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李密:年仅37岁,一生坎坷,雄才伟略,成也瓦岗,败也瓦岗
迪丽瓦拉
2025-08-24 01:34:18
0

李密有显赫的家事,是隋朝上柱国、蒲山公李宽之子,虽然家事没有杨家那么显赫,但当时也是名重一时。李密从小志向远大,用家中的钱财帮助过很多有志之士,喜欢交朋友,且早年间在隋朝皇宫中担任禁军。

既然李密有如此的才能志向,又在皇宫中担任禁军,那么又是如何到了瓦岗寨的呢?

其实李密早年间便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哪怕自己只是小小的禁军。有一次轮到李密当班,杨广从他的面前经过,并且意味深长地看了李密一眼,随后便和身边的大臣说:“看到卫队中,刚才那个皮肤黝黑的年轻人了吗?我发现他的眼神异于常人,最好不要让他担任侍卫。”因为杨广这句话,李密便丢了仕途,从那以后李密便在家中苦读诗书。

而有一次他骑在牛背上看《汉书》极其认真,浑然忘我的精神劲儿,被杨素赞赏。后来被杨素请到家中,两人畅谈,杨素对他极其赞赏,对自己的儿子杨玄感说:

“李密见识深远,气度不凡,你们兄弟无人可及。”

从此杨玄感和李密变成了好朋友。

如果说,杨广是毁了李密仕途的人,那么杨玄感便是 “毁了”李密一生的人,也可以说他是改变李密一生的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三次被迫逃亡投靠瓦岗寨

在大业九年,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浚县)起兵造反,而李密作为他的好友,自然是在身边出谋划策。在杨玄感围攻洛阳之前,曾就对全局战略上,咨询过李密的意见。李密给出了上、中、下三条计策。上中两条计策杨玄感都没有选择,而是选择了下策,便是:趁杨广不在,一举拿下东都,号令天下。

结果可想而知,最后被隋军反包围、追杀,从他起兵到兵败亡,不到两个月。其实他是很了解杨玄感的,知道他会选择下策,且在偷袭东都失败后,李密也规劝过杨玄感,让他自保,可他却不听。李密在杨玄感兵败之前,便悄悄地离开了,准备去投靠其他的义军,不料在半道上被抓。结果他用钱贿赂当时的军官,让他们大吃大喝,从而放松警惕,最后得以逃脱。

虽然逃脱了,可这几年李密的日子并不好过,吃不好睡不好,还受别人白眼。在这两年间分别投靠了郝孝德和王薄,一个把他当作蹭饭的家伙,一个好吃好喝供着,就是不让他参加决策层面的问题。

拥有满腔抱负的李密,自然是不甘心,便离开了。身无分文的李密,一路上剥树皮、挖草根为生。这种生活环境,李密实在无法坚持下去了,便在淮阳郡一个山沟里面,改名为刘智远,当一个教书先生。结果为了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绪,便写了一首五言诗,结果被当地的乡民举报。

他只好再次过上了逃亡的日子,最后他走投无路,投靠自己的妹夫——丘君明。可谁曾想这个妹夫也不敢收留他,最后他把自己的大舅子送到了自己的密友家中。

这个密友不仅收留了李密,还将自己的女儿嫁给了李密。可谁曾想,这个妹夫的堂侄在李密刚到这里时,便马不停蹄地去朝廷告了密。结果可想而知,妹夫家及岳父家被满门杀害,一晚上两家人几十口人,全部在这个世界消失了。命大的李密,刚好那夜不在家,幸而逃过一劫。

李密愤恨交加,可又有什么办法,自己虽然捡了一条命,但再一次走上了逃亡的道路。

但这次李密悟出一个道理:对于一条没有方向的船来说,任何的风都是逆风。所以必须为自己的人生寻找一个坚定不移的方向。

最后他将这个方向,看向了瓦岗寨。瓦岗寨为首的首领——翟让是一个死囚犯,死里逃生拉了一帮人开始反隋。李密在旧友王伯当的推荐下,进了瓦岗寨。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进入瓦岗寨核心,进入人生巅峰

