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阿斗真的扶不起?诸葛亮临终之际,才发现刘禅的智慧所在
迪丽瓦拉
2025-07-05 13:03:46
0

在群雄并起三足鼎立的三国时代中,有一个人成为当代人茶余饭后谈笑的主人公。

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等词汇是他的代名词,他便是蜀汉后主刘禅。

一直以来,世人将其批判成荒淫无道不理朝政的昏君。

可是在诸葛亮临终前,刘禅仅用一句话,就让诸葛亮心惊不已;甚至感叹此前刘禅的昏庸都是装出来的。

那么刘禅到底跟诸葛亮说了什么?历史上的刘禅真的如世人所说的那般无能吗?

伐吴兵败--白帝城托孤

公元219年,刘备率军北伐曹魏,想要借此一战恢复中原兴复汉室。

汉中之战中,蜀汉军队斩杀魏国大将夏侯渊,攻克重镇汉中。致使曹操元气大伤。并且在接下来的数次战斗中连战连捷,大有一番消灭魏国的势头。

而蜀汉战将关羽却因为骄傲轻敌,在没有经过刘备允许下,继续孤军北伐,致使两军脱节。

虽然关羽重大取得了重大战果,消灭了曹魏大多数有生力量。但是危险也悄然而至。

在关羽率军北进之后,大本营荆州防务空虚,东吴害怕蜀汉消灭魏国后转头消灭东吴,于是东吴大将吕蒙率军攻破荆州。

而关羽由于退防不及时,被东吴军队俘虏,不堪受辱的关羽自尽而亡。

关羽的死给刘备带来了极大地打击,同时面对东吴的背叛,刘备也是愤怒至极。所以刘备倾全国之力前去攻打东吴。

虽然这期间诸葛亮极力劝阻,但是最终没能阻挡住刘备攻击东吴的决心。

让刘备没想到的是,正是他这一决定,给蜀汉留下了不可弥补的漏洞。

在杀兄之仇和背叛之辱的加持下,刘备率军一路穷追猛打,使得东吴军队节节败退。见此情形东吴只得向刘备求和。

但是正在气头上的刘备根本不予理睬,随即东吴派遣陆逊作为大将,与刘备相持。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蜀军后勤供给出现问题。

陆逊抓住机会一举将蜀汉军队击溃。而刘备则率领溃军一路逃到白帝城。

这一战使得蜀汉伤亡惨重,也是蜀汉开始走下坡路的标志之一。

第二年四月,由于夷陵兵败刘备感到羞愧难当自此一病不起,并且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刘备自知自己时日无多。

又想着自己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蜀汉基业,于是将蜀汉丞相诸葛亮尚书令李严叫至床前。交代托孤之事。

刘备对诸葛亮说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大概意思就是诸葛亮之才可抵得上是个曹丕。如果刘禅能做好皇帝,就尽心辅佐,如果刘禅做不好皇帝,就可以直接取而代之。

刘备的这番话让诸葛亮震惊不已,对于诸葛亮来说,为人臣子就应遵守三纲五常,取而代之的话会背上千年骂名。所以诸葛亮当即表示一定会尽心辅佐刘禅。不敢取而代之。

其实刘备这番话是真是假我们无从得知,但是他的话用来笼络人心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因为当时刘备知道,蜀汉的文武官员对自己是很忠诚的,但是对自己的儿子刘禅忠不忠诚就不一定了,而诸葛亮在群臣中有着极高的威望,只要诸葛亮答应辅佐刘禅,那么其他官员自然也会安分守己。

托孤不久后,刘备就病重去世,刘禅也在同年登上皇位。诸葛亮也开始对刘禅尽心教导。

刘禅即位--尽心辅佐

刘备在临终前,曾告诫刘禅要听从诸葛亮的教诲。而刘禅即位之后,也很好践行了这一点。将所有军政大事交予诸葛亮处理。

而诸葛亮也尽心尽力帮助刘禅处理朝政,在外人看来,就是诸葛亮在主持国家大事,蜀汉正牌皇帝刘禅却没有什么存在感。

其实刘禅治国无方,跟诸葛亮也有一定的关系。

诸葛亮确实遵守答应刘备的要求,尽心辅佐刘禅,将自己的全部理念都教给刘禅。并且还教给刘禅四书五经等优秀书籍。

但是由于诸葛亮在处理朝政上一直亲力亲为,使得刘禅很少能接触到这些,从此也失去了实践机会。

渐渐地刘禅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将事情全部交由诸葛亮处理,自己倒落得清闲自在。

