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11月28日,功德林监狱又迎来了历史上的第二次特赦,毫无疑问,这又将是一个值得历史铭记的日子。
这次特赦虽然没有第一次特赦那样规模浩大。但是仍有不少民国著名人物位列其中,比如我们今天的主人公李仙洲。
特赦那天,李仙洲难言激动之情。时隔十余年的改造生涯,他已经从一个顽固的国民党军官转变为共和国的合格公民,并且最终重获自由。
这都得益于共产党的宽大处理和人性化的政策。每次想到这里,李仙洲都想坦白一件埋藏在心里的事情。
于是他找到了周恩来总理,主动交代多年之前他的一个重要问题,本以为会受到一定责罚的李仙洲苏俄内战想到,周恩来总理听完之后不仅没有眉头紧锁,反而满脸笑意。
对着李仙洲勉励到:“你做的是一件大功劳啊!”李仙洲听完这番话后也转悲为喜。
那么,多年以前李仙洲究竟做了什么呢?他又是做了什么以至于被关押在功德林监狱改造十余年之久的呢?
三十而立,从军报国
1894年的6月17日,山东省长青县大马头村的一户人家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由于父母都是长青县一带的地主,家境殷实。
这个孩子从小就接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家人们对他都寄予厚望,给他取名为李仙洲。
然而,李仙洲从小就喜欢军事,心怀远志的他不想留在故乡给自己的父亲守家业,比起安稳的生活,他更想投笔从戎,参军报国。
因此,他年纪轻轻就来到济南的武术传习所学习武术。这也让他练就了一份过硬的本领。
等到李仙洲20岁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位文武双全的少年了。但是光阴蹉跎着他的意志,父母特意给他在老家娶了亲。
希望他能安生在家中操持家业。可是每当李仙洲看到彼时军阀割据,国弱民贫的中国,他都觉得十分不甘心,恨自己不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终于,命运之神再一次的垂青了这个山东少年,李仙洲也在30岁那年,迎来了自己人生的转折点。
1924年,黄埔军校创办,各路青年才俊纷纷奔走。
投身于救亡图存的抗争之中。当时的李仙洲无疑算是大龄人士了。然而面对自己青年时期许下的理想,30岁的李仙洲仍然义无反顾,投身于国民革命事业。
于是,他辞别了家中的父母,也离开了自己的妻子。孤身一人来到黄埔军校,报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当时报考黄埔军校的人,很多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
见到一个已经成家立业的男人也来放下身段,毁家纾难。众人对他都很钦佩,李仙洲很快也在军中得了一个“老大哥”的绰号。
李仙洲在黄埔军校中学习十分认真刻苦,由于他本身就有很好的军事学基础,他也很快崭露头角,得到了当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的青睐。
他多次参加国民党军的第一、第二次东征,凭着作战勇猛,军事作风干练受到蒋介石的提拔。
随着自己的地位一次次升迁,李仙洲也渐渐形成了一种忠君思想,对提拔他的校长蒋介石言听计从,希望自己可以对党国以国士报之。
此时,在李仙洲的观念里,军人就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因此,对蒋介石的格外忠诚也决定着他以后的人生方向,
此后的李仙洲,多次以基层军官的身份参加了北伐战争,每战必从。一步步爬上来的他,在二次北伐也就是1928年的时候,已经晋升为蒋介石的警卫团团长。
一条康庄大路就此摆在了李仙洲的面前,那时候的李仙洲,终于可以真正兑现自己年少时的理想,成为一名真正的军人。
蒋氏拉拢,误入歧途
然而,历史的转变给李仙洲的命运开了一个忍俊不禁的玩笑。