这次李密,不能让别人有轻看他的机会,可在交谈中,他发现翟让不仅是一个胸无大志的人,而且格局很小,这样的领导人,李密怎么能甘心在他手底下做事呢?但是当时的瓦岗寨,不仅是在财力,还是人力上都占有一定的优势。此时的李密便开始谋划,取而代之的计策。

首先,李密制造舆论,收揽人心。

李密千方百计,搞定了翟让的军师贾雄,既然是军师,也就是说搞定了贾雄,也就搞定了翟让的大脑。贾雄建议翟让,拥立李密为王,贾雄从各方面说明,这是天意,若翟让自己称王可能不利。

在后面的时间里,不断有人来寻找李密,一个是李玄英,一个是房彦藻。经过一段时间的炒作,瓦岗寨的人们都觉得,李密还真是众望所归,李密成了瓦岗寨的明星人物。收揽人心这个计策很成功,李密便紧锣密鼓的开始实施第二个计策。

第二步,建立战功、树立威望。

在大业十二年,李密大败隋军的勇将张须陀,这个人翟让交过几次手,都以失败告终。没想到李密一出手,竟然轻而易举的将张须陀斩杀了。经过这次之后,李密在瓦岗寨名声大噪,他的个人威望如日中天。

翟让为了感谢李密,让李密建立自己的番号和大营,号称“蒲山公营。”翟让知道李密并非久居人下之辈,因此最好的结果就是分道扬镳。李密并未挽留,而是带着自己的人去了康城,不费一兵一卒,便拿下周边的几座城池。而且还收缴了大量的粮食和金银财宝。

李密把大量的金银财宝分给了自己的手下,自己始终保持着节俭的本色,这让手下的士兵很感动,越来越效忠他。而此时的翟让得到消息后,便觉得和李密分开是不明智的,因此便又回去和李密汇合。翟让一回来,李密便知道自己的计策二也成功了。

经过这几件事情后,李密的威望、功勋、军事才能、学识都在翟让之上,很显然已经成为瓦岗寨精神层面的领袖。当然李密不仅仅是要精神层面的领袖,而是要得到瓦岗寨的第一把交椅。

随后李密又攻克了兴洛仓,而且还把粮仓打开,让百姓们自取,李密这一做法,不仅收买了瓦岗寨的人心,还收买了百姓的心,同时还显示了自己一个做领袖的气度。

最后李密亲自带着精锐部队,斩杀隋军一万多人,石河子一战瓦岗寨大获全胜,此时李密的威望和功勋已经达到了顶点。而此时便有人劝翟让退位让贤。最后翟让在大业十三年,正式推荐李密为盟主,上尊号“魏公。”

虽然李密用了不少手段,让翟让退位,但李密本身却也是有勇有谋、军事素质了得。他能坐上瓦岗寨的领导,除了有手段之外,更多是自己的才能成就了他。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斩杀翟让,成为瓦岗寨最高领导人,却背上了“弃恩忘本”的骂名

大业十三年五月下旬,沉迷在温柔乡的杨广,突然意识到,李密攻占洛口仓和回洛仓这件事情很严重,因此派了庞玉和虎贲郎将军霍世举增援东都,同时也让在江都的王世充率精锐共同讨伐李密。

东都洛阳曾经是杨玄感人生的一场噩梦,为了得到东都,他付出了自己的生命。而现今的李密,东都洛阳,也正在成为生命中最大的泥潭。虽然洛阳近在咫尺,唾手可得,可他数十万大军已经围着它打了几个月,不仅仅损兵折将,还一无所获。这个时候的李密,在心中不断的问自己,难道自己会成为第二个杨玄感,自己也会葬身于东都?

