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熊向晖:一封电报差点暴露特工身份,如何化险为夷让胡宗南相信?
迪丽瓦拉
2025-07-06 06:03:40
0

1937年8月,蒋介石被迫同意将在陕北的红军改编,称号应该是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这就是家喻户晓的“八路军”,同时意味着承认了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这也是国共历史上第二次合作,由于有前车之鉴,周恩来等中共领导人都已对蒋介石存有戒心,因此未雨绸缪,开始在国民党各派势力安插情报人员,以防万一。

这些周恩来称之为“闲棋冷子”的长期潜伏人员,在此后的抗日和解放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当然,为了不被国民党高官们识破身份,要派遣的情报人员必须精挑细选,否则任务完不成,还可能丢了性命。

周恩来曾经是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对于国民党内部体系十分了解,因此选拔情报人员时提出了五条标准。

一是对外公开面目不左不右,具有较明显的爱国热情。二是脑子灵活,可以随机应变,三是年纪轻,仪表堂堂,四是家世清白,最好是官宦人家,五是知识面广,见谁都能聊,记性必须好。

按照周恩来的要求,当时的清华大学地下党组织,经过层层筛选,最终选出了后来被毛主席称之为“一个人能顶几个师”的熊向晖。

熊向晖是山东掖县人,1919年出生时,父亲时任掖县县长,从小就是学霸,十七岁就考入了清华大学,随后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抗战爆发之后,熊向晖根据党组织的安排,参加了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不久后,胡宗南就到战地服务团的选拔人才,恰好就看中了熊向晖。

那么,熊向晖是如何取得胡宗南的信任,并且成功打进国民党内部的呢?

按照通常惯例,那些经过初选后,进入复试的年轻人,都会按照顺序依次面见长官,然后聊几句,考一考他们的临场反应能力,然后根据他们的表现和长官的评判,在他们的名字上画圈,越欣赏画的圈就越多。

熊向晖也进入了复试,走进去之后,胡宗南就直接问他:“为什么想着要参加本军?”

“为了革命!”熊向晖坚定回答道。

胡宗南听了,不由多看了他几眼,随即问道:“那为什么要革命呢?”

“为了驱除鞑虏,如今日寇入侵,抗日就是革命!”

胡宗南:“那要是不抗日呢?”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皆有抗战职责,如果不抗日就是不革命,反对抗战就是反革命!”熊向晖一副不卑不亢的模样,立即从容应答。

胡宗南身为军人,从熊向晖年轻的面孔上仿佛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马上追问道:“那要是反革命,该怎么办?”

熊向晖眼神坚定,只回复了一个字:“杀!”

这样的回答完全出乎了胡宗南的意料之外,开始对熊向晖多了几分关注。

复试结果出来之后,大多数人名字上只画一个圈,也有少数人画两、三个圈的,只有在熊向辉名字上,胡宗南特别画了4个圈,由此可见他对这个年轻人是多么满意。

此后,经过多次了解和调查,胡宗南把熊向晖视为自己的心腹,还把他送到了黄埔军校去学习,期满后,将熊向晖安排在身边担任机要秘书兼任随从副官。

在国民党高官里。胡宗南的性格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相处的,讲话比较豪爽,言语很有特点,喜欢激情、有鼓动性、比较霸气的词语,就是通常所说的“豪言壮语”,这一点很快也被熊向晖察觉了。

当然,胡宗南如此看重熊向辉,除了才华出众之外,其为人也极为谨慎小心,机智灵活、处理事情来尤为井井有条,这深得胡宗南的欢心。

有一次,胡宗南只带了熊向辉和几个部下一起外出,没曾想返回时天已完全黑了,晚上只能将就住在一个山村小学里,待天亮再继续赶路。

熊向晖就对几个警卫说:“你们白天在车上警戒辛苦了,晚上还是我来守卫吧,你们休息好了,明天才有精神。”

几个警卫一听也有道理,况且这荒郊野外的地方,应该也不太可能出大乱子,也就同意了。

第二天清晨,胡宗南起床后,看到熊向晖盖着毛毯还在车上睡觉,原本有些生气,但是听警卫们说熊向晖在他门外守了一夜后,顿时很感动。

胡宗南回到西安之后,马上把熊向晖从上尉直接晋升为上尉,对他更加信任和器重了。

1943年5月26日,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完全同意解散共产国际,此后不再履行大会决议相关所规定的义务。

蒋介石得知这个消息后,果然不出所料,说翻脸就翻脸,认为共产国际解散对中共是一个沉重打击,决定借此良机对共产党发难。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酝酿后,蒋介石专门给胡宗南发去了一封密电,要求尽快制定攻占陕甘宁边区的计划,不得有误!

