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明朝皇帝中少见的文武全才,曾亲自率领三千骑兵大败一万蒙古大军
迪丽瓦拉
2025-07-05 08:03:10
0

引言

大家都知道,乾隆皇帝是被其爷爷康熙皇帝选定为皇位继承人的。无独有偶,明朝也有一位这样的皇帝——明宣宗朱瞻基。

朱瞻基有多优秀呢?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他的存在,所以他的父亲明仁宗朱高炽才能当上皇帝。

当年明成祖朱棣在立储君的问题上犹豫不决。一个是在朝中监国多年、深受朝中文臣支持的长子朱高炽;一个是跟随他参与靖难之役,在战争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深得武将军心的的次子朱高煦。

在难以下定决心的时候,有人对他提到了他十分疼爱的“好圣孙”朱瞻基,这一点促使朱棣将太子之位立为朱瞻基的父亲朱高炽。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文武双全、甚至可以影响到父辈皇位的朱瞻基。

“皇太孙”朱瞻基

相传,当时还是燕王的朱棣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明太祖朱元璋将一个大圭交给了他(古时大圭象征权力),对他说:

“传世之孙,永世其昌。”

朱棣醒来之后,得知自己有一个孙子恰好刚刚出生,他马上就意识到这个孙子与自己的梦对应上了,连忙去查看。只见这个婴儿的容貌长得非常像自己,而且一脸的英气勃勃。朱棣十分高兴,笑道:“这真是大明朝的福气啊!”

无论是因为这个梦,朱棣才特别疼爱这个孙子;还是朱棣因为特别疼爱这个孙子,才传出了这个梦。都不影响朱瞻基的优秀,以及朱棣对他的重视。

公元1404年,朱棣开始考虑太子之位的人选。原本皇帝之位都是传给嫡长子,在嫡长子没有早夭或者犯下什么大错之前,立嫡长子为太子,这是毫无疑问的。

但是二皇子朱高煦在靖难之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而且几次救下过朱棣的性命。同样参与了靖难之役的一批武将为了日后可以获得更多好处,纷纷给朱棣上奏书,请求将朱高煦立为太子。朱棣受到这些武将的影响,内心有了动摇,于是在朝会中和群臣一起商议此事。

而朱棣在外征战多年,朝中的文臣都与监国的世子、如今的大皇子朱高炽一起共事了几年,这期间朝中相安无事,彼此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所以以内阁为首的诸大臣纷纷以“长幼有序”、“自古立长不立幼”等古训来劝诫朱棣,表示支持大皇子朱高炽。

如此一来,朱棣不表态,朝中文武大臣便纷纷争吵不休,各有各的道理。此时内阁首辅上前和朱棣说了三个字:“好圣孙”。这让朱棣下定了决心。

如果没有朱瞻基,朱棣大概率会选择英勇善战、性格和自己相似的次子朱高煦为太子人选,日后继位皇帝。但是这样一来,十分优秀的朱瞻基将来必然会被他的叔叔朱高煦杀死,以绝后患。

为了这个孙子的安全以及大明朝的将来,朱棣毅然选择了长子朱高炽日后继位皇帝。

不过,让朱棣没想到的是,性格类似于他的朱高煦日后也是选择了起兵来谋求皇位,只是结局不像他,没有成功,反而是被自己的侄子轻松镇压。当然这是后话。

朱棣当年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朱瞻基不过五六岁的年纪。除了所谓“太祖梦中传圭”的说法,朱瞻基幼时究竟有何特异之处,能得朱棣如此宠爱,我们不得而知。不过通过朱瞻基做皇帝那十年的作为,我们或可管中窥豹,略知一二。

继位平乱

公元1425年,朱瞻基在南京接到父亲明仁宗的死讯,即刻回返京城。在路上躲过了皇叔朱高煦的截杀,安全回到京城。

因为在路上发生了袭杀的事件,所以朱瞻基回到京城之后,在处理父亲明仁宗后事的同时,也加紧了京城和皇宫的戒备,高度警惕有人趁此皇位交替之际作乱生事。在他的严密安排下,京城和宫内都平安无事,朱瞻基顺利登基称帝。

但是朱瞻基的二叔汉王朱高煦在刺杀未遂之后贼心不死,仍然没有放弃谋求皇位的野心。

次年八月,朱高煦联合其所在封地的各部军队,想要挥师北上,行谋逆之事。除整合自己手上所拥有的兵力资源外,他还派人秘密前往京城,想要联络与自身交往密切的英国公张辅,里应外合,共同起事。

张辅是跟随朱棣参与过靖难之役的老将。朱棣在位期间,张辅战功卓著,灭亡胡朝,将安南改为交趾,因此受封为英国公;之后又随朱棣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北伐,得享太师之位。如果能得张辅相助,那朱高煦或许有成功篡位的可能。