当时他给杨玄感献策,现今同样一个人也为他献策,这个人便是柴孝和,他给李密出了当年和自己一样的计策——先暂时不要攻打洛阳。虽然李密知道这是上策,但却和当初的杨玄感一样,拒绝了这个计策。

人是会变的,当初的李密是一个幕僚,现今的李密是一个领袖,格局不同、野心也不同了。

除此之外,李密不敢相信军中的这些人,虽然现今他在瓦岗寨是首领,有一定的威望,但是军中大多数人都是土匪出生。如果他离开这个团队,他不能保证寨内不会内讧,到时候大业会瞬间瓦解。他不能和杨玄感相比,杨玄感出生豪门,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号召力和影响力,起兵后对军队有绝对的控制力。但自己只是一个落魄的贵族,仅仅是凭借自己的心机、智谋和运气,再加上谣言篡夺了领导权,但对瓦岗群雄的实际控制权却是很有限的。

因此他要守着瓦岗寨,守着瓦岗寨的这些人,如果自己带兵离开便会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山东豪杰不听号令各行其是;

第二,瓦岗寨内讧,自相残杀

第三,也是李密最害怕、最在意的便是,自己的盟主之位不保。

所以明明知道西取长安才是上策,明明知道洛阳危机四伏但却无可奈何,而此时的李渊却在太原招兵买马,准备攻打长安。李密的无奈也成全了李渊。

李密亲自带兵上阵,结果身受重伤,在此期间,庞玉和霍世举夺回回洛仓。从大业十三年五月到大业九月,历经四个月的时间,也未拿下洛阳,再加上王世充为首的援军到来,让瓦岗寨慌乱。虽然李密和王世充三次交战都败在李密手中,但在每次交战中,李密都打得十分吃力,一个是兵力的悬殊,另外一个致命的问题便是,很多将领不听指挥。瓦岗寨的战斗力绝对是一流的,但始终藏着一个巨大的隐患——

权利结构的不稳定,就是谁也不服谁。

虽然翟让不在意自己的地位,更不在意今后这个皇帝谁来做,但他身边的人并不这么认为,好不容易能和翟让混出了头,还没有享受大富大贵,这个翟让却退居二线。翟让身边的很多人,都劝他将权利从李密手中夺回来。当这件事情还在酝酿中时,便被李密发现了,且先发制人设了一个鸿门宴,将翟让和相关亲信一并斩杀了。

从李密的角度上来说:他消灭了内部最大的一支异己势力,顺利收编了翟让的心腹和众部,使自己的权利和地位得到了巩固。

可实际上,瓦岗寨内部的隐患和不稳定并没有得到消除,反而越演越烈。因为经过这次流血事件之后,李密身边的将领变得人人自危,几乎每个人都会担心自己会不会变成第二个翟让。

瓦岗寨的覆灭,最靠不住的是人心

大业十四年九月,瓦岗寨里面的人心是越来越凉,李密干掉翟让之后,便开始变了,或许不是他变了,而是这就是他原本的本性——骄傲。

众人的人心越来越凉的原因:1、瓦岗寨除了粮食之外,什么都没有,虽然将士们屡立战功,但是并没有金银的赏赐;2、李密对新来的礼遇周到,相比之下便冷落了旧部。可这些在李密的眼中都是小事,乐观的认为自己可以掌握,且现在李密已没有了当初的冷静,也听不得不和谐的声音。

在与王世充决战之前,裴仁基、魏徵为他出谋划策,苦苦相劝都被他否决了。他要一举打败王世充,获得胜利,或许是这一战的时间太长了,李密已经缺乏耐性;或许是因为,李密太想拿下东都,摆脱杨玄感命丧东都的阴影;而这恰恰也就是他命。

在李密和王世充交战过程中,李密部下十多个大将受伤。王世充找人充当李密,扬言李密被俘,瓦岗军见此,士气大挫。很大一部分人见此投降王世充,李密仓皇讨回洛口。而他这一逃,身后的大军便一路投降。紧接着以单雄信为首的将士各自为战,不听李密号令,最后单雄信率部投降王世充。