这可苦了诸葛亮了,眼看自己的尽心尽力的教导刘禅,可是刘禅却长进很少。更甚至对治理国家没有兴趣。这让诸葛亮一度怀疑刘禅是真的头脑不好。

所以诸葛亮常常告诫刘禅,要多听听朝堂上的声音,把自己真的当成一位皇帝。不要让那些真心进言的大臣感到无力。

另外还将朝中的一些忠诚大臣引荐给刘禅。让刘禅多与他们沟通交流,以此来提高自己治理国家的能力。

这些我们从出师表中都可以看出来,因为当时蜀汉环境比较恶劣,内忧外患使得国家处在风雨飘摇之中。

诸葛亮为了能够保住刘备的基业,所以也对刘禅寄予厚望。但是无奈的是,刘禅对这并不感兴趣。

在诸葛亮辅佐刘禅的同时,他也从来没有忘记过完成刘备的遗愿,那就是统一中原兴复汉室。

继承遗志--五次北伐

刘备在世的时候,有着匡扶汉室统一中原的鸿鹄之志,但是苦于早逝,没能完成自己的理想。

而刘备对于诸葛亮有着知遇之恩,所以诸葛亮也想帮助刘备完成遗愿。

所以从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曾经五次大规模北伐。

至于北伐的原因,那就是占据北方的曹魏政权已经日益强大,就算蜀汉不北伐,等到时机成熟曹魏也一定会派兵攻打蜀国。

与其被动挨打不如主动出击的道理,诸葛亮肯定知道,所以为了抢占先机不落于被动局面。诸葛亮才会起兵北伐。

即便是诸葛亮率兵北伐,也依旧记得点拨刘禅,在自己不在的时候,还会派自己的心腹协助刘禅处理朝政。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是绝对没有自己做皇帝的想法,要不然自己掌握着蜀汉大权,刘禅又无所作为,诸葛亮想要篡位简直是轻而易举。

只不过关于北伐,诸葛亮面对的问题也有很多。比如蜀汉军队的阵容与曹魏相比确实差距比较大。曹魏方面武将众多人才济济,反观蜀汉的武将就显得相形见绌了。

而双方的军队实力也差距很大,曹魏军队大多数训练有素,而蜀汉军队就会逊色一些,可以说蜀汉取得胜利,跟诸葛亮的计策有着很大的关系。

即便是有着诸葛亮的加持,五次北伐中也仅仅有一次可以称得上是胜利。但是也并没有真正的推翻曹魏政权。

鉴于这种情况,诸葛亮的身体也出现了不好的情况,直到第五次北伐中,突发恶疾最终病逝五丈原。

这位为了蜀汉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奇人物,也就此落下自己的人生。

昏庸无能--竟是伪装

在不少人严重,诸葛亮作为当时蜀汉的顶梁柱,一旦去世蜀汉就会很快灭亡,因为刘禅的昏庸无能是不会给蜀汉带来生机的。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刘禅真的像世人口中那般烂泥扶不上墙吗?

在第五次北伐中,诸葛亮突发恶疾眼看就要一命呜呼,远在成都的刘禅得知后,立刻派自己的心腹前去查看情况,并且交代大臣问诸葛亮一个问题。

在大臣到达五丈原之后,将刘禅的问题讲述给诸葛亮:丞相去世之后,子孙后代当如何处置啊?

诸葛亮听完后瞬间感觉后背发凉,因为这句话看似普通,实则暗藏玄机,这是刘禅在试探诸葛亮。

毕竟诸葛亮作为蜀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独揽朝政大权,各项事务都要经手,俨然就是一位皇帝该做的。

而刘备白帝城托孤时告诫诸葛亮的话,作为儿子的刘禅又怎么可能不知道。所以他要试探诸葛亮是否有让后代坐上皇位的心思。

在诸葛亮眼里,刘禅就是一个贪玩不上进,没有帝王之策的人,可是这一个问题直接让诸葛亮瞬间明白,刘禅其实并不是真的傻。刘禅所表现出来的都是伪装出来的。

于是诸葛亮当即表示,家中还有几百亩桑树地,足够子孙后代继承。

也正是诸葛亮的这一句话,才打消了刘禅的疑虑,保全了自己子孙后代的性命。

其实仔细了解历史后,再说刘禅是一个昏庸无能只知道贪图享乐,那一定是不对的。因为在诸葛亮逝世之后,刘禅还做了将近三十年皇帝,成为了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

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如果没有本事,是不会做那么长时间的皇帝的。而且他所接手的蜀国,也是一个烂摊子。

根据史料记载,自从诸葛亮逝世之后,蜀汉的朝堂之上的水平就出现了严重下滑。很少有人能真正帮助刘禅收拾残局。所以刘禅几乎是凭借一己之力,给蜀汉带来了三十年的和平。

或许还有人拿着乐不思蜀来嘲讽刘禅,但是笔者认为刘禅的这一决定可以称得上是大智若愚。

彼时的蜀汉经过连年征战,国内百姓苦不堪言,早就已经饱受战乱之苦的百姓刘禅又怎会不知,所以在魏国大将兵临城下的时候,刘禅选择开城投降。

虽说作为一位君王,以投降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国家,确实有些丢人,但是正因为刘禅投降,才得以保证成都百姓不受魏军屠戮。

而作为亡国之君的刘禅也被司马昭押送到魏国。在一次宴会之上,司马昭命人跳蜀汉舞蹈助兴,实则是为了试探刘禅是否对蜀汉还有心思。

让司马昭没想到的是,很多蜀汉旧臣纷纷落泪,只有刘禅乐在其中。于是司马昭一脸疑惑的问道:你不想念蜀国吗?