但是朱高煦忽略了一点,朱瞻基不是那个一直留在京城没有和武将接触过的朱高炽。

朱瞻基虽然没有参与靖难之役的机会,但是自他十二岁被立为皇太孙之后,就被明成祖朱棣带在身边,随军参加南征北伐,加以培养。朱瞻基弱冠之龄时,就曾单独率兵向大漠深处追击敌人。在朱棣后期的两次北伐中,朱瞻基都表现出了出色的胆魄和指挥才能。这些,朱棣看在眼里,那些将士们也看在眼里。

所以,张辅在知道朱高煦要行谋逆之事以后,连夜便上报给了朱瞻基。这不但给了朱瞻基从容准备的时间,还让朱高煦少了至关重要的“里应”。一来一去,朱高煦所谓的谋反便彻底成了笑话。

偏偏朱瞻基在书信中劝他投降他时,他还不投降;到了朱瞻基御驾亲征、兵临城下时,又选择了投降。这样虎头蛇尾的举动,只能是暴露他的有勇无谋,衬托出朱瞻基运筹帷幄的从容。

朱瞻基的军事才华没有通过镇压皇叔的谋反表现出来,但是发生在公元1428年边境上的一场战斗,则将其展现出了一二。

三千骑兵破万甲

1928年8月,明宣宗朱瞻基亲自率军到北方边境巡查。在九月份到达边境驿站之一右门驿的时候,刚好接到前方斥候的汇报,蒙古部族之一的兀良哈部又来犯我边境,正大肆侵略会州。

说起来,这兀良哈部因为是当时蒙古三部中最为弱小的一部,所以和明朝的关系时好时坏。在明成祖朱棣靖难之役期间,兀良哈部多次出力相助,所以朱棣上位之后划给了他们一片土地以示恩赐。但后来兀良哈部又跟明朝翻脸,和蒙古其他两部联合起来和明朝作对,在挨了打之后又老实下来。

1928年初,兀良哈部就试探性地到边塞的滦河边上牧马了,当时边境曾经请示过朱瞻基,想要将其部赶走,朱瞻基没有同意,只是下旨斥责了他们一番。

朱瞻基并不是一个懦弱的皇帝,但他为什么会容忍兀良哈部的屡次冒犯呢?

明朝在明成祖朱棣时期频频征战,虽然打出了大明朝的赫赫威名,但也打空了大明朝的国力。朱瞻基十分清楚这一点,所以并不愿轻启战事,只想要休养生息,恢复国力。

但是这一次,朱瞻基忍不了了。兀良哈部竟然选择在他巡查边境的时候进犯,简直是没有把他这个皇帝放在眼里。在听到敌方约有一万余人侵扰边境后,朱瞻基亲自率领着三千精锐部队,向北而去寻找他们了。

敌军一万,为什么朱瞻基胆敢带领三千人就去找他们麻烦?是怒火攻心吗?当然不是。

前文提到过,朱瞻基自弱冠之龄便跟随朱棣南征北伐,其中北伐之所在,正是蒙古部族。当初成祖朱棣五次北伐,三次打入了草原深处,被后人誉为“五出三犁”。而那时,朱瞻基是亲身跟随着的。

因此,蒙古三部鞑靼、瓦剌和兀良哈各自战力如何,他十分清楚。而且边塞附近的地形地势,他不仅在地图上看过,更曾亲自在此地征伐过。所以三千打一万不是怒火攻心,而是仔细权衡之后,朱瞻基的自信之举。

经过几日的跋涉之后,朱瞻基部到达了喜峰口---宽河一带。喜峰口地理位置狭长,而且两侧石陡草茂,便于隐藏。朱瞻基这三千人悄悄前进,在到达兀良哈部大帐二十里左右的位置才被敌方斥候发现。

但是由于地势的原因,敌方斥候没有看清楚朱瞻基部有多少人,只看到零散几个,便认为这些人不过是边境的巡逻兵,所以没有重视。

这便给了朱瞻基攻其不备的机会,而这个机会,也是朱瞻基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便是他没有带大军来袭的原因。大军来袭只能吓跑对面,他想要的不是吓跑,而是击溃。

朱瞻基部在接近敌方大本营后,兵分两路、左右夹击。趁敌人慌乱之际,一队骑兵冲散了对面匆忙构建的阵型;然后神机营利用火铳攻击距离的优势,将敌人射了个人仰马翻;此时另一队骑兵从敌人后方冲出,彻底将其击溃。

而敌人在发现我方军队竟然是皇帝御驾亲征后,心理防线也崩溃了,纷纷投降。

这一仗敌我双方虽然都没有伤亡太多人,但是朱瞻基打出了自己的威风。导致他在位之时,北边蒙古族犯边的频率也少了很多。

而朱瞻基对此也很满意,他虽然能征善战,但主要还是一位主和平、求发展的皇帝。在他的治理下,明朝的国力逐渐恢复。史上其父明仁宗朱高炽和他明宣宗的统治时期统称为“仁宣之治”,乃明初三大盛世之一。