也正是在1927年,蒋介石对共产党人挥起了血淋淋的屠刀,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之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宣告结束,第一次国共合作也走向失败。共产党人的革命也被迫转向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不过这些并没有影响到不懂政治的李仙洲,在他看来只要跟着蒋校长,自己的人生道路就错不了。此刻他更关心的是他家中的老母亲。
由于从军清廉,没有给家里带来太多钱,早年间殷实的李仙洲一家也逐渐走向破落。他的老母亲更是罹患重病,没钱医治,这可让李仙洲犯了难。
但是李仙洲性格木讷,并不懂得很多官场钻营之道,他更是连自己亲自去和蒋介石请假的勇气都没有,只能干着急的他却没想到。
他的行为都被蒋介石看在眼里,蒋介石准备利用李仙洲的木讷,好好的拉拢一下自己这位忠诚的部下。
1933年7月,李仙洲登临江西庐山,准备接受新一轮的军事训练。
一次训练结束后,李仙洲感觉身上大汗淋漓,便提着一桶冷水跑到一个没人的角落,脱下衣裤自顾自的洗起冷水澡来。这种难得的闲暇让李仙洲心情愉悦。
这时候,蒋介石和宋美龄正在受训处视察工作,见营地里没了李仙洲,蒋介石便带着宋美龄四处寻找他。
却没想到撞到正在露天冲澡的李仙洲,一时间场面十分尴尬,刚才还洗的痛快的李仙洲,回头一看大吃一惊,一时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本以为要被臭骂一顿的李仙洲,连忙扯下毛巾裹住全身。狼狈不堪的站在蒋介石和宋美龄面前,准备接受惩罚。
殊不知蒋介石全然没有生气,反而和蔼的笑了笑,用温和的语调关心到:“山上天气冷,你这样用冷水洗,会着凉的。马上穿好衣服,来我住所一趟。”
李仙洲见蒋介石没有发作,连忙大呼幸运,他赶快穿好衣服,来到蒋介石住所给他请罪。谁知蒋介石一反常态,拿出两个信封拍到桌上。
大声说到:“令堂看病没有钱,你家中有难事,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告诉我?”
李仙洲见蒋介石提到自己的家人,多年来压制不住的委屈终于在此刻总爆发。他像个孩子一样号啕大哭,蒋介石连忙安慰,并且给了李仙洲5000块钱,要求李仙洲拿这笔钱给母亲治病。
经过这次事件之后,李仙洲对蒋介石真可谓是死心塌地,忠心不二。蒋介石凭借着这个事件,笼络住了李仙洲的心。
从此以后,李仙洲再不问是非,充当起了蒋介石“围剿”红军的马前卒。他曾经率领部队多次“围剿”鄂豫皖苏区,并且以打呆仗闻名。
由于他和王耀武,李延年,李玉堂等人都是山东人,国民党内部也给他们起了三李一王的称呼,以表彰他们作战勇猛。
戎马多年,随世沉浮
1937年7月7日,一次全中国人民正义的战争来临了,在这一天里,日军炮轰宛平城,突袭卢沟桥,抗日战争正式爆发。
这时候的李仙洲,已经晋升为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此刻的他也明白,自己距离实现救国杀敌的梦想如此之近。
后世在评价李仙洲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还是更多持肯定态度的。抗战期间,李仙洲先后在各个战场奔走,以浓烈的爱国热情奋不顾身的投入到长城抗战,忻口抗战,武汉会战,枣宜会战等一系列大规模会战之中。
最惊险的一发生在忻口会战,这次战役中李仙洲胸口中弹,面对着日军的狂轰滥炸仍然是死战不退,轻伤不下火线。
李仙洲的身先士卒也鼓舞着他的士兵们,后来,当李仙洲被抬下疆场治疗的时候,医疗人员发现那颗子弹穿透在李仙洲两肺叶之间。
可以说如果这发子弹在精准一点,李仙洲可能就命丧九泉了。
正是因为李仙洲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表现,他的功绩也应该值得后人铭记。究其根本他只是一个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军人,这种价值观让他拥有着绝对的忠诚和能力,然而也正是这种想法,决定了他的后半生。