胡宗南不敢怠慢,当即召开会议讨论具体战略部署,最后认为要解决中共问题,就必须直接进攻核心区域,由此“闪袭延安”的行动计划正式达成。

作为胡宗南的机要秘书,熊向晖自然第一时间知道了这个重要情报,迅速通过秘密渠道把消息告知了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

随后,延安方面也很快得知了情报,并开始做两方面的准备,一方面着手准备从抗日前线调回部队增援,另一方面就是把这个“闪袭延安”的计划公之于众,让国民党陷入全国舆论之中,从而不敢轻举妄动,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1943年7月4日,胡宗南正踌躇满志,到处调兵遣将,准备在7月9号大干一番之时,意外收到了一封来自朱德的电报。

“道路纷传,中央欲乘共产国际解散之际,实行“剿共”······此时发动内战,必至兵连祸结,破坏抗战团结,陷国家民族于危亡之境。”

朱德的意思很清楚,现在国民党正密谋进攻,其实我们早知道了,咱们自相残杀,只会让日本人坐收渔利,奉劝阁下三思而后行。

这件事极为保密,为了防止延安方面察觉,胡宗南准备让部队战前两天才进入作战区域,但是朱德竟然就知道了,不由让胡宗南觉得有些匪夷所思。

这其实也意味着身边有奸细,肯定是有人泄了密,那到底是谁呢?

胡宗南立即把目光转向了内部,尤其是自己的机要秘书熊向晖。

面对怀疑,熊向晖早已预感到这封电报可能会带来的危险,心里也是非常忐忑不安,不过表面上看还是一如往常般镇定。

果然,胡宗南立即了召开紧急会议,直接发问:“你们之中到底谁是共产党?这个情报究竟是谁泄露的?”

好在此时熊向辉已有应对的思想准备,他镇定自若站了出来建议胡宗南查明泄密原因,并依据朱德的电报帮胡宗南进一步分析泄密的可能途径,以此误导胡宗南的判断。

“从朱德电报看,可能是由于部队运输弹药而暴露企图,但也可能是有人泄密或者是有共产党,这种问题必须查清楚。”熊向晖这样说道。

胡宗南看了看熊向晖,问道:“你觉得该看怎么查呢?”

“这里所有人知道这一机密的人,包括我在内。”熊向晖用手指了指自己,继续说道:“咱们都有嫌疑,我建议立刻开始秘密调查,将西安和参战部队知道这机密的人列出名单,一个个查,但千万不要声张,让泄密的人畏罪潜逃了。”,

此时,胡宗南根本不知道真正的泄密者就是眼前的熊向晖!由于他的建议比较中肯,也就予以采纳了,让手下立刻彻查泄密问题。

熊向晖也是迫于无奈,才出了这一招险棋,同时也是赌胡宗南对自己的信任,其实心里已经作好了最坏的打算。

还好,熊向晖最后赌赢了,在调查期间,查到胡宗南一个属下曾经自作聪明地给毛泽东发了一封电报,试图“劝降”,因而被认定其有“通共”嫌疑,立即遭到逮捕,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炮灰”。

自此,胡宗南更是对熊向晖没有丝毫的怀疑,得以继续留在身边潜伏下来,还让他参加了此后“到底是否还要闪袭延安”的高级秘密会议。

那么,中共为什么不顾熊向晖的生命危险而出此计策呢?

