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充满动荡的时代,中国大地上掀起了一场声势浩荡的运动,被称为大运动。这场风潮席卷全国,许多领导人和高级干部都被卷入其中,他们面临着被贬谪、关押和批评的命运。然而,在这股浪潮中,有一个人以与众不同的方式脱颖而出,他就是开国功臣粟裕。
与其他领导人不同的是,粟裕并没有被贬谪到边远的劳动岗位,也没有被关押受到严厉的批评。相反地,在那个动荡的十年里,他却被委派出席几乎所有的人民代表大会、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军委扩大会议。他的地位甚至比从1958年到1966年的任何时期都稍高一些。
当大运动期间的浪潮席卷全国时,军事科学院中贴出了一张大字报,上面写着“打倒叶、粟、王”。京西宾馆成立了一个专案组,要调查所谓的“通外”问题。甚至在国防工办,也有人高呼着“打倒粟裕”的口号。
粟裕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困境,但他每次都能奇迹般地顺利过关,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有四个原因。
首先,早在1958年,粟裕就已经淡出了权力中心。在一次会议上,他遭到了彭德怀老总、聂荣臻等人的猛烈批评,最终失去了总参谋长的职务。这个突如其来的打击让粟裕备受打击,他的职业生涯陷入了低谷。
然而,粟裕并没有沉溺于失败和挫折之中。相反,他选择了退居幕后,专心致志地从事军事研究和教育工作。尽管这份工作在权力方面相对较低,但粟裕不再卷入权力争夺和利益冲突之中。
他可以更加自由地追求自己对军事事业的热爱,全身心地专注于研究和教育工作。这样的转变也为粟裕带来了一种平静和内心的宁静。
其次就是毛主席和粟裕之间的深厚情谊。
有一次,1929年的红四军七大过后,毛主席感到疲惫不堪,不再担任总前委书记。他心情沮丧,提出了离职休养的想法。而就在那个时候,粟裕主动承担起了保护毛主席安全的责任。他成为了毛主席的警卫员,这一角色持续了整整三个月。
在这段警卫员的生涯中,粟裕不仅以出色的表现让毛主席感到欣慰,还成为了毛主席的得意门生。随着时间的推移,粟裕在战争中取得了一系列辉煌的战绩。毛主席也毫不吝啬地对他的赞美,尤其是在淮海战役之后,毛主席多次称赞道:“粟裕在淮海立下了第一功!粟裕是人才、将才、帅才!”
1954年,当粟裕被任命为总参谋长时,毛主席亲自点名决定了这一职位。粟裕在回忆录中谈到了这件事情,毛主席坚持让他担任总长,并说:“牡丹虽好,还要绿叶扶持。我需要大家对我的工作给予支持。”毛主席对他的保护与关爱可见一斑。
就连在1958年的军委扩大会议上,当粟裕受到批评时,毛主席也找到了萧劲光,告诉他粟裕是一个好人,不是一个只为私利而行动的人。这实际上就是毛主席在公开表态。萧劲光将毛主席的话传达到大会上,成功地帮助粟裕度过了危机。
尽管后来粟裕没有再担任重要职务,但毛主席始终对他的军事能力赞不绝口。1961年,英国的蒙哥马利访问中国,毛主席与他交谈时说道:“这场战争是由粟裕指挥的。起初形势并不成熟,但他们硬是成功了,非常出色。在我的战友中,粟裕是最擅长打仗的,他也是湖南人哟。”
在伟大的革命运动时期,任何试图批评粟裕的人都无法得到毛主席的批准。大家都知道毛主席对粟裕的喜爱,这是他最好的保护。
然后,周总理对粟裕的重视也是一个原因。
粟裕是一位英勇的战士,同时也是一位优秀的军事指挥官。他的能力和品行让周总理十分钦佩。周总理知道,在这个动荡的时期,国家需要坚定的领导和强大的国防工业来保卫人民。
一天,周总理找到了粟裕,他们坐在一起谈话。周总理表达了他对粟裕的信任和支持,告诉他不要负担太多,因为中央很快会有新的任命下来。这番话让粟裕感到无比的安慰和鼓舞,他知道自己不会孤单,周总理将是他的坚实后盾。
随着时间的推移,动乱分子试图打倒粟裕。他们利用各种手段来攻击和诋毁他。然而,周总理对粟裕的支持始终如一。
