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明朝全昏君清朝全明君,为啥明朝能撑270多年,清朝却亡了?在这篇文章,笔者就跟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明朝从1368年立国,到1644年崇祯上吊为止,共传16帝,享国运276年。清朝从1636年皇太极改国名为大清起,至1912年覆灭为止,传十一帝享国运276年。
从立国时间来看,明朝和清朝相差无几。
有人说明朝全是昏君清朝全是明君,对于这个观点笔者实在不敢苟同。
确实,明朝自永乐帝朱棣以后,后来继位的皇帝或多或少都有各种各样的毛病,比如说爱瞎胡闹的明武宗,有几十年不上朝的万历和嘉靖,还有木匠皇帝朱由校。但是相比于清朝,明朝有一套相对比较完善的内阁体系,也诞生了张居正这样的内阁名臣。明朝的这套内阁体系,内阁首辅的权力很大,可以很好的应对军政大事,这就是为什么万历嘉靖两朝,皇帝基本上不怎么上朝,但是国家机器依旧可以照常运转,而且是丝毫不受影响。
但是清朝是不行的。
有清一朝,皇帝的权力得到了空前的强化,所谓的内阁不过是徒有虚名罢了,即便是后期的军机处,也颇有点传声筒的意思。清朝的政治体系,可谓是军国大事,皆系于皇帝一人。如果说清朝的皇帝20几年不上朝,早就乱成了一锅粥。
也许,清朝的统治者吸取了历朝历代的经验教训,对于接班人的培养那是格外地下力气。清朝的皇子们可能都会有一个噩梦般的童年,清朝规定,皇子6岁(虚岁)开始读书,皇子读书的时间为“卯入申出”,也就是早晨5点至下午3点,共计10个小时。清朝的皇子们,在学习上下的功夫真的不少。
这也就是为什么,清朝的帝王们,但凡只要是能掌握实权的人,都显得比较勤政,从康熙雍正到后年的嘉庆咸丰,莫皆是如此。特别是用雍正皇帝,简直是一个工作狂,事无巨细,都有决断,雍正在位13年,光在奏折上的朱批都是百万字级别的。
但是人的精力始终是有限的,像清朝皇帝这样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显然是行不通的,智者千虑还必有一失,更何况清朝的皇帝并非都是智者。像嘉庆咸丰之流,虽说是勤勤恳恳,但奈何能力有限,在勤奋,也只能是碌碌无为。
但是这些还不算是本质上的原因。
中国之所以遭遇清朝末年的耻辱,关键还在于偏离了世界发展的潮流。
自15世纪以来,西方通过文艺复兴解放了思想,把人们从君权和神权的束缚下解脱出来,继而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地理大发现,开始不断争夺殖民地和资源,刺激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快速发展。
反观同一时期,中国正处于明朝中叶,资本主义也开始萌芽,航海技术更是远超西方(郑和下西洋),但是由于统治者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中国逐渐与世界发展的大潮流脱轨。
清代明后,这个时候如果清朝的统治者大局观足够优秀,取消海禁,拥抱世界,那么历史的发展又该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但是,清朝的统治者很明显没有这样的眼光,康熙没有,雍正没有,乾隆也没有,而是继承了明朝的闭关锁国,甚至变本加厉,把中国阻挡在了世界的潮流之外,导致了近代中国百年的耻辱历史。
可以这样说,15世纪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15世纪前的欧洲,属于恐怖宗教氛围笼罩下的一个黑暗世界,各方面远远落后于同时代的中国。
15世纪前的中国,长时期处于世界领跑的地位,一度成为西方人眼中遍地是黄金的天堂。
但是15世纪之后,东西方异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