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1955年,赖传珠把自己军衔定为中将,毛主席:立刻改为上将!
迪丽瓦拉
2025-07-06 16:33:58
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给您带来舒适的阅读体验。

1955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授衔仪式开始在即,毛主席看到授衔名单之后眉头一皱,立刻要求把此人的军衔从中将改为上将。

这个人是谁?他究竟做过什么能让主席亲自要求把他的军衔提高一阶?

富农家庭出身,立志参加革命

1910年,赖传珠出生于江西赣县的一个富农家庭,他的到来给整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喜悦,父亲希望这一家的家业能够平稳地传下去,所以将他取名为传珠。

清政府灭亡之后,各地开始兴办“新式学堂”,赖传珠也被父母送入其中,学习新知识,新文化。

1924年,赖传珠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赣州的赣南中学。

当时的社会上各种思潮交织融合,每一个有志青年都在默默地寻找着能够指引自己前进道路的思想。

就在同窗好友纷纷选择三民主义加入国民党的时候,家境优渥的赖传珠却在学校里接收到了马克思主义思想。

马克思、恩格斯所描述的那个共产主义的社会,深深地吸引了赖传珠,因此赖传珠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寻找并阅读了大量的马克思主义的书籍。

渐渐地,他的心中像是升起了一股火苗,一个声音像是在提醒他。

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是人民的救星。

于是赖传珠成为了一名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并积极参加学生组织的各种进步活动。

1925年5月30日,五卅运动爆发。

得知消息的赖传珠同其他进步学生积极向各界筹款,并参加示威游行,声援上海青岛等地工人的罢工运动。

然而,学生运动一次又一次地被反动军警镇压下去,学运陷入低潮。

在一次又一次地失败当中,赖传珠渐渐地明白了一个道理:在中国的土地上存在着大量的反动派,他们不希望学生,工人,农民联合在一起。只有打倒这些反动派,无数的底层人民才能够真正地获得解放。

于是他开始利用假期时间参加农民运动,呼吁广大农民行动起来,共同推翻反动统治!

并且赖传珠还动员了自己的父亲,组织进行捐款购买枪支,他还利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造出了数量可观的炸药以及一些大炮。

这些武器都被用于组建本地的农民自卫军,大大提高了地方革命武装的装备水平。

不久后,赖传珠帮助家乡建立了农民协会,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抗租抗息运动。

也是在此期间,赖传珠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然而反动势力很快进行了反扑。1927年1月,时任江西总工会副委员长兼赣州总工会委员长陈赞贤被国民党特务杀害,特务们在本地大肆捕杀共产党人,整个赣州地区被白色恐怖所笼罩。

赖传珠没有屈服,并于1927年4月毅然决然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背负国仇家恨,道路依然坚定

1927年8月,赖传珠被派遣回到家乡组织农民起义。

他收集了被打散的八一南昌起义的部分部队,保证了起义的成功,但是赖传珠也因此遭到了反动当局的镇压。

他的父亲被杀,母亲以及其他亲属十余人被捕。

他的家乡—赖村的九百多口人都被抓捕,大多数人被杀害。

偌大的赖家顷刻之间就只剩下了赖传珠一棵独苗,然而赖传珠依然没有向反动派势力低头。

他选择了背负着家恨,继续同国民党反动派作战。

由于在当时的赣南,革命的成果已经基本被破坏殆尽,赖传珠选择加入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的队伍。

1929年1月,赖传珠随红四军进入赣南作战,任红四军第二纵队第四支队第十二大队党代表。党代表这个职务,实际上类似于后来的政委,当时的主席已经意识到了要想让军队有战斗力,首先就要统一思想,这也为后来的古田会议做了铺垫。

当时的革命队伍,仍然存在着很多旧军队的陋习,队伍中的有些成员意志也不坚定,加上几次战斗的失利,让很多指战员萌生了回家种地的想法。

1929年年底,革命队伍在古田召开古田会议,赖传珠参加,并在回到自己所在的部队后,坚决地贯彻了会议精神,他带领着部队成员学习党的群众精神,告诉战士们:“大家都是从老百姓中走出来的,都是苦出身,怎么能够再去惊扰群众呢?”

几次会议下来,他成功革除了部队中存在的旧军队思想及非无产主义精神,使部队的精神风貌焕然一新,战斗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

1930年年初,赖传珠任第二纵队第四支队政委,当时的纵队政治委员,就是后来被人们称为“政工元帅”的罗荣桓!

