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牢关之战是《三国演义》中的名场面,同时也是衬托刘关张英勇的经典战例,更是显示吕布三国最强的有力证据之一。环顾整个三国时代,能够与吕布掰手腕的人不多,其中只有三爷张飞正面硬扛吕布100回合的表现最为出色,其他的关羽、许褚、典韦之类的猛人都无独战吕布过100合的战绩。此外,还有些猛人根本就没机会与吕布交手,比如黄忠、马超、孙策、文鸯等都错过了与吕布一较高下的机会。
赵云一生无败绩,甚至还有“一吕二赵”的说法,因此赵云也成了最有可能与吕布掰手腕的人选。可惜的是,赵云没有出现在虎牢关之战的画面中,这也让人感到无比遗憾。其实单就演义来看,赵云的实际战斗力已经非常接近吕布了。
长坂坡一战,赵云的武力值应该达到了巅峰状态。当时数十万曹兵以及上千的曹将集结于当阳,刘备的几千兵士已经被打残,赵云只能靠着个人的勇武在层层包围中左冲右突。虽然曹操有命令不准放箭,但想一个人从这样的包围圈中突出依然不是容易的事情。可赵云却做到了全身而退,而且还是在怀抱小刘禅的情况下毫发无损地离开。要知道,关羽在麦城突围被擒,吕布从下邳突围失败。
长坂坡一战,赵云面对千军万马以及数百上千的战将毫无惧色,一口气七进七出,总计杀死曹将50多人,其中留下名姓的有淳于导、晏明、钟氏兄弟、夏侯恩。这些还不算,赵云在层层包围中没受一点儿伤,更顺走了青釭宝剑,成功救出了刘禅。这一战充分体现出了赵云的巅峰武力值以及过人的耐力、体力、反应速度,更成了赵云武将生涯的代表作。
汉水之战,赵云又吓得徐晃、张郃瑟瑟发抖。当时黄忠去烧曹军粮食,结果不幸被困,赵云在闻讯后马上带着人救出了黄忠。再后来,徐晃、张郃带着大军前来追击,可赵云一个人挡在寨门外就吓得徐、张不敢上前。徐晃敢死磕关羽,打平过许褚;张郃无惧张飞,更与他斗了几十回合的平手;不过这2位猛将却非常怕赵云,这也体现出了赵云之神勇。
从赵云的表现来看,他具有与吕布掰手腕的实力。可实际上,虎牢关之战,赵云没有参加,那么他当时在做什么,为何没有去斗吕布呢?
其实赵云早就有过解释了。按《三国演义》第7回的原文,赵云说:“……(赵云)本袁绍辖下之人……故特弃彼而投麾下(公孙瓒)……”假如读者细品下的话,就能从他的这段自报家门中找到答案了。
赵云说他是“袁绍辖下之人”,而不是用“麾下”自述,因此这点应该就透露出了赵云没有投靠袁绍的信息。假如赵云曾投靠过袁绍,那么他应该用“麾下”、“曾投靠”、“旧部”等词语形容,可他没这样说,只是用“辖下”介绍,这就说明问题了。众所周知,赵云所说的河北真定常山属于冀州管辖地,当时袁绍占据这这块地盘,因此赵云才用“袁绍辖下”形容自己的出身,这点没有毛病。换句话说,赵云只是住在袁绍管辖的地方,没有成为他的下属。
此外,赵云救公孙瓒时,曾死磕文丑50回合,可文丑没有说过“叛将赵云”或骂对方的话语,由此可见,文丑应该不认识赵云。因为赵云如果投靠了袁绍,以他的武艺不可能当小卒,这么一来文丑也没理由不认识自己的同事。可事实却是文丑没有认出赵云,双方只打了50回合就了事啦!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时期的赵云可能准备投靠袁绍,但他一看对方是个“假王者”,于是就放弃了他,转投公孙瓒了。
虎牢关一战的时候,赵云还没投靠袁绍,大概率在河北打野,根本没机会参加讨伐董卓的战役。后来各路诸侯回归到了自己的管辖之地,袁绍、公孙瓒为了争夺北方的地盘而互撕起来,赵云这才有了出头之日,并开始小试牛刀。再后来,赵云投靠了刘备,这才有了天下闻名的机会。
(资料来源于《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