真的没有什么阵营之说,因为朱标的太子地位坚如磐石,没有人能撼动。然而,在朱标去世后,朱元璋选定了朱允炆为太子。

朱允炆的太子地位,使得整个朝廷涌动不安。朱元璋的子女们都对朱标心悦诚服,但是对于朱允炆这个年轻的侄子,他们却都无法心甘情愿接受。此时,徐达的态度变得含蓄而微妙,而他的长子徐辉祖则毫不动摇地支持朱允炆。

当朱允炆继位成为建文帝后,他开始怀疑自己的众多叔叔,打算大力削弱他们的权力。此时,最强烈反应的就是朱棣。他打算先下手为强,挑起了反旗。朱棣的妻子正是徐达的女儿,也是徐辉祖的姐姐,这使得整个家族的关系变得复杂且微妙。

然而,徐辉祖的选择始终坚定,他选择的是国家的利益而非亲情。即便朱棣是他的姐夫,他仍然坚定地支持建文帝。在朱棣把三个儿子送出的时候,徐辉祖甚至提出,让建文帝扣下朱棣的这三个儿子。可惜的是,建文帝的仁心使然,错失了这个机会。

大家都清楚靖难之役的结果。建文帝败了,朱棣率军进入南京。尽管朱棣已经战胜在望,但徐辉祖依然没有向他屈服,从未主动去迎接他。

虽然徐辉祖坚守着自己的原则,毫不动摇地站在建文帝的一方,然而他的同胞弟弟徐增寿,却在政治立场上与他大相径庭。徐增寿坚定地支持他的姐夫,也就是朱棣。

徐增寿和朱棣的关系可谓是亲密无间。在朱棣还未和他的姐姐成婚之前,他时常会造访徐家。

每次朱棣的脚步走进徐家大门,徐增寿总是热情洋溢地围绕在他身边,向他请教这个那个问题。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的感情逐渐深厚。等到朱棣真正成为徐家的女婿时,徐增寿更是对他极为敬仰和喜爱。

所以,当朱棣决定发起靖难之役的消息传入徐增寿耳中,他立刻主动站了出来,向朱棣表明:“姐夫,如果你需要有人在内部助你,我愿意。”

于是,徐增寿便深入到了南京的中枢。当建文帝开始对朱棣产生怀疑,认为他可能有反叛之心时,徐增寿就会在他面前模糊事实,向他保证朱棣只是在外表上狂妄,不可能真正起兵造反。甚至为了让建文帝放心,徐增寿还伪造了一些证据来证明他的言论。

然而,当朱棣的反叛已经无法隐瞒时,徐增寿也不再频繁地出现在建文帝的视线中。他开始运用他的人脉,为朱棣收集各种重要的情报和资讯,最后全都毫无保留地递给了朱棣。

当然,建文帝并非容易被蒙蔽的人。在朱棣的军队到达南京之前,他已经洞悉了徐增寿的真实身份。

历史的长河中,洪流澎湃,有两位兄弟,因为政治选择的反差,被牵扯进一场盛世的风暴,他们就是徐辉祖与徐增寿。他们虽是同一脉统,却在政治舞台上各执一端,一幕幕跌宕的人生,由此展开。

朱棣借用智谋与力量,铸就了帝国的辉煌。然而,在朱棣登上至高无上的王位前,坚决反对他的徐增寿已经在他的狱牢中黯然离世。徐增寿一生坎坷,犹如璀璨的流星,划过夜空后消逝在黑暗中,让人无法忘怀。

徐增寿是一位坚定的人,不向朱棣低头,连五年的囚禁都无法改变他的坚持。他的命运显得如此不幸,宛如一颗明亮的繁星在云层中消失,虽然朱棣已经有意让他逃离囚狱,但这一切都为时已晚。

他的身体在长期的抑郁与压力下,无法承受,最终因健康问题而离世。他的人生,显得如此苍凉,尽管他带着由徐达继承下来的魏国公爵位,但最后,仍无法逃离悲剧的结局。

另一方面,徐辉祖尽管在朱棣的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他却没有能看到帝国的最后胜利。他身后的空白,让朱棣痛心不已。为了纪念这位对他有着重要影响的人,朱棣授予了他定国公的爵位。这份荣誉虽不能弥补他生命的遗憾,但确实成为了他后代子孙的荣光。

这两兄弟,在政治的舞台上,走出了完全不同的人生轨迹,同时他们也被注定了成为对手。他们的选择,无疑都有自身的理由,一个坚守家族的荣耀,一个追求个人的感情。他们的结局,虽然残酷,但都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李... 在历史长河中,李世民作为贞观之治的奠基人,他的统治才华众所周知。然而,这位千古一帝的皇位并非正统,却...
水浒里的“小吕布”,曾干掉一位... 吕布在《三国演义》中的角色被塑造为最具实力的人物,享有“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美誉。 当年,吕布骑着...
原创 李... 刘文静至此让李世民感受到了李渊对工程集团的打压之心。而作为源头学校中名列第一的功臣,李世民为了自保,...
原创 孟... 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前身是国民革命军第74军,成立于1937年8月。在王耀武的带领下,74军在抗战中...
原创 最... 富兰克林说:“命运的变化如月亮的阴晴圆缺,无损智者大雅。” 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命运的多变性,让人不得...
原创 秦... 文丨认知历史 编辑丨认知历史 前言 秦汉家族法, 主要指以家庭为单位的法律规范,其形成时间可追溯到先...
原创 战...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 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朱... 俗话说得好,技多不压身。然而,若能得遇一位开明的君主,那更是一桩幸事。朱元璋虽因残暴而备受争议,但在...
原创 曹... 我们读三国演义,很多人看到司马懿这段完全就不想看了, 对于曹操有人会敬佩但是对于司马懿,通常是一片鄙...
原创 死... 将军难免阵前亡,僧王爷死于1865年(同治四年)的一次剿灭捻军的战役之中,当时,僧王爷犯了轻敌冒进的...
原创 威... 一、起因: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历史关系 要了解爱德华一世时期的威尔士战争,我们需要了解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历...
原创 浅...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
原创 南... 没别的原因,就是怂,而且怂到了家。 甚至,南宋认为杭州这个地方都不够安全。如果大海上能解决后勤问题,...
原创 孙... 关羽之死,成为了三国时期政局变化的重要转折点,荆州之战,使得孙刘联盟彻底化为了泡影。本来三足鼎立的局...
原创 康... 清朝历史中,康熙皇帝因为一次与大臣商议事务后的一顿简朴的饭菜引发了一系列轻松有趣的故事。在清朝的历史...
原创 斜... 明太祖朱元璋,安徽省知名斜杠青年,历史上有名的跨行、跨圈专业户,先后从事过诸如放牛、和尚、乞丐等多种...
原创 “... 孙膑和庞涓跟着鬼谷子在山中修行,正逢魏王向天下招揽“将相之才”。 庞涓受到诱惑,从而放弃修行,他选择...
原创 为... 魏晋两个朝代是中国中原王朝由盛转弱的界限。三国以前,中原王朝把异族压的死死的,异族在强秦和大汉的威慑...
原创 万... 在隋唐时期,日本曾经派遣大量使者前来学习中国文化,将佛教、儒学、汉字、建筑、艺术等都引入了日本。 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