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冬,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胜阶段。经过辽沈战役,很多地区相继解放,解放军像一把野火,势头凶猛,一路朝着国民党的南京老巢烧去。
平津战役,东北野战军48军奉命扫荡密云、石景山北平周边的国民党军据点,48军下属142师在师长欧致富的率领下,从南口一线出发,连夜向东南挺进,与四野配合对敌人实行战略包围。
战斗的关键时刻,他发现手下的一个团没了音讯,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决胜之战
随着张家口外围第一声枪响,平津战役开始。此场战役由华北、西北野战军和地方部队配合,隔断北平与周边的联系,东北野战军为主力,围歼破关。
在华北军区的火力成功吸引傅作义的注意后,悄然蛰伏的东北野战军伺机而动。首先出击的是第41、第48先遣兵团。
在各方的配合下,他们一路南进,行进的过程中攻克密云,国民党一个师全灭。傅作义得知密云失守后,意识到北平受到威胁,连忙派军队支援接应。
然而弓箭已经在弦上,解放军的力量势不可挡。东北野战军一路克服疲劳寒冷,精神抖擞,向着北平、天津等地急进。
将近半个月的时间,十二月中旬,先遣兵团中的第41、第42、第48军,迅速占领南口、丰台、卢沟桥三地,对北平形成包围之势。其他军先后占领廊坊、唐山等地,将傅作义的军队分割包围在北平、天津一带。
至此,傅作义集团逃亡的道路被解放军封闭,“惊弓之鸟”变成了“笼中之鸟”。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大放曙光。
与此同时,在淮海战场,中野华野先后击败黄百韬兵团、孙元良兵团、杜聿明兵团、黄维兵团。各战场相继传来喜讯,眼看胜利就在前方,各部队大举进攻,冒着风雪严寒,展开堵击和追击,最终取得胜利。
这场战役自1948年11月29日开始,到1949年1月31日结束,历时64天。此战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一场战争,也是战略决胜阶段的最后一场战争。
142师南下之路
欧致富所在的48军就属于东北野战军的先遣部队。他带领的142师,纪律严谨、攻势灵活多变。他们攻克密云之后,继续朝着北平的方向行进。
路上遇到傅作义的驻守军队,他的规划是:425团打侧翼,426团向前突击穿越火线,424团作为后备力量垫底,防止他们分散逃窜。然而通讯员传达命令时,惊讶地发现,后备团424团失联了。
毕竟是多年的老红军,欧致富听到这个消息并没有感到慌张,立即调整战略,赢得此场战役,顺势缴获了一批敌军的武器。
此时的他没有急于去寻手下的军队,而是按照计划快速前进。天黑以后,他们趁着月色前行。打头阵的小分队再次发现敌军。
他们根据之前的经验先发制人,打了他们一个措手不及。没过多久,他们抵达黄村,堵住了北平天津一带的国民党在东南方向的退路。
此时的国民党军队已经意识到危险的来临,宛如惊弓之鸟,开始分区撤退。黄村就是他们的驻点。
欧致富带着他的两个团,在当地村民的帮助下,开始了包围加地毯式搜捕,不放过一只漏网之鱼,顺势抓获几百俘虏,并且缴获了他们的枪械。他们已经连续取得三场战役,但是“走丢”的424团仍然处于失联状态。
临时抽调兵力
接连三胜,中共中央对这次解放战争的胜利把握有乐观的估计,开始蓄力下一步大规模集中围歼的行动。欧致富接到命令率领142师往石景山会和,这时的欧致富才确定,424团失联的原因。
之前说到平津战役是决胜的一战,策略的第一步是诱使国民党傅作义集团的兵力西援,走的是声东击西的方法。
傅作义也不傻,他意识到之后,一方面派兵力支援,另一方面开始分区北平、天津内部的队伍。
因此,欧致富所在的东北野战军先驱部队很容易受到内外夹攻的情况。与欧致富所在第48军同为先驱的第41、第42军同样如此。
东北野战军第41军在石景山受到国民党的围攻,军方领导临时从48军抽调兵力前去支援。距离最近并且目前没有投入战斗的142师的强势后备力量424团就成了当仁不让的首选。
与此同时,欧致富没有辜负中央对他的信任,临时抽调他的兵力,他仍然取得胜利,完成计划中前进的进度。
之所以如此,和他丰富的作战经验有很大的关系。他年青时参加了广西百色起义,之后作为党员为军队效力,学习过重要军事领导人的讲话,参加过万里长征,参加过百团大战,从一个小兵成长为八路军总部警务团的团长,再到一师师长。
他带着手下的士兵开过路,善过后,接应过主力。他的常用打法是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撤,尽力保全兵力,哪里有需要,就在哪里杀敌。
早年这些经历造就了他战场指挥中灵活的思维,因此他对于手下团失联的情况,一能有一个大概的判断,不至于慌乱;二能够是迅速调整应对,不耽误计划行事。
小结:
面对突发情况,军方重新审视双方格局,快速做出反映,欧致富作为执行命令的一方坚定不犹豫,按照原计划继续执行,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有句话叫“战场形势,瞬息万变,当临阵决机,方能取胜”。就是说战场上的局势瞬息万变,机会通常稍纵即逝,就算占得天时地利人和,要是没有抓住机会,也可能被敌人逆转形势,陷入被动局面。
计划应对不了所有变化,遇到突发情况,需要灵活应对,快速决策,才能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