而刘禅心中也是非常清楚,司马昭就是想要试探自己,假若自己说想念,恐怕就活不到明天了,于是很高兴地对司马昭说道:这里这么好,想念蜀国干什么?

也正是这一句话,让司马昭对刘禅放了心,在刘禅死后还封其为安乐公。

对于一位亡国之君来讲,国家毁灭的时候就应该是自己的死期,活着也就变成了一种奢望。

但是刘禅亡国之后不仅能保全自己,还能让蜀国大多数百姓免于战火,所以刘禅称得上是大智若愚。

结语

纵观刘禅的一生,我们大多数人给出的评价就是昏庸无能。但是事实真的不是如此。

或许刘禅真的对于治国没有天赋,但是他确实有一些作为君王应该有的心计。

在面对大势已去的局面,在负隅顽抗也无济于事,自己国家的百姓也将遭受战火侵袭。所以刘禅选择投降也不能全盘否定。毕竟这只是汉族内部的朝代更替。不存在不同民族之间的争斗。

所以刘禅或许真的不是一位实打实的昏君,只不过处于当时那个情况下,他也只能那样做。

关于刘禅,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再评论区留言讨论。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南... 网上经常听到这样的话:金国灭亡之后(1234年以后),南宋独自承担抗蒙的任务长达半个世纪。这种说法 ...
原创 铭... 最近,一名上海大V在社交账号上发布了一篇评论文章,喊话国人不要再纠结于包括日本在内的西方列强对中国的...
原创 项... 项羽可谓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雄主,关于他的传说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数不胜数,然而这些传说有的是正面的也...
原创 斯... 苏联作为曾经世界上最大的无产阶级共和国,在其最强盛之时,其强大的军力令整个欧洲都瑟瑟发抖, 甚至当时...
原创 日... 《史记?殷本纪》中记载着我国历史的一段古老传说:母曰简狄,有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 这些历史文献中...
原创 清... 爱新觉罗·溥仪,是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大清王朝覆灭后,他在日本人的扶植下又做了12年的伪满洲...
诸葛亮真正欣赏的大将,不是关羽... 三国时期,蜀汉败北的原因之一,是因为蜀地缺乏优秀的将领。当刘备从荆州带来的勇将都已经年迈时,蜀汉竟无...
原创 董... 中国之所以有今天这样的发展,离不开先辈们的流血牺牲和艰苦奋斗。在以往一场场关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战争...
原创 战... 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在春秋...
原创 将... 将军自知功高震主,想告老还乡,秦始皇:朕不杀你,你留下便是 话说历代帝王最是不喜功高盖主之臣,所以在...
原创 司... 在三国中,最后为什么会是由司马炎去统一三国,而不是由曹操或者刘备呢,明明这两个人都是很有历史才能的人...
原创 中...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勇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雄韬武略,是一个了不起的盖世英雄。他统战中国,侵掠欧洲,南征...
原创 胡... 笔者在前文《黄埔第一军党代表八成多都是共产党员,为啥部队还是姓蒋了?》中提到过胡公冕,他是黄埔第一军...
原创 读... 文/子玉 任何一段历史都可以通过一个人物的经历来解读,比如,读懂了高欢,也就读懂了北魏末年的乱局。 ...
原创 故... 自古以来,人们对老虎总是充满了敬畏与崇拜。光是当年《水浒传》中的武松打虎,就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多年。 ...
原创 赵... 世人皆知刘备三顾茅庐才请出诸葛亮出山。诸葛亮出山后急着北伐除去他自身的私心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想报...
原创 袁... 看中国历史上,我们总是感叹:中国的地名改动实在太过于频繁,而且接近于乱改、滥改。例如,北京一座城市就...
清初画坛“四王”与“四僧”之比... 摘要: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有些人就认为,四王是御用画家,是墨守成规的主流与正统画派,重复僵化,与清代皇...
原创 玄... 玄武门之变过程中,如果李渊不退位交出权力,李世民会杀他吗?一目了然啊! 有道明君,绝不会干出轼父篡...
原创 原... 他考中进士,皇帝却因容貌拒绝了他,结果他推翻朝廷自己登基 文/勿忘初心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