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伟人的事迹是家喻户晓,但他的独子孙科在历史上却很少有人知道。当年国民党败退时,孙科为何没有跟随蒋介石去台湾,那他又是去了哪里呢?
1
孙科,孙中山唯一的儿子,孙中山非常重视孙科的教育,经常灌输他爱国救民的思想。
1917年,27岁的孙科在美国完成了学业后,回国追随父亲。孙中山也想锻炼锻炼儿子,让孙科给自己做秘书,亲自监督。
初出茅庐的孙科虽没有孙中山的世界格局和韬略,但国外的学习让他在处理事务上还是有一定的能力。
在任铁路部长时,他提出“管理统一,会计独立”的理念,非常超前,在当时铁路混乱的情况下积极建设新铁路,为我国的铁路建设奠定了基础。
后来孙科任广州市长期间,制定了《土地登记及税收条例》,启用“土地增价税”,大大遏制了当时的税收乱象。
但随着孙中山的病逝,作为“孙中山之子”,孙科虽然承载了许多人的寄托,但他一没军队,二没政治手腕,却没能成为孙中山的接班人。
孙科只能屈身于蒋介石麾下,但他对蒋介石的独裁却一直不满,借着蒋介石软禁胡汉民事件,孙科联手汪精卫倒蒋,在广州成立了“广州国民政府”。
蒋介石迫于各界压力,释放了胡汉民。但孙科的新政府由于没有资金运作,不到一年就解散了。
孙科无路可走,转身又投向蒋介石。虽然蒋介石对孙科的背叛很生气,但由于孙科特殊的身份,再加上孙科在地方管理方面还是有点能力,也就接纳了孙科。
2
孙科也没“辜负”蒋介石,他把政府部门又重新规划,设置了财政、公安、工务、教育和公共卫生等多个部门。并成立了“五院制度”, 为当时的国民政府建立了完整的机构体系。
孙科虽然努力工作,但他内心对蒋介石依然憎恶。1948年,孙科看到国民党在与解放军的内战中屡屡退败,为了扭转局势,孙科提出“光荣的和平”,要与共产党和谈,希望蒋介石下野。
孙科不仅在国民党要员中寻找更多人反蒋,同时又得到了司徒雷登的支持。而此时,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也来趁火打劫,逼迫蒋介石,形成了三方对峙的局面。
蒋介石迫于无奈,在1949年下野。虽然蒋介石暂时退位,但他以退为进,随时观望形式,凭借他深厚的军事政治基础,依然在背后操控着局面。
对于国共的谈判,蒋介石从中作梗,分别先后支持孙科和李宗仁,引发了孙李之间的矛盾。由于孙科希望双方成立联邦政府的想法与李宗仁不同,最后李宗仁撇开孙科,单独与共产党和谈。
孙科两次反蒋皆以失败告终,让他心灰意冷。后来蒋介石退回台湾,孙科也不愿前往,他的心里始终怨恨着蒋介石。
孙科移居香港,后来又去了法国、美国。没有职位的孙科也没了收入,经常靠儿女接济,生活十分窘迫。
3
我国领导人看到孙中山的后人流亡国外,多次邀请孙科回国,可孙科都没给予回应。
1965年,75岁的孙科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思乡之情愈发浓烈,但他始终都没有选择回到祖国。10月29日,孙科从美国飞往台北,蒋经国前来迎接。
而蒋介石也没有再为难孙科,给了他一个体面的职位——“考试院”院长。此后孙科积极工作,直至1973年在台北病逝。
纵观孙科的一生,自孙中山离世后,可以说是处处不如意,处处遭打压,政治能力的不足,让他不得不多次投靠在蒋介石,委曲求全。
但唯独面对新中国时,却还死守着“孙中山之子”的尊严,不愿回国。若他能有孙中山和宋庆龄为国为民的胸怀,回来为祖国做贡献,他的晚年也不至于流亡海外,最终还是屈膝于蒋介石门下,实在让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