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曾国藩连考6次不中,后来终于中了秀才,这期间他做了什么
迪丽瓦拉
2025-07-05 15:03:50
0

1832年,曾国藩连考6年不中,文章还被当成反面范文示众,说出来别不信,这位半个圣人其实也如多数人一样天生愚笨。

曾国藩祖上没有出过读书人,其父曾麟书立志要让曾家成为书香门第,结果屡考屡败,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后来竟和儿子一同赶考,每次都名落孙山,爷俩成了七里八村的名人。

是这爷俩笨?还是秀才难考?

大清的科举制度分院试、乡试、会试、殿试4级。有条件人家的孩子从7、8岁就开始跟着老师学习四书五经,通过县试和府试后成为童生,这才有了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

童生通过院试成为秀才,虽然没啥收入,好歹也算是有学历的读书人了。秀才通过乡试成为举人,再通过会试成为进士,就可以参加殿试了。

殿试由皇上出题,每3年一次。

通过殿试者分三甲,一甲3名: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立即进入翰林院,成了吃皇粮的人。二甲赐进士出身,三甲赐同进士出身。二三甲进士需再一次考试,才能进翰林院及各部任职。

曾麟书对儿子寄予厚望,在曾国藩5岁时就教他识字,8岁已经学完五经,9岁开始学习八股文,小小年纪便遨游书海。从曾国藩14岁开始,爷俩便踏上了科考之路。

可惜,父亲考了15年,儿子考了5年,依然还是童生,父子俩考不上秀才誓不罢休!

这一年,爷俩又来了。

皇天不负有心人,这次,头发花白的父亲中了秀才,曾国藩可惨大了,不但榜上无名,而且文章还被当作反面典型贴了出来。考官的批示是:辞藻尚好,文理欠通。

啥意思?

就是说文章词句挺好,但是道理没有写明白。并排贴的是一篇文采出众的文章,太尴尬了!看热闹的人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指指点点,议论纷纷。曾国藩恨不得钻进地缝里,这人丢得刻骨铭心哪!

他沉默了好几天,自己白天学晚上学,连梦里都在背书,科考却连连失败,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他想起,有次吃过晚饭就开始背书,直到半夜还没背上来。突然,从梁上跳下一个小偷,气呼呼地骂他笨死算了,自己在躲在梁上听都听会了。小偷一字不差背完,拂袖而去,曾国藩却被惊得呆若木鸡。

再想想学了这么多年,连文章都写不明白,自己确实是个笨人哪!既然天生笨拙,无法改变,那就改变学习方法吧!否则自己也会如父亲一样,为考个秀才熬白了头。

于是曾国藩改变以前死记硬背,生搬硬套的方法,开始用心琢磨怎样用学到的知识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慢慢的,文章越写越好,结果下次考试,曾国藩考中了秀才。

从此,他在科考之路上高歌猛进,先后考中举人、进士,又进了翰林院。考秀才的经历让曾国藩明白了一个道理,找对方法,坚持就是胜利。

同样是考秀才,太平天国的洪秀全7岁进私塾,12岁就能熟读四书五经,15岁开始科考,直到30岁依旧榜上无名。

据说他备受打击,竟然晕倒在榜前,从此心灰意冷,放弃科考,走上一条与曾国藩截然不同的道路。

困难面前,不同的选择注定了不同的人生。曾国藩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笨拙天分,他没有把天分当成失败的借口,而是坦然接受,通过改变学习方法来提高自己的短板。

因为笨,他懂得笨鸟先行、勤能补拙的道理,所以事事行动在前,埋头苦干;因为笨,他从小受尽老师地责骂,也习惯了别人的冷嘲热讽,抗压能力无人能比;因为笨,他做事勤勤恳恳,从不会投机取巧。

曾国藩将自己笨拙的天分发扬光大,他的坚持让笨拙蕴藏出新的力量,虽然开始走得很慢,熬过黑暗时刻,一切都会云开雾散!

正是因为曾国藩脚踏实地的坚持,所以学习基础非常扎实,在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后考中秀才,如鱼得水,也才能在为官期间做到10年7迁,成为奇迹。

现代社会,人们过多地讲究速成、快捷,连学个新知识、新技能都不愿花时间下功夫,张口就问:“有没有啥技巧?有没有啥窍门?”

有句话说得好,没有技巧就是最好的技巧!做事如此,做人亦如此!

看了曾国藩的故事,你是否还在为自己的笨拙而自卑?是否还在为孩子学习上的不开窍愁眉不展?借鉴曾国藩的智慧“天下之至拙胜天下之至巧”,接受改变不了的,改变能改变的,再加上持之以恒的坚持,还有什么事能难倒我们?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郭... 这篇文章深刻探讨了“感恩”与“报答”的主题,通过历史人物郭子仪的故事,为我们展示了真正的强者如何在群...
原创 逼... 在清朝初期,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被逼死一事,成为了历史中的一大谜团。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任大妃,也是...
原创 文... 《三国志》没有给孟达立传,这应该和他的人生经历有关。如果三国时期真的有脑生反骨之人,孟达肯定要算是其...
董志塬十八大营:左宗棠平定甘陕... 小编在之前的文章中董志塬之战中捎带提了一下董志塬十八大营的故事,今天就索性单开一篇,专门讲述一下这个...
原创 和... 在清朝乾隆年间,有一位传奇人物,他就是和珅。和珅,字致斋,钮祜禄氏,满洲正红旗人,他初入仕途的起点便...
2024年公基常识考点汇总40... 启蒙运动指发生在 17–18 世纪的一场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
原创 “... “安乐书院”辨伪及其它 文/董昭武 近几年来,国内外对“一代奇人”邵雍思想文化的研究异军突起,热度...
原创 你... (宋 白茶花图页 局部) 北宋太宗时期,有一号奇人,名字叫做李飞雄。 这个李飞雄啊,出身名门,爷爷是...
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小女:新城公主... 她是唐太宗最宠爱的女儿,唐高宗李治最疼爱的妹妹,然而一生经历了三次婚姻最后郁郁而终,去世后却按皇后之...
原创 秦... 在秦汉时期,边境军队广泛种植榆树是为了对付匈奴的进攻。使用榆树作为防御手段是一个巧妙而高明的策略,它...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82岁,... 朱元璋最长寿的女儿,活了82岁,历经八朝七帝,其母是高丽人,这位便是含山公主。天顺三年,含山公主来到...
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专题... 今年是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今天下午1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举办的“烽火抗战——抗战时期的人民...
原创 李... 李治,唐朝第三位皇帝,在位期间(650-683年),唐朝国力达到了鼎盛。然而,对于他的评价,历史学家...
各地举行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今天(7月7日),全国各地举行多种活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7周年。 铭记...
张九龄的凉茶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但有一个人却把两者都做到了,他就是盛唐的最后一位名相,张九龄。 ...
震撼!9 名英国逃兵在孤岛联合... 外来者与当地人之间的文化冲突和相互影响。从船长的私心到部落间的争斗,故事扑朔迷离,让人不禁想要探寻更...
原创 明... 按理来说,愤青在官场上往往走不远,但明朝的高拱却是一个另类,这位明朝“愤青”曾嘲笑过权力正盛的严嵩,...
原创 诸... 其实,这件事在历史上倒也确实发生过,但主角不是庞统,而是另有其人。《三国演义》来了个移花接木,把别人...
三国乱世里,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能... 很多人认为子午谷奇谋可行的原因在于,魏国大将邓艾曾偷渡阴平成功,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也有可能成功。然...
阳泉在五代十国时期的沧桑岁月 阳泉,位于山西省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时期,然而在五代十国这一特殊的历史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