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高级将领杜聿明深夜造访总统府,蒋介石亲自召见了他。杜聿明坐在会客厅的沙发上,双手紧握,目光紧紧地盯着面前的蒋总统。
“何事前来?如此紧急?”蒋介石问道。
“我党高层有间谍,我已经发现端倪。”杜聿明答道。
“谁?”蒋介石迫不及待地问道。近来国军三番五次败退,他隐隐约约觉察出内部有间谍,不然对方何以能如此清楚自己的兵力部署。
“郭汝瑰!”杜聿明回道。
“证据?”蒋介石回道。
杜聿明犹犹豫豫,始终没敢言语。蒋介石看出了他的心事,说道:“无妨,今日之对话,无论对错,都与你无关。”
杜聿明抿着的嘴唇慢慢放开,接着说出了理由:“郭汝瑰自从入党以来,一不爱财,为子孙谋福利;二不好色,享受现实的欢娱;三也不争权,拥有至高的权力。”
蒋介石露出疑惑的表情,这分明是夸赞,何以能成为证据,他继续等待着杜聿明的讲述。杜聿明停顿了几秒,接着说道:“这不像是我党的官员,反而像赤色分子。”
他本以为蒋介石会表扬自己,结果蒋介石直接拍案而起,大骂一声:“娘希屁,国民党就不能有清正廉洁的官员的了?”
杜聿明讪讪而退,从那以后,他一直再寻找证据,证明郭汝瑰就是间谍,遗憾的即使在他投降后也没能找到证据。
郭汝瑰是间谍吗
究竟郭汝瑰是不是间谍呢?事情还要从他的早年生涯开始说起,家国沦丧,郭汝瑰自幼立下报效祖国的志愿,期盼祖国在自己这一代彻底摆脱外国人的手脚,真正实现独立自由和民主。
他不再相信腐朽的北洋政府,相信他们最终大概率会落得和戊戌六君子一样的结局。这样的死亡已经太多太多,他坚信青年人必须牢牢地将武器握在自己手中。
黄埔军校成了他追寻的目标,因为是战时,黄埔的培养时间和今日不一样,一上就是四五年。战争年代,真正的课堂就在战火纷飞的硝烟场上。
即使时间短暂,他也感到莫名的幸福和满足。因为这儿有众多的知音,他们的胸膛中也燃烧着一颗跟自己一样滚烫的心脏。
他们坚信,只要中国人手牵手,肩并肩站到一起,一定能够让中华民族再度崛起。就在这个时候,他接触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了我党人士——袁镜铭。
袁镜铭引领他一步步坚定心目中的共产主义理想,他渴望加入我党,为了这个伟大的目标和亿万工农群众共同奋斗。
遗憾的是他并没有实现目标,理由是他的哥哥是国民党的高官,我党不敢笃定他加入其中的真实目的究竟为何?
为了证明自己坚定的信仰,他经常性地何袁镜铭一块组织游行,反对各种不利于中华民族的条约。后来,他和袁镜铭策划了一场暴动,暴动以失败告终,袁镜铭阵亡,他流亡日本。
在日本,他始终没有放弃心中的理想,日夜学习进步的思想,积极联络民主人士。抗日战争爆发后,他毫不犹豫地投入了战场。
在保卫祖国寸寸山河的战争中,他身先士卒,每一次战役前,必然将遗书叠好放在口袋,他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士兵们被他的行为和激情感染,在战场上前仆后继,武器虽然落户,但是他们却用行动告诉了来犯之敌,这里的男儿誓死保卫他们的家国,你们永远都无法征服这个民族。
淞沪会战,他以极少的兵力阻挡了日军几天几夜,震惊整个国民政府,受到了蒋介石的亲自接见。
那也是他仕途开始是地方,他本不是好权位之人,但想到更高的权位可以为国家做更多的事情,他还是接受了蒋介石的任命。
郭汝瑰身份之谜
后抗战胜利,因其功勋卓著,他直接被授命为作战厅的厅长。国民政府的每一项作战计划几乎都经由他手,甚至某些计划是他一手策划。
如此高地位的人物,难道真可能是间谍吗?国民政府的官员并非小孩,经历过实战的磨炼,每一次作战计划都被对方溃破,熟知作战计划也就几人,用排除法也可以抓住间谍。
怎么可能让他在作战厅待那么久呢?其实这个问题并不难回答,我党有时明明已经知道了对方的作战计划,但不会每一次都按照这个作战计划做出反对部署。
有时候必须牺牲一些小的利益,这是一根楔在敌人心脏处的钉子,必须保护好。若有些作战计划我方会损失一些兵力,我方会主动牺牲。
为了全局考虑,牺牲局部利益不可避免。绝密的消息必须应用到能够影响战争全局的时候,而对方虽然怀疑,却也可以用另一个理由去搪塞他们的长官:我方将领高瞻远瞩。
这种间谍计划中常常实现的方法,尤其在保护重要间谍的时候,这种间谍往往能抵得上几个师的力量。
死后才得解密
郭汝瑰的间谍身份到了临近2000年的时候才被解密,他在1928年时就已加入我党,后来经过长时间的失联,直到后来又再次取得联系,在隐秘战线继续工作。
潜伏的工作惊心动魄,稍有不慎,就有葬命的危险。然而他从来没有任何抱怨,在特殊的年代,许多待他和其他国民党的降将一样,受尽折磨,他照旧保持风骨,没说过一句假话。
杜聿明在临死前曾将其唤到床前询问:“你到底是不是间谍?”
他坚定地摇摇头说道:“不是。”
杜聿明带着半信半疑的神色离开,两个人当年虽然派系不同,但志趣相投。
杜聿明的投降就是他的功劳,他本该让好友得知自己的真正的身份,可惜因为党有着严格的保密制度,他的身份还没有到解开的时候,他只能将秘密埋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