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关锁国后的清朝逐步落后于世界大潮,但是在外贸中,一直处于贸易顺差地位。为了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毒品鸦片,获取暴利。1838年(道光十八年)冬,道光帝派湖广总督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查禁鸦片。林则徐到任后,严行查缴鸦片2万余箱,并于虎门海口悉数销毁。为打开中国市场大门,英国政府以此为借口,决定派出远征军侵华,英国国会也通过对华战争的拨款案。1840年6月,英军舰船47艘、陆军4000人在海军少将懿律、驻华商务监督义律率领下,陆续抵达广东珠江口外,封锁海口,鸦片战争开始。虽然这场战争只是鸦片战争的一部分,但有时也经常把它称作鸦片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是断断续续进行,其间的一系列战斗和军事行动相互之间并无关联。战争前期中国军民奋起抵抗,沉重打击英国侵略者,但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抵抗不住英国的侵略,战争以中国失败并赔款割地告终。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向外国割地、赔款、商定关税,严重危害中国主权。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并促进了自然经济的解体。同时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历史新篇章。
有人把鸦片战争失败归因于冷热兵器交锋的失败,误以为清兵手持长矛被英军像割稻草一样用步枪收割一样,这是完全错误的。像电影《鸦片战争》那样,韩肇庆(好像是)火先从监狱放出,持刀冲向英军,手刃几个英军,英军用步枪将其击毙,恐惧之下又装弹在尸体上补了两枪,这是典型的后装枪,但实际上是错误的,英军的制式步枪仍是前装步枪,少量的后装枪并未大量装备,而且当时还是火药装弹,不是现代的弹壳子弹,无法像电影那样快速退膛装弹。 还有一种观点不知道哪里出来的,说清兵是被英军的刺刀赶出阵地的,是因为怯于白刃战。这也是错误的。其实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清英双方武器差距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英军基本也是黑火药,后装炮,后装枪,风帆船。清军的抬枪射程比英军的通用火枪射程还略高。火炮射程基本也一致,射速基本也相差不大。清军失败在于中国传统儒教对技术工程人员的蔑视,导致武器标准化落后、战术落后,清军士兵视死如归,不可谓不英勇,可是面对有效发挥火器性能的英军,光有勇敢没有用,只能给敌人当靶子。如果教科书继续这么鸵鸟战术,不讲清楚因果,继续这么装孙子,仍然还要挨打,这是我对儒家文化的一种看法。 其实鸦片战争中,英军的胜利不是热兵器对冷兵器的胜利,就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热兵器由于射速慢,对于骑兵突破依然无解,冷兵器仍然有用。清军失败,一在于技术工程师不受重视,二在于对军事战术的无视。总体而言,依然是儒家文化重视诗书礼仪,轻奇技淫巧的文化骨髓。 1.说清军不勇敢,那是一种污蔑,各地清军抵抗还是相当英勇的,厦门战役中,守将颜伯焘给中央的报告就说了,清军士兵含着眼泪,忍着伤亡,在炮台上向英军反击,可是英军火炮太准了,一打一个准,清军的火炮打中是运气,打不中是常态,三下五除二给英军火炮炸平了,勇敢的士兵都成肉饼。光勇敢有个屁用,连敌人的毛都摸不到。 2,说清军腐败,那是事实,但也没那么严重,比如厦门修的石垣,坚硬到英军将领都感慨炸不开(当时都是实心铁蛋,没有开花弹),比起现在的豆腐渣工程,那质量是刚刚的。清军的战船是敞开式的,人员暴露在外边,一打起来,一下子就伤亡惨重,但不是因为偷工减料,而是因为当时清军的制式战舰就是这个标准,包括战舰的生产、监制、报销就是这个标准,不是因为贪污造成的武器差劲。其实就是生产技术工艺的落后。 3,清军火炮射程确实和英军是一样的,镇江之战,清军的火炮就击中英军一艘战舰三炮,但是英军制造工艺过硬,船没有丧失战斗力,继续发炮反击,把两江总督牛鉴给弄懵了,他给清政府的报告是以为一船中了三炮应该沉没才对,居然没有。实在没招了。因为陈化成阵亡了,现在教科书就把镇江之败的屎盆子扣给牛鉴,说是他抢功后逃跑才导致战败的,其实牛鉴跑不跑结果都一样。 4.清军为啥火炮打不准呢?工艺落后是一方面,而且对工程人员不重视,无所谓。可谓权力的狂悖。同样的火炮,英军装备标尺,研究弹道,用望远镜、分度仪进行调校,一打一个准,清军的火炮那都是看炮手经验打的,打到哪里都没个准。对科学,对技术的蔑视,对权力的膜拜,外行领导内行,今天不是一个样吗?5.前面说英军在火炮战船上占优势,英军怎么打赢陆战呢?其实英军没有和清兵打正面战场,英军的战术就是火炮轰击,清兵集结不起来,一集结起来就被轰散了散兵冲锋又被排枪击退,英军打厦门就很典型,集中舰炮猛攻一个炮台,清军其他炮台距离太远,无法支援,只能眼睁睁看着炮台被攻陷,攻陷后,英军向清军侧后方迂回推进,占领制高点,居高临下用火炮轰,清军是打不能打,攻不能攻,退不能退,完全被英军牵着鼻子走,教科书总是渲染奕山如何无能,牛鉴如何临阵脱逃,仿佛换了一个清正勇敢的将领过来,战局就会改观。其实如果依靠这种落后的战斗战术,换个勇敢的来,也不过多一块肉饼罢了。各地督抚给清政府的报告其实都是,我实在没办法。不知道怎么对付英军。英军战术老套熟练,但是清军就是没有破解办法。这些战术是数年数十年对战争经验的总结,不像我们总是靠血肉筑起新的长城,直到头破血流,伤亡掺重后,才有个牛逼人物脱颖而出,总结一些教训,过几年一切照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