古田会议之后,军队内部确立了党的绝对领导,并且充分发挥了党内民主集中制,使整个部队有了主心骨。

罗荣桓与赖传珠深入贯彻了这次会议的精神,让整个第二纵队成为了当时战斗力最强的部队之一,而第四支队又是当中能打硬仗的部队。

第二纵队转战赣西南,沿途消灭地主武装,发动群众,筹集粮食,保证了红四军给养的供应。

同年11月,赖传珠开始参加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

在随后的一年中先后参加了龙岗、观音崖、白沙、沙溪等地的战斗,因功调任第十二师参谋长,指挥部队取得了黄陂,老营盘等战斗的胜利。

1933年3月,刚刚从中国工农红军学校毕业的赖传珠任红五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随后转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五团政治委员。

长征的开路先锋,东北的定海神针

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赖传珠率领的第五团因累建奇功获得了“模范红五团”的称号。

在湘江战役中,他与红一师师长李聚奎率领部队与数倍于己的敌人鏖战三天三夜,最终成功掩护主力部队突围渡过湘江。

当时,国民党军队为了能够在湘江附近彻底消灭红军主力,在湘江附近调集30余万兵力围堵红军。

赖传珠率领自己的部队为全军开路,提前渡过湘江,一举突破了敌人的三道封锁线,顶住敌人多次进攻,掩护中央纵队突围。

那三天里,赖传珠几乎没有合眼。在听说主力突围成功之后,精疲力尽的赖传珠一头栽倒在地上。

等他在担架上醒来的时候,第一句话仍然是在询问中央是否安全。

在那之后,红一军团第一师一直是红军的“开路先锋”。

红军在贵州作战之时,赖传珠曾多次负伤,但是他每次都不顾自身安危,一定会出现在战斗前线鼓舞前线将士的士气。

红军在四渡赤水前后,赖传珠率领部队参加了第二次攻打遵义的战斗,并再次成功掩护主力部队渡过赤水河。

后来赖传珠在战斗中负伤,不过他没有掉队,并且靠着坚强的意志力带伤坚持参加了后续的长征并到达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

解放战争开始之后,赖传珠调任东满军区副司令员,参加东北民主联军的夏季攻势作战。在这期间,他的部队多次承担重要任务,在多次作战中渐渐扭转了进入东北之初我军同国民党军队作战时的劣势。

后改任东北野战军六纵政治委员,率部参加了锦州战役以及随后的辽西围歼战。

辽西围歼战打响之后,由于国民党军主力部队的增援,赖传珠决定打一场伏击战,以挫败国民党军的兵锋。

战斗打响之后,听到对面阵地的炮声,赖传珠更加确定了,前来增援的一定是国民党的主力部队。

他多次到前线视察,并鼓舞士气。战士们也个个舍生忘死,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

这群国民党士兵得知自己的后路已经被完全截断之后,攻势渐渐放缓,而赖传珠所在的六纵则步步紧逼。

最终,国民党军士气低落,纷纷放下了武器。

统计战果时,赖传珠及纵队其他军事主官大吃一惊:这场战斗光俘虏就抓了八万八千人!

最终,廖耀湘的部队大部分都被歼灭,整个东北的局势瞬间明朗起来。

自评降衔,任劳任怨

1950年4月,时任15兵团政治委员的赖传珠又与15兵团司令员邓华率部横渡琼州海峡,解放了海南岛以及万山群岛。

1950年10月任人民解放军总干部管理部副部长,他的主要职责是协助罗荣桓进行全军干部的管理工作,并且参与建立新中国第一批健全的,正规的干部管理制度,还承担了组建新的兵种、院校的工作。

正因为如此,1955年授衔评定时,赖传珠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授衔”,可是他并没有利用自己的职权给自己评一个很高的军衔,战功赫赫的他只给了自己一个中将衔。

他把授衔名单交到主席手里的时候,毛主席的眉头微微一皱。

因为按照赖传珠的功绩,是完全可以成为上将的,但是赖传珠为了保证整个授衔的顺利进行,主动给自己评了个中将衔。

毛主席发现之后,执意要求在上将名单上再加一个赖传珠。

最终赖传珠在中央军委的评定下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8年,赖传珠任北京军区政委。

北京作为新中国的首都,政治保卫工作尤为重要。这也能看出赖传珠优秀的政工能力。

在重要工作岗位上的赖传珠一直是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然而他的这种忘我的工作精神最终也导致了他积劳成疾。

英年早逝,主席叹惋

1965年12月24日,开国上将赖传珠不幸病逝,享年55岁。

据说,当赖传珠去世的消息传来的时候,毛主席正在看书,听闻噩耗之后把书都掉在了地上。

毛主席怀着悲痛的心情感叹道:“可惜当年的先锋官了啊!”