得知有人试图对粟裕进行攻击后,周总理召集了国防工业的成员,质问谁敢说粟裕是二月的成员。周总理连续三次喊出这个问题,但没有人敢回应。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对粟裕进行攻击,他的地位和声誉得到了坚实的保护。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国防工业陷入了瘫痪,面临着巨大的困难。这让周总理非常担忧,因为国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胁。他决定找到粟裕,希望他能够支撑局面。
1967年的一个春天,周总理专门找到了粟裕,告诉他国防工业面临着各种困难,需要他的帮助。周总理相信粟裕对军事领域的了解和经验将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于是,粟裕被任命为国防工业军管小组的组长,直接受到周总理的保护和支持。
粟裕并没有辜负周总理的期望。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亲自指导和监督各项工作,坚决与动乱分子斗争。他的努力使得国防工业保持了稳定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1970年的一天,国防工业军管小组解散了,各个部门陷入了混乱。粟裕的安全形势也变得不确定起来。面对这一情况,周总理决定将粟裕留在国务院业务组,以保护他的安全。
周总理的坚定支持和保护使得粟裕能够在动荡的时期安心工作。他们之间的情谊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深化和见证。
最重要的还是林总和粟裕之间的感情之深。
1958年,那是一个动荡的时期。当时,粟裕因为一些政治原因受到批评,他感到沮丧和失落。然而,林总并没有选择攻击他,相反,在会议结束后,林总走到粟裕身边,轻轻地安慰他,表达了对他的理解和支持。这一幕让粟裕备受鼓舞,深深感受到林总对他的关怀与友谊。
多年后的1964年,粟裕写了一首富有激励力量的诗,回顾自己的战争生涯并激励自己继续前行。当林总得知这件事后,深受感动,他找到了粟裕,表达了对他的支持和鼓励。粟裕充满激动地接受了林总的鼓励,并将诗的最后两句改写,以表达对未来的信心和决心。这次的相遇进一步加深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纽带。
粟裕对林总也怀有深厚的感情。在大运动时期,林总成为批判的对象,但粟裕却选择尽量避免参加这些会议。有一次,有人试图批评林总的战术,粟裕不禁发火,表示反对。他坚定地站在林总一边,为他辩护,显示了他对林总的坚定支持和忠诚。
粟裕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具有卓越才能和高尚品质的人。在大运动时期,虽然他自己并没有受到太多批评,但他积极帮助别人。他为了帮助自己的老部下陶勇正名,四处奔走,并多次向周总理请示。
而当军事科学院有人攻击宋时轮和钟期光时,粟裕不仅压制了相关材料,还多次向周总理请示,最终帮助两位老部下摆脱困境。此外,他还尽可能地在其他方面帮助每个人,为战友们树立了一个榜样。
然而,尽管粟裕一直在帮助他人,却很难解决自己的问题。他多次给中央写信,希望撤销1958年的指责,但即使叶帅和邓公都同意了,这个问题直到1994年才最终得到解决。
粟裕一直心系着这个问题,但他在1984年去世之前,没有亲眼看到自己得到彻底平反。这使得他的精神备受摧残。
然而,就在他去世的十年后,中央终于宣布了对粟裕的彻底平反。这个消息震撼了许多人,粟裕的名誉得到了显赫的恢复。人们开始铭记他的杰出贡献和高尚品质,他成为一位不可磨灭的英雄。虽然粟裕无法亲眼见证这一时刻,但他的精神将永远流传下去,激励着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