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同为党争倒霉鬼,李商隐选择了坚守爱情,苏东坡选择了豁达人生
迪丽瓦拉
2025-07-06 10:03:07
0

朝臣党争是国家政治的毒瘤,但却屡禁不止。历朝历代的朝臣们总会争论点什么,有的为意气而争、有的为政见而争、有的为利益而争,争论的程度也各有不同。其中唐朝牛李党争和宋朝新旧党争最为激烈。巧合的是两场党争中都有一个两面受气的倒霉鬼,这俩人还都是大文豪,一个是李商隐,一个是苏东坡。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生,晚唐诗人,与杜牧合称“小李杜”。李商隐的父亲李嗣曾任获嘉县令,在李商隐三岁时又后到江南赴任观察府幕僚。这时的李家家境殷实,小李商隐无忧无虑,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但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在李商隐十岁时,父亲病故于镇江。

父亲死后,母亲一人带着几个孩子回到荥阳老家,生活困苦。为贴补家用,少年时期李商隐为别人抄书挣钱。但即使如此,李商隐依旧勤学不断,跟随一位精通五经的堂叔受经习文。至十六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

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移家洛阳,结识白居易、令狐楚等前辈。白居易读到李商隐的诗后,赞赏不已,对李商隐说:“我这辈子是不可能写的这么好,来生投胎做你儿子吧”,巧合的是,后来白居易去世不久,李商隐就喜得长子。为感念白居易对自己的提点,李商隐给长子取名白老。

令狐楚是当朝重臣,对李商隐的提携更多,他让李商隐与其子令狐绹等交游,并亲自授以骈俪章奏之学。后又聘李商隐入幕为巡官,带着李商隐郓州、太原等地赴任,增长见识。在此期间,李商隐积极应试,却屡战屡败,一连五次才考上进士。

唐朝进士及第后大宴于曲江亭,又名曲江会。届时,寻常百姓纷纷赶来参观游宴,一睹新科进士的风采。王公大臣们也纷至沓来,挑选佳婿。新科进士们在曲江会宴后,再到大雁塔题名留念,好不风光。

金榜题名后,李商隐徜徉于曲江池畔,先前屡试不中的灰暗一扫而空,大好前程在望。然而,少不更事的李商隐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迈入政坛的第一步就卷进了党争漩涡。

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看中了李商隐,将其聘为幕僚。王茂元有一小女小李商隐十岁,贤惠貌美,李商隐一见倾心。而王氏也对一表人才的李商隐芳心暗许。但苦于双方门第悬殊,李商隐只好言诗传情。“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即写于此时。后来老丈人看出二人你侬我侬,就招了李商隐做上门女婿。婚后,夫妻二人恩恩爱爱。然而,生活的甜蜜的代价就是仕途受挫。

岳父王茂元是李德裕一党,恩人令狐楚是牛僧孺一党。牛党认为李商隐忘恩负义,昔日好友令狐绹也与之划清界限。李党认为李商隐里通外贼,也不把他看做自己人。搞得李商隐两边不是人。在牛李党争的夹缝中,李商隐空有一身才华,却无处施展,只得辗转各地幕府中漂泊谋生。大中五年(851年),妻子王氏在春夏间病重,李商隐火速从幕府赶回长安,却终究没能见到妻子最后一面。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有人认为这首诗写于王氏生前,也有人认为这是李商隐悼念亡妻所写。事实究竟如何,已不再重要。透过这首诗,我们看到,在巴蜀的秋夜寒雨中,仕途坎坷的李商隐困顿不堪。但他不后悔与妻子结缘,绵绵秋雨,相思不断。

在牛李党争两百多年后,北宋朝臣就变法还是守旧展开了激烈论战。王安石主张变法,对守旧的司马光等人嗤之以鼻。司马光则还以颜色,变法内容无论好坏,一律反对。朝臣们为了个人前程,纷纷站队。但有一人,既不是新党,也不是旧党,既不支持激进的变法,也不支持因循守旧。他认为要从实际出发,新旧结合,造福于民。此人就是苏轼。

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京应试,这年主考官是文坛领袖欧阳修,小试官是诗坛宿将梅尧臣,策论的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苏轼的试卷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当得知真相后,欧阳修懊悔不已,又对苏轼文才赞叹不已,对人说:“此人可谓善读书,善用书,他日文章必独步天下。”

在欧阳修的赞誉下,苏轼声名大噪。每有新作,立刻就会传遍京师。正当苏轼准备大展拳脚之时,母亲程氏、父亲苏洵接连病逝。等苏轼守丧期满,再回朝堂之时,王安石已经开始变法。反对变法的欧阳修、富弼等老臣都被贬退,苏轼失去了提点栽培他的老前辈。

熙宁四年(1071年),苏轼上书谈论新法的弊病。在奏章中,苏轼坦诚国家需要变法,但欲速则不达。他打比方说:不能从严冬一下进入酷暑,气温变化太大,人会受不了。苏轼的话还是比较中肯的,可王安石对此颇感愤怒,认为苏轼就是想给变法使绊子。于是让御史谢景在神宗面前陈说苏轼的过失。苏轼只好请求出京任职,被授为杭州通判。

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难以追陪新进”,“老不生事或能牧养小民”,这些话被新党利用,说他妄自尊大、讽刺政府、对皇帝不忠。又从苏轼的大量诗作中挑出他们认为隐含讥讽之意的句子肆意曲解,制造倒苏舆论。七月二十八日,上任才三个月的苏轼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因其上植柏树,终年栖息乌鸦,故称乌台)。