此时的李密感叹人心靠不住,要不是当初自己心软,单雄信早就和翟让一起上西天了。其实不是李密心软,也不是李密的管理水平不够,而是瓦岗军本质中就带着一股匪气,不听号令是很正常的事情。

说到底,真正对李密构成威胁的并不是什么翟让的旧部,而是一张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隐形利益联结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最后李密带着剩余的两万余人,集体“跳槽”去投奔李渊。

李密其实每一步都没有错,只是当时的形式所逼,瓦岗军一身匪气,他不可能杀掉所有的人;若不杀翟让会不会是另一番情境呢?李密最辉煌时在瓦岗,败也败在瓦岗人的手里,不管怎么说,瓦岗寨牵绊着李密的一生。

图片来源于网络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侵权联系删除,谢谢!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赵... 关于宋太祖赵匡胤之死,1000多年来一直版本颇多没有定论,野史认为是他的亲弟弟赵光义为谋夺皇位,用寝...
《天下长河》中罗晋饰演的康熙:... 看那些清朝宫斗剧或古装片,皇上老穿那种亮闪闪的明黄色衣裳,以至于咱们脑子里就固定了个想法:清朝皇上就...
原创 沙...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无数英雄豪杰的崛起与陨落,他们的命运轨迹常常令人感叹不已。作为秦朝的重要政治家,李...
原创 山... 在太原,共有两处台骀庙。 一座位于晋祠圣母殿南侧,另一座位于晋祠东南方向约1公里的王郭村。 王郭村台...
原创 晚... 今天我们故事的主角是位了不得的小人物。为什么说他是位小人物呢?因为他只是晚清时期起义军捻军中的一个小...
原创 令... 电视剧甄嬛传中在开头便有一幕,一位名叫夏冬春的秀女因其出身较高,便有些骄傲自满。先是选秀时故意为难安...
原创 开... 开国上将在毛主席面前打架,事后陈赓传达:明天起你就是张干事了 1936年2月,陕北青阳岔。刚到陕北不...
原创 临... ? 阅读前,麻烦你点击“关注”,这样会方便您讨论分享,也能让我的文章在第一时间推送给您!互动与反馈,...
原创 庞... “兵者诡道也!”自古以来两兵交战,并不是以哪方人数众多来决定胜负的,无论是天时、地利、人和还是用兵者...
原创 云... 文|晓辉同学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
原创 开... 谈起爱斯基摩人,人们通常的印象只有雪橇、冰屋以及捕猎海豹,似乎他们从开天辟地时就与世无争地生活在地球...
原创 困...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此文仅在今日头条发布,任何平台不得搬运,搬...
原创 原... 一直以来,太原起兵时的李渊都是以负面形象出现的,出现这种负面形象的罪名都被扣在了李世民头上。据说房玄...
蒋超良与交行股改上市往事|财经... 来源:钛媒体APP 2月21日周五的晚上,收到了一位久未联系的朋友的微信,是转发蒋超良被查的官宣消...
原创 晚... 图为一组拍摄于晚清时期的朝廷两广总督留影旧照,老照片中不但有霸气香帅张之洞的生活留影,亦是可以一窥清...
原创 你... 在我国的民国时期,曾经出现过很多的纨绔子弟。他们的特点非常鲜明,就是所在家庭的生活条件都非常好,平时...
原创 天... 孙正宇 前言: 光武中兴从名义上讲是刘秀在大汉王朝的中期对汉朝的光复、振兴和延续,但从亲缘上讲,刘秀...
原创 百... 民国时期,是一个群星闪耀、大师辈出的年代,他们不仅有着卓越的贡献、令人惊叹的学识,有的甚至还有着跨越...
原创 安... 导语:安徽挖出清代武举人墓,专家挖到一半,墓主后人赶来称别挖我祖坟。 引子 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历史...
原创 为...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为了抵御美国军队强大的优势,挽回其败局,利用日本人狂热的武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