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武昌起义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接着山西的革命党人,在太原也发动起义,使山西脱离了清王朝的统治。
太原起义成功后,阎锡山成为山西都督,日后更是成为民国最大的军阀之一,在民国历史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在太原起义爆发的时候,起义军的司令是姚以价,可是当起义成功后,山西都督的位置却给了阎锡山,阎锡山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就把姚以价给逼出山西。
姚以价是山西革命党的元老,他和李烈钧、唐继尧、阎锡山等都是留日同学,在清末的时候就已经是山西新军的管带(营长)。当太原起义爆发后,姚以价被推举为山西起义军司令,领导起义军光复了太原,可惜当起义成功后,阎锡山成为了山西都督,而姚以价继续担任起义军司令,率领起义军在娘子关和北洋新军作战,结果战败了。
民国成立后,阎锡山为了巩固自己在山西的统治,就开始排除异己,姚以价就成了重点打击对象,最终姚以价离开了山西。离开山西之后,姚以价投靠过李烈钧、唐继尧,又去陕西参加了护法运动,可惜一直没有什么起色。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多次拒绝当汉奸,他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去抗日,最终牺牲在战场上。
1882年,姚以价出生于山西河津,他的父亲是一个木匠,靠着自己的手艺养活着一家人,他的母亲非常的贤惠,在家边干农活边照顾孩子,姚以价兄妹五人,他是次子。
1891年,姚以价九岁的时候,父母突然因病去世,他就被四叔姚名魁收养。姚名魁是一个读书人,在戊戌变法的时候,在太原宣传过变法,后来变法失败,姚名魁回到老家开了一家私塾,自己负责教书。
在四叔姚名魁的影响下,姚以价也喜欢读书,也接受了一些新思想,希望有朝一日可以为国效力,完成四叔没有实现的梦想。
1902年,姚以价想报考太原的武备学堂,在四叔的支持下,他选择弃文从武,在河津县知事的推荐下,姚以价来到太原,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太原武备学堂。
1904年,山西要选派一批学生去日本留学,当时有二十个名额,其中就包括了姚以价、阎锡山、张维清三人。姚以价到了日本后,他先进入日本振武学校,在那里学了两年基础知识,接着又在日本军队实习一年,然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他和张凤翙、唐继尧、李烈钧等人都是同学。
当时孙中山在日本宣传革命,因此姚以价接触了很多革命思想,也认识到于右任、景梅九等人。
1909年,姚以价从日本回到山西,在山西督练所当督练员,山西新军的协统姚鸿法很看好姚以价,就让他在山西新军里面当管带。
1910年,姚以阶回到老家招募新兵,暗中也在传播革命思想,他用结拜的方式,让一些山西新军的基层军官加入同盟会。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打响了推翻清王朝的第一枪,接着山西的革命党人也发动了起义。清朝的山西巡抚陆钟琦刚上任一个月,在太原起义前,他就感觉太原的形势不对,就调集山西各地的巡防队来太原驻防,然后把新军中不稳定的两个营调离太原。
山西的革命党决定,在新军调离太原的时候,就是起义的时间,山西新军的杨彭龄、张煌等人,和同盟会的张树帜等人商议,觉得姚以价在山西新军中威望比较高,就共同推举姚以价为起义军司令。在起义行动前,姚以价通过自己的关系,让起义部队得到了子弹,然后士兵破坏太原的通讯设备。
10月29日,一千多名起义军,在操场上面集合,姚以价发表了起义宣言,太原起义正式爆发。凌晨四点左右,姚以价率领起义士兵在太原城和清军作战,在城内当内应的李成林,打开了太原的南城门,把起义士兵都放入城内。