艺术成就

而明宣宗被称为文武双全,自然不是只会打仗。在治理朝政之余,朱瞻基喜欢写诗作画。据不完全统计,朱瞻基一生写的各种诗词在一千首以上,其中《捕蝗诗》《猗兰操》《官箴》等为其诗词方面的代表作。

其在作画方面的天分则是更为出色,在古代的皇帝中,只有宋徽宗在这方面可以跟他相提并论。如今在故宫、辽宁、台北等地的博物馆中,还留有他的画作二十余幅。

结语

经历过前几代的开疆拓土和南征北伐,朱瞻基很清楚自己的任务,那就是让明朝的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财政得以逐步恢复。

所以,作为一位守成的君王,朱瞻基在任时没有过向外的征战,还停止了对交趾地区的出兵,这既节省了大批的人力财力,也有利于明朝统治地区与交趾人民的来往。对民间百姓也是照料有加,比如减免农民的税负,开垦荒地、发展农田等等。

虽然并不缺少军事方面的才华,但朱瞻基为了明朝的统治可以更加长久,没有选择去继续征战。他除了朝政就是寄情山水,写书作画。听起来好像并非一代明主,但在他以及他父亲的统治时期,明朝可以说是最安定、百姓生活最美好的一个时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十... 在我们还年少无知,享受童年的快乐时,有些小孩子已经成为当朝宰相,让我们不得不感叹,人比人气死人啊。这...
原创 阿... 在群雄并起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中,有一个人成为当代人茶余饭后谈笑的主人公。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词...
原创 魏... 夏侯渊字妙才,夏侯敦的族弟,曹操的小姨子的老公,有勇力,有将才,屡创战功,是曹操手下一个重要的战将,...
原创 他... 从前有一对夫妇,男的娶了突厥的巫婆做妻子,结婚多年后没有子嗣。无奈之下,去祭拜山神,终于生下了一个儿...
原创 世... 廉颇 大家还记得课文《将相和》吗? 《将相和》里,廉颇是一个有点傲娇,而又知错能改的可爱老头。 他赤...
原创 为... 五代十国不比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各位诸侯王都是大佬级别的人物,且个个实力强悍,但就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
原创 韩... 我是狼君,一个陪您读历史的工科小伙儿 开国上将韩先楚,军中人称“韩大胆”,因为将军作战时,每逢危难便...
原创 嫦... 说到嫦娥,就要提到她吃丈夫后羿的长生不老药,最后奔月的故事。实际上,关于嫦娥奔月的记载,从一开始根本...
原创 很... 今天聊聊郭嘉和诸葛亮。近段时间看网文,非常热闹,也再次印证了一个看法,就是郭嘉说自己第二,恐怕只有姜...
原创 项... 哈喽大家好,项羽自刎后,刘邦对其族人的行为无敌了,心狠手辣都无法形容。玩象棋的时候棋盘上画着楚汉,就...
原创 盘... 中国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我们拥有超过5000年的完整历史,这可不是我们吹出来的,而是又史书严格记载...
原创 韩... 韩先楚出生贫困家庭,湖北红安人,曾经历了千辛万苦,参加了1927年的黄麻起义之后,他的命运也就得到了...
原创 此... 西凉大将马超当年在潼关打得曹操丢盔弃甲,曹操当着许褚及众将的面说道:“今日几为小贼所困乎!”,曹操口...
星睿科技·百集纪实第十七集:深... 当时间的指针拨回到四十多年前,深圳这个名字在地图上尚显得模糊不清。作为一个边陲小镇,它静静地躺在珠江...
原创 此... 受到选妃制度的影响,唐代的后妃,出现的方式都很有趣。例如: 李世民听说武氏有女特别美丽,于是纳进后宫...
原创 与... 汉匈之战的爆发是在西汉初年,这时候汉高祖刘邦曾于匈奴开战,只不过当时的西汉国力下降,根本不是匈奴的对...
原创 横... 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匈奴在汉朝持续打击下分为两部,南匈奴留居故地并逐渐融入其他民族。北匈奴被迫西迁...
原创 海... 说起汉朝皇帝,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汉高祖刘邦、汉武帝刘彻,至于汉废帝刘贺,实在没几个人知道。 不过这...
原创 战... 很多人对于侵华战争当中罪大恶极的东条英机这个名字很熟悉,他臭名昭著也就算了,重点是他当了天皇的走狗,...
原创 梁... 梁山108位将领中,只有三个女人,但这三个女人都是武将。尤其是一丈青扈三娘,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