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连指导员,队伍没一个逃兵,为建设军队贡献巨大,却英年早逝
毛主席日理万机,能让他牵挂的人一定不是普通人。1951年,一封毛主席的亲笔信送进了陕西汉中市政府,打开后工作人员发现,毛主席并没有询问工作情况,而是问起了一个人,他叫何挺颖。
为什么毛主席要问他呢?因为他是一名革命烈士,22年前就牺牲了,老家就是汉中市,毛主席叮嘱当地政府,要照顾好烈士的遗属。
1927年9月,毛主席领导了秋收起义,何挺颖也参加了,并且担任了要职,是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第一连党代表,这个番号十分特殊,所以人们把他称为“天字第一号”指导员。
秋收起义虽然成功了,但也曾面临困难,很多士兵都逃离了部队,不过何挺颖的连队却没有一个逃兵,他这个指导员功不可没。
毛主席也觉得何挺颖很厉害,就向他请教凝聚队伍的方法。何挺颖提出,党组织是关键,只要让党来领导军队,就能发挥出足够的凝聚力。
他强调,革命队伍中的党支部太少了,所以对部队的控制力比较弱,所以凝聚力普遍较弱。为了改变这种情况,建议在基层建立党小组,从班开始。
这些话让毛主席十分赞同,随后就着手在基层建立党组织,军中的大小事务都要经过党支部的同意,指导员的身份也变成了党代表,担任支部书记,代表党来管理军队。
起义部队行进至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三湾改编,确定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后来起义部队到达井冈山,成立了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毛主席是师长,何挺颖是师委书记,合作非常愉快。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毛主席只担任过一次军事主管,就是第二师师长。
随后,开始建设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并壮大人民军队,何挺颖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并给毛主席提供了很多好的建议,并成功落实。
人民军队越来越强,多亏了何挺颖提出的这套军队建设思想,可惜这样的人才却英年早逝了。1929年1月何挺颖随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出击赣南。
1月24日,队伍行进至江西大庾遭遇了敌人,何挺颖在战斗中身负重伤。第二天随部队转移至广东南雄乌迳宿营,在转移的过程中有遭遇了敌人的突然袭击,壮烈牺牲,当时他只有24岁。
要是何挺颖没有牺牲,建国后应该是一位开国将军,不过历史无法倒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