正如前文提到的那样,此时延安兵力不过4万人,大部分都在抗日前线,毕竟山高水长,想要立刻回援,多少有些鞭长莫及。

因此,面对将要发动进攻的国民党四十万大军,无奈之下只能采取类似“空城计”的险招,出奇不意,率先将你一军,发去电报告诉敌方,你们的阴谋早知道了,千万别耍花样,我们早有防备,小心偷鸡不成蚀把米,奉劝你们不要乱来。

然后,利用报纸等宣传途径向全国公开揭露国民党的企图,借此团结广大的抗日力量,声讨反动派破坏团结、搞内战的罪行。

果然,胡宗南随后召集参谋长等有关人员开会时,商讨是否继续实施作战计划,经过研究后,一致认为由于作战计划现已失去了突袭条件,决定停止进攻,并报请蒋介石批准。

抗战胜利后,胡宗南为了培养人才,以图自己日后事业,决定派遣一批青年军官去美国留学,而熊向晖的名字也赫然在列!

不过,当时熊向晖却想放弃这个很多人都求之不得的机会,当时恰逢国共谈判进行之时,熊向晖找机会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恩来,表示不想去美国留学,因为全面内战就要开始,胡宗南迟早会进攻,他觉得留在胡宗南身边还能继续发挥作用。

但是周恩来深谋远虑,他对熊向晖说:“如果你不去,反而可能引起胡宗南的怀疑,因为这是很多人都想得到的机会。”

周恩来沉默了一会,继续分析道:“目前我们对美国了解不多,以后同美国打交道缺少经验,胡宗南代我们培养你,还是对我们有利的。”

熊向晖听完,决定服从组织安排,此去也不知道何时才能回来,遂决定利用去美国之前的闲暇时间与相恋多年的未婚妻完婚。

不久后,熊向晖的婚礼如期举行,可谓是盛况空前,由蒋经国为新人证婚,胡宗南亲自上台致贺词,由此可见熊向晖潜伏多么成功。

但是,熊向晖与妻子赴杭州度蜜月游玩期间,突然保密局的人员却找上了他。

面对两个特务的询问,熊向晖的第一感觉就是自己的身份已经暴露了,但是多年潜伏的经验让他很快镇定下来,让妻子先行回上海,并且告诉说如果自己五天之内没有信息,说明已经被国民党逮捕入狱了。

见到胡宗南后,熊向晖心里的一块石头才落了地,原来是虚惊一场,因为胡宗南告诉他准备攻打延安,现在和他一起去见蒋委员长。

途中,胡宗南还交给熊向晖一个公文包,里面是两份绝密文件,并告诉他去美国留学的事情可能要暂时缓一缓了。

这两份文件可不得了,一份是蒋介石已经批准的国民党军攻略延安的方案,另一份是国军在陕北兵力部署情况,胡宗南要他根据文件画一份草图,方便以后查看。

历史总是会出现一些戏剧性的变化,但是大多数都来自生活。原本熊向晖已经准备去美国了,谁知道胡宗南会鬼使神差地把他召回来。

而熊向晖也正好利用这个送上门来的机会,写下了他情报生涯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

胡宗南为了事情绝对保密,决定带部队集结完毕以后,再下达作战命令的作战计划,只是他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最信任的机要秘书早已凭借个人的超强记忆,把这份绝密作战方案全部记下,然后通过情报人员报告到了延安。

1947年3月13日,胡宗南率军十四万人气势汹汹地扑向了陕甘宁边区,随后一鼓作气“拿”下了延安,因为西北野战部队早已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以及人民解放军总部撤离延安的任务。

3月19日上午,胡宗南部队占领延安,虽然已经是一座空城,但是胡宗南仍然觉得非常了不起,随后就立即向蒋介石邀功,并举行了随军记者招待会。

对此,蒋介石深信不疑,好好夸赞胡宗南了一番,并认为“这是前所未有的胜利。”可是,现在延安连个人影都没有,这些记者们该怎么应付呢?