后来他的骨灰被运抵北京的时候,叶剑英元帅等十多位将军亲自去机场迎接。毛主席也在参加完他的追悼会之后偷偷流泪。

赖传珠的一生是为中国革命奉献的一生。他早年投身学生运动,接受了新思想的洗礼。

他参加过国民党,但是最终还是选择了共产主义作为他一生的追求。

他的亲人被反动派屠杀殆尽,家乡变成白地,但是他从来没有低头,反而是化悲痛为力量,以超乎寻常的革命热情投入到部队的建设当中。

作为一名指战员,他身先士卒,多次在危急关头亲自上阵拼刺刀,多次领导部队取得重大胜利。

作为一名政工干部,他特别重视部队的思想建设,让战士们知道为何而战,部队的战斗力显著提高。

他的一生任劳任怨,最终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令人感到十分惋惜。

我们现如今很多影视作品描写革命队伍的时候,镜头对准的往往是那些军事主官,对赖传珠政工干部的描写并不是特别多。好在最近几年的一些影视作品越来越重视政工干部的描写。

相信之后,人们会越来越愿意了解赖传珠这样的干部,是如何通过政治工作,使根据地发展壮大,并不断提升部队的战斗力的。

赖传珠的精神气没有断绝,他的几个子女也都加入了人民军队,继续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光发热。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清... 清朝的灭亡,许多人认为是外力压倒了这一历史巨人,尤其是在八国联军的侵略下,国家的命运已经注定。然而,...
原创 慈... 慈禧作为最高权力责任者,拒绝取消维持了300人之短见议和与接受耻辱,这在体现其政治之干练的同时,也多...
大结局揭秘!你绝对想不到《我与... 第十八章:步步惊心,暗潮汹涌入宫后的日子并未如外界想象般风光,姜宓深知她不过是一颗棋子,若不主动求变...
原创 二... 众所周知,中国近代丢失的领土达300多万平方公里,如海参崴是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德国和中国类似,二次世...
原创 与... 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两位著名的名媛交际花,她们被称为是“南唐北陆”。北陆就是陆小曼了,那么与她齐名的...
又有新发现!柳州的河里,到底藏... “这口甬钟是在融江河柳城段发现的,距今2500多年。”近期,柳州市柳城县博物馆刚刚入藏的青铜甬钟,引...
原创 刘... 文/纪布 话说,大家应该都知道所谓的“名言”指的就是一些“名人”所说过的一些很有哲理、深意的话,后世...
关羽和孙权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关羽和孙权之间的关系复杂多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早期阶段:合作与联盟 在赤壁之战前,关羽作为...
原创 人... 《采访曾国藩》系列之四 曾国藩首次为官,30岁成为翰林院实缺检讨后,还是豪情万丈,欣喜了很长时间。可...
原创 全... 引言 成语“事出有因”,出自晚清时期文学家李伯元的著名小说作品《官场现形记》中“说了些‘事出有因;查...
原创 李... 公元前446年,参加三家分晋的魏氏老大魏驹去世,他的孙子魏斯即位,也就是魏文侯。作为战国初期的大国,...
原创 朱... 在中华五千年历史中,曾出现过无数的强大鼎盛的国家及颇负盛名的君主。而纵观历史,在这些不计其数的君主中...
原创 四... 巴比伦曾经存在于现代伊拉克所在的位置,几乎所有人都听说过巴比伦这座城市,或者至少听说过当时世界上最高...
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丨学习《云浮市... 历史文化遗址承载着一座城市独特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保护历史文化遗址...
原创 清... 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国祚268年,诞生过12位皇帝,有超长待机的康熙大帝,也有被野史记...
原创 刘... 刘备先后跟过多位老板。 跳槽时,刘备往往能得到各位老板最“顶格”的欢迎和尊重。 挣扎的早期跳槽:离职...
原创 关... 大概在公元220年曹丕将汉献帝赶下台,自己称帝建立魏国史称曹魏,三国历史也因此正式拉开了序幕。这一段...
原创 陈... 学过历史的人,都会记得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建立的大宋王朝。 历史课本上蜻蜓点水般的一笔带过,让我们记住...
传承的铜光岁月:一枚中华民国二... 在重庆市的深处,龚先生珍藏着一枚别具意义的铜币——中华民国二十五年壹分铜币。这枚铜币是龚先生在前几年...
原创 她... 导读:在以前的时代,掌权者往往为了巩固与另外一个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就挑选一些无辜女子作为信任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