苏轼名气大,素来被新党忌恨。此次下狱,新党们趁机痛打落水狗,非要置苏轼于死地不可。但旧党们也在紧锣密鼓的组织救援,搬来了许多元老站台。就连一些变法派的有识之士也劝谏神宗不要杀苏轼。

面对突如其来的欲加之罪,苏轼百口莫辩,整日惶惶不安。在等待最后判决的时候,其子苏迈每天去监狱给他送饭。由于父子不能见面,所以早在暗中约好:平时只送蔬菜和肉食,如果有死刑判决的坏消息,就改送鱼,以便心里早做准备。一日,苏迈因银钱用尽,需出京去借,便将送饭一事委托远亲代劳,却忘记告诉远亲暗中约定之事。偏巧那个远亲那天送饭时,给苏轼送去了一条熏鱼。苏轼一见大惊,以为大限将至。眼泪哗哗的吃完了鱼,然后给弟弟苏辙写下两首诀别诗。

当苏轼坐等去菜市口的时候,新法派领袖王安石发话了。当时王安石已经辞相退居江宁,看不惯朝中新法官员如此玩弄权术,就替苏轼仗义执言,上奏仁宗说:“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最终,在蹲了一百零三天的大牢后,苏轼逃出生天。但死罪能免,活罪难逃,出了狱的苏轼立马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团练副使级别很低,是一个有名无权的散官。由于俸禄微薄,穷的苏轼只能带领家人开垦城东的一块坡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苏轼在这时起的。当时黄州人不喜食肥肉,价格轻贱。苏轼穷啊,嘴馋想吃肉的时候只买得起肥肉。买回肥肉后,苏轼亲自下厨,别出心裁的烹制出了有名的东坡肉。除了东坡肉,苏轼还常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名作。

元丰八年(1085年),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被征召回朝。在任职地方期间,苏轼亲眼见到过新法的利弊,故而当司马光要全盘废除新法的时候,苏轼极力劝谏,不可完全罢黜新法,要去弊存利。可司马光不听,一意孤行,对不同意见者也一并清洗。苏轼毫不畏惧,与之据理力争,甚至怒骂:司马牛!司马牛!结果又被旧党清理门户,踢出了朝廷。而新党也不把他当自己人看。于是苏轼就成了新旧两党的公敌。无奈谁上台,贬苏轼都是基本操作。

尽管一贬再贬,苏轼都豁达面对,不像李商隐那样过的凄风苦雨。贬到惠州时,苏轼对岭南的荔枝赞不绝口,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诗句,想呆在岭南不走了。后来又贬到了更远的海南,苏轼又垂涎于牡蛎的美味,写信给儿子说海南的牡蛎实在是太好吃了,你千万不要告诉朝里官员们,我怕他们争着到这里跟我抢……瞧瞧这态度,简直把贬官当成公费旅游了,走一路吃一路,就是这么豁达。

作者:汉唐归来

版权声明:本文由「鱼羊秘史」原创制作,并享有版权。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朋友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明... 《春秋》不讥不讳嫌名,康王钊之孙,实为昭王。曾参之父名晳,曾子不讳昔。周之时有骐期,汉之时有杜度,此...
原创 为... 三观沉思录,如果各位看官喜欢我的文章,麻烦点一下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聚焦历史,冷...
原创 河... 纵谈古今,深挖您所不知道的河北历史,大家好,我是“青史君”,欢迎关注“青史观”,每天为您带来新鲜、有...
原创 圆...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当时清朝的咸丰皇帝带着皇宫贵族全部逃亡热河,整个紫禁城都沦陷了,皇宫和...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 祝勇60万字长篇小说《国宝》 再现故宫文物近百年前的隐秘征途 祝勇采访故宫文物南迁功臣、故宫博物...
原创 明... 《长岁》曾言:“愿献南山寿,年齐大衍经纶富。”古往今来,长寿皆为世人期盼目标。追寻长寿之路中,无数奇...
原创 1...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 关注 ”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198...
原创 海... 按照史料上记载,夏朝是是我国的第一个世袭制朝代,抛开“大禹治水”的故事不谈,就“夏朝是否曾经存在”这...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 数读中国丨坐上银发列车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来源:人民网
原创 欧... 波旁王朝和哈布斯堡王朝都是欧洲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朝代,也是欧洲历史上最强大的两个朝代,同时是欧洲君主专...
原创 尧... 导语 :过去,我们中国人常常怀念上古尧、舜、禹三代,他们选贤授能,天下为公,毫无私心,将国君之位主动...
原创 高... 公元前203年,这一年对于韩信来说,适宜建功立业。作为统帅,他的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擒魏取代,破赵降燕...
原创 1... 你听说过有人因为写了一首歌就被判死刑吗?这听起来简直不可思议,但在上世纪70年代的中国,却真实地发生...
原创 与... 在阅读文章前,麻烦您点下“关注”,方便您后续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我将每天陪伴你左右。 ——【·...
埃及发现图特摩斯二世法老陵墓 新华社开罗2月19日电(记者董修竹)埃及与英国联合考古队近日在埃及南部城市卢克索以西的山区发现了图特...
原创 海... 就像法布尔写《昆虫记》,中国清代深海鱼类爱好者聂璜曾绘制《海错图》,意图囊括天下所有鱼类,《海错图》...
原创 李... 李密有显赫的家事,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虽然家事没有杨家那么显赫,但当时也是名重一时。李密从...
原创 大... 清朝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在把封建专制推向顶峰的同时,也给后世留下了很多经验和教训,在大清国将近...
原创 中...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官职,有些听起来很平常,却手握重权,有些听起来虽然霸气,但却没有什么实权。 一、...
探寻汉代简牍中的长城印记(上新... 长城,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的爱国情怀。 甘肃简牍博物馆新推出的特展“塞防千里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