为了以假乱真,造成更多敌军被击毙的假象,胡宗南命令部下开始造一些假坟,立许多的真碑,以此来糊弄那些新闻记者。

同时,为了有更逼真的效果,从国民党部队里选调了几百名官兵,穿上杂色服装,冒充被抓到的俘虏,有的还负责扮演伤员,脸上缠着纱布,涂点鸡鸭血,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经过几天训练后,既然模仿得惟妙惟肖。

但是,当时我党的方针就是要诱敌深入,达到牵制和逐批歼灭国民党军的主力的目的,因为只有大量歼灭他们的有生力量,才能逐步改变敌我力量悬殊的形势。

从战略上来讲,国民党军每攻占一个地方,就不得不派遣一部军队来维持秩序,所以它的部队就要不断地被分散,向前方推进的兵力就越来越少,而我们就可以抓住战机大量歼击。

当然,有熊向晖这样的幕后英雄提供情报,也是极其关键的原因之一。

进攻延安之前,国民党就从美国引进了一种先进的无线设备,只要中共方面大功率的电台收发,就能立即锁定行踪,这无疑对中共中央总部来说,是极具杀伤力的一招。

当时,周恩来还在利用电台和在新华社发表文章,与胡宗南打心理战,这个无线设备通过连续监测,发现我解放区陕西无线电最多,由此判定我党中央仍在行进。

这些新情况极其重要,直接关系到党中央的安危,但是熊向晖此时身在洛川,不能去西安传递给情报人员。

由于形势危急,为此熊向晖不惜违反命令,把情报全部写在一封信里,然后交给了联络的机要交通员王石坚,并让他到西安送给专门向延安发送情报的同志。

这样做有很大的风险,中间任何一个环节如果出了问题都可能会暴露,由于情况紧急,为了党中央的安全,熊向晖不得不冒险采取这个危险。

幸亏,最后这份情报送到了周恩来手里,得悉这一重要情况非常重视,立即根据熊向晖提供的敌人侦测设备的功能特点,采取了相应对策措施,同时下令中共中央电台停止工作三天,以此躲避国民党无线设备的追踪。

胡宗南进入延安后,就带着熊向晖四处走动,在先遣人员引导下,先后仔细查看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住处,一路走走停停,他居然看得很细。

最后,随从在枣园毛泽东住过的窑洞里,发现了一张字条,就递给了胡宗南,打开一开,只见上面写着:“胡宗南到延安,骑虎难下,进不能进,退又不能退,奈何,奈何!”

胡宗南不由哈哈大笑,这也是他的个人习惯,要是符合心意或者道出他心病的,都会借笑声来掩饰自己的情绪或者尴尬的气氛。

不过,很快胡宗南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的精锐部队整31旅当天就被我解放军全部歼灭,正如纸条上所言,进退两难,手下许多名将都被俘虏或者命丧当场,自己部队反而损失惨重。

1947年5月20日,眼看大势已去,胡宗南知道已经无力回天,决定让熊向辉启程赴美留学,对熊向晖说:“这里已经没有什么事,你还是去美国吧,明天一早就走。”

临行前,熊向晖前往胡宗南的官邸,跟他握手告别。此时胡宗南早已没有了往日的风采,整个人精神已经被彻底被打垮了,只是草草嘱咐了熊向晖几句,两人就此分别了。

熊向晖在圆满地完成了党组织赋予他的任务之后,然后全身而退,并此后踏上了前往美国的客轮。

可是到美国没多久,熊向晖就在报纸上看到了自己在西安联络人王石坚被捕的消息,而他中国共产党的身份也随之暴露。

胡宗南这才知道自己的心腹亲信,居然是一个共产党,不由气得脸色铁青,半天没有缓过劲来,但是对远在大洋彼岸的熊向晖已经没有任何办法。

但是,胡宗南也不敢声张,一旦这事被蒋介石知道,肯定非治罪不可,因而为了逃避责任,胡宗南也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默默把这件事隐瞒了下来,除了中止熊向晖的留学费用外,并没有加以深究。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熊向晖在美国取得了硕士学位,然后回到了祖国,跟随周恩来总理开始了他长达二十多年的外交生涯。

11月6日,周恩来在中南海宴请张自忠、邵力子等国民党当局派来的和谈代表,熊向晖也被邀请出席。

“这不是熊老弟吗?你也起义了。”众人看到熊向晖后,有人这样打招呼说道。

周恩来随后揭开了谜底说:“他不是起义,是归队。早在36年熊向晖就已入党,并安排在胡宗南身边工作。”