起义军的冲锋队长杨彭龄、张煌,率领八十个士兵朝着巡抚衙门进攻,衙门卫队毫无战斗准备,看到起义军来了,全都跑了。张煌、杨彭龄率兵搜索巡抚衙门,把山西巡抚陆钟琦给抓住了,张煌亲手把陆钟琦给杀了。陆钟琦死后,他的次子陆光熙,还有山西新军协统谭振德,也在太原起义中被杀,最终在姚以价的指挥下,太原起义成功。
太原起义成功后,由于阎锡山之前是山西新军的标统(团长),是革命党人在山西新军中官职最高的,而且起义部队中有很多是他的部下,在他们的推荐下,阎锡山成为山西都督。阎锡山当了山西都督后,姚以价继续当起义军司令,阎锡山让姚以价率兵前往娘子关,和前来镇压起义的北洋新军作战。
清王朝派曹锟率领北洋第三镇,来镇压太原的起义,双方在娘子关交战,起义军不敌北洋第三镇,姚以价率领起义军退守乏驴岭。北洋新军的曹锟和卢永祥,兵分两路夹击乏驴岭,姚以价率领两千起义军和上万北洋军激战,最终起义军战败,北洋新军占领娘子关。
在和北洋新军交战的时候,姚以价多次写信劝北洋新军的官兵参与起义,曹锟知道这件事后,愤怒的说只要抓到姚以价,就立马把他杀了。姚以价率兵在娘子关坚守四十天,使清政府减轻了对武昌的用兵,对辛亥革命的胜利,也是有一定的贡献。
娘子关失守后,姚以价逃回了太原,当时曹锟率兵朝太原进攻,阎锡山率兵离开太原,朝着包头方向撤退,姚以价也离开太原,逃到湖北去了。
1912年,民国成立后,姚以价回到太原,阎锡山觉得姚以价在山西的威望很高,而且晋军中有不少人还是他的部下,所以这对阎锡山的统治是威胁。阎锡山在山西的报纸上诋毁姚以价,说他在娘子关作战的时候,私自丢下部队逃跑,姚以价一气之下砸了报馆,离开了山西,到绥远当禁烟督办。
1913年7月,“二次革命”爆发后,江西都督李烈钧起兵反袁,姚以价来到江西参与反袁,李烈钧看到自己的老同学来投奔自己,就让姚以价当自己的参谋长。可是很快“二次革命”失败,李烈钧逃往日本,姚以价就来到云南,投奔了另一个同学唐继尧。
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唐继尧、李烈钧在云南组建护国军讨伐袁世凯,唐继尧任命姚以价为川陕支队司令,跟随蔡锷一起进攻四川。
1916年1月,姚以价率兵进入四川剑阁,但是和四川护国军的但懋辛部发生冲突。
1916年6月,袁世凯在抑郁中去世,护国战争胜利。
1917年9月,护法运动时期,于右任担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姚以价跑来陕西投奔于右任,可于右任只是个挂名的总司令,根本没有实权,因此姚以价也只有担任虚职。
1923年,北洋政府的黎元洪,认为姚以价在辛亥革命和护国战争中有功,于是给了他一个“晋威将军”的称号。
1926年4月,镇嵩军的刘镇华率兵十万包围了西安,而守西安的是陕军的杨虎城和李虎臣。9月,冯玉祥在五原誓师,派兵解围西安,姚以价担任冯玉祥的高级参谋,跟随国民军解围西安。
1927年 1月,西安解围成功后,杨虎城和冯玉祥发生了分歧,杨虎城一气之下率兵去了富平,这时候冯玉祥慌了,派姚以价去劝说杨虎城回来。姚以价来到富平后,说服了杨虎城担任国民联军第十路军司令,同意率兵回到西安。
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后,姚以价以“山西宣慰使”身份来到河南,企图说服石友三反阎锡山,可是石友三却把姚以价绑了,送到了阎锡山那里。姚以价在中途逃脱了,来到山东韩复渠地盘,韩复渠让姚以价担任高级参谋。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姚以价知道自己不可能领兵抗日,他就把自己的儿子姚第鸿送到军队,日本人多次要他当汉奸,都被姚以价拒绝。
1938年11月,姚第鸿担任第六游击区政治部副主任,在和日军的作战中牺牲。
1946年,姚以价旧病复发,在西安的医院就医。
1947年2月,姚以价病逝,被国民政府追授为陆军一级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