众人很惊讶,颇有感触说:“怪不得胡宗南总是打败仗,真是想不到啊。”

但是,晚年熊向晖接受采访时,对于胡宗南还是比较肯定的,认为这位老长官在蒋介石的手下还是比较出色的,抗日战争中也打了很多硬仗。

毕竟,两人在一起共同相处长达十几年,一起南征北战,相互还是比较了解,也有一定的感情,应该是亦敌、亦友、亦师那种关系吧。

值得一提到是,胡宗南后来即使知道熊向晖是“间谍”了,但是并没有对他身在国内的家人问责,从这一点来看,胡宗南为人确实不错。

2005年,熊向晖在北京因病溘然长逝,享年86岁,一代传奇红色特工就此走完了人生的全部旅程,但是他的经历将永远在历史上熠熠生辉!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国... 国徽为啥不用满清线条,要用汉唐线条?看懂了才知道林徽因境界高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林徽因以其独特的...
原创 满... 1912年2月12日,在袁世凯的强势逼迫下,6岁的溥仪退位,溥仪退位后,袁世凯念在溥仪曾经是自己的主...
原创 带... 东北悍匪“座山雕”被人们熟知,得益于“老怪”导演徐克的电影《智取威虎山》,剧中的“座山雕”盘踞在茫茫...
原创 他... 在古代,皇帝给臣子最特殊、最荣耀的一项待遇就是“入朝不趋、赞拜不名、剑履上殿”,意思就是皇帝将这名臣...
原创 他... 【图1】世界“战争纪念品”之王:约翰·海恩斯(JohnHines,1878-1958) 这张老照片拍...
原创 投... 溥仪的一生也算是可怜,先后两次当皇帝,但是没有那一次是自己自愿的,首先自己当了一辈子的傀儡皇帝,在此...
原创 开... 1929年4月,毛主席第一次来到江西兴国县,他此次前来的目的,就是调查研究兴国的农民运动情况和革命形...
原创 慕... 一、慕容博的动机 读天龙八部,关于慕容博和萧远山潜伏少林寺藏经阁一事,一直有很多不解之处,萧远山的动...
原创 为... 一本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为我们描述了一曲蜀汉复兴未果的悲歌,其中蜀国中的诸葛亮作为全书中描述最为精彩的...
原创 在... 孙子说:不知敌情的人,是愚蠢透顶的,是不能成为辅佐领导成就大业的将才的,高明的领袖和优秀的将领之所以...
原创 从... 1957年初冬的一个晚上,北京中南海走进来一对毛泽东主席请来的客人。看上去,他们和主席很熟悉,聊起家...
【祖国好 家乡美】探秘丹噶尔古... 青海新闻网·大美青海客户端讯 每个博物馆都有属于自己的“镇馆之宝”,究竟是什么样的藏品,才担得起“镇...
原创 武... 众所周知,无论是在奴隶制社会时期还是在封建社会时期,马都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资源,因为它不仅仅是国家军事...
原创 《... 嘿,听说你们对《庆余年》的四大宗师感兴趣?庆帝、苦何、叶流云和四顾剑可是天下无敌的存在。庆帝是这四位...
原创 叶... 叶剑英元帅和粟裕大将,在战争革命时期,接触的并不算太多,而真正两人一起共事,则是在军事科学院内。 对...
原创 本... 众所周知,我国古代有不少的宝贝,但很多都埋在地里,没有被挖掘出来,也有一些被黑心的人卖到了海外,更多...
原创 为... 今天是大年初一,在这里给大家拜个早年!不管身在何地的中国人,都会特别看重这个节日,过年一直都是一家人...
原创 孙... 前言:1921年、1923年和1925年,孙科曾经三次担任广州市长,为广州市的近代化建设作出了不可磨...
原创 他... 我们都知道,一个人想学好不容易,但是堕落变坏却是很容易的事情,尤其是那些江洋大盗、刀口舔血的亡命之徒...
原创 雍... 导读:《雍正王朝》中,被任命为西北绥远大将军的年羹尧,自上任的第一天,便开始了“一意孤行”的“作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