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民期待的那种和平并没有实现,此时的蒋介石已经彻底蜕变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新军阀,为了消灭共产党的有生力量,蒋介石不顾广大人民的反对,悍然发动了内战,解放战争爆发。
刚清闲没有多久的李仙洲,再一次受命投身疆场。彼时的他刚刚收获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
这个国民党军人内部的最高荣誉让李仙洲踌躇满志,志得意满的他不会料到,自己已经逐渐走到了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即将投身一场不义之战。
1947年初,国民党军队制订了“鲁南会战”的作战计划,李仙洲奉命参加国民党第二绥靖区战场,进犯莱芜方向,妄图打击当时在山东作战的华东野战军。
然而李仙洲太过冒进,虽然来势汹汹却后劲不足,于是华东野战军做好了诱敌深入的准备,要给李仙洲部队来个一网打尽。
李仙洲果然上当,急功近利的他太想通过一次胜利来证明自己对于蒋介石的忠心,他的部队也就误打误撞的开进了莱芜。
然而李仙洲并没有想到,自己已经完全落入华东野战军的包围圈,华东野战军瓮中捉鳖,直接把包围圈锁紧,可怜的李仙洲就是长了翅膀,也难逃出生天了。
李仙洲见大事不妙,还想在挣扎几次,于是他急忙电告国民党第二绥靖区最高长官,镇守济南的王耀武,请求允准他的部队撤离。
王耀武见军情万急,连忙批准了李仙洲的请求,李仙洲大呼庆幸,此刻他仍然以为事情还大有可为。
可是当李仙洲部队撤退的消息传到南京的耳朵里后,南京方面勃然大怒,痛斥王耀武无能,李仙洲弃城怯战。
蒋介石气急败坏的把王耀武骂了一顿,要求王耀武电令李仙洲一步也不能退,无可奈何的王耀武只能遵从上峰的指示,电令李仙洲部队在返回去受莱芜城。
李仙洲怎么也没想到,一贯忠心耿耿的他今天会落到这样的田地,仓皇间他只能命令部队折返,死守莱芜城。
但是面对华东野战军攻势愈发猛烈,李仙洲的部队再也守不住了,鉴于这种情形,王耀武只能再次批准李仙洲率部突围,但是早已经为时已晚。
李仙洲就这么样被我军俘虏,莱芜一战,国民党军队损失惨重,约有6万余部众被我军全歼,更使得我军在山东地区的解放军连成一片,可以说是此战决定了山东战场的整个态势。
也难怪听闻战败消息的蒋介石,痛骂李仙洲无能,非革命军人!
俘虏岁月,了此残生
被俘之后的李仙洲仍然保持着自己骨子里特有的倔强,在他的眼里军人各为其主,始终没有深刻认识到自己帮助国民党军队为虎作伥的事实。
大有一番视死如归,忠君报国的姿态,然而,另李仙洲万万没想到的是,解放军不仅对他好言相待,还给吃给喝,一点虐待他的意思都没有。
更让李仙洲感到绝望的是,蒋介石已经把莱芜战役的惨败全都推卸给了李仙洲,王耀武也在一旁帮腔,认为李仙洲部队并不出力,6万多人全军覆没,就是6万头猪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听到这些消息后的李仙洲十分沮丧,他没有想到自己忠心以对的党国最终会给自己这样一个评价。
心灰意冷之下,李仙洲再也没有了当初视死如归的那种精神头。
他开始为自己辩护,声明莱芜战役并非他一人之错,上峰高层指挥举棋不定,错失突围良机也应该承担责任,李仙洲的辩护得到了很多知情人的拥护,他们也认为南京方面不应该如此薄情。
然而,纵使李仙洲如何的辩解,在蒋介石那里是得不到一个好名声了。
蒋介石认为李仙洲大逆不道,更是对李仙洲等国民党军官签署一条反对内战的倡议书而耿耿于怀,李仙洲就这样成了国民党军中的罪人,一个万劫不复的罪人。
但是,共产党对李仙洲的处理却十分宽大,本着人性化改造的原则,李仙洲并没有受到任何侮辱,这让李仙洲十分感激。
战后,李仙洲被送进了功德林监狱,在这里他又与自己的老长官王耀武久别重逢。两人虽互有龃龉,但总归是回头是岸,努力改造。
时间一晃就来到了1960年,这一年李仙洲已经66岁了,快到古稀之年的他经历了太多,却没有想到枯木逢春,自己还能在有生之年重获自由。
当功德林第二次战犯特赦名单公布之后,李仙洲激动的看着上面自己的名字,泣不成声。
这位老将军终于从功德林里被放了出来,他的上司王耀武也早在去年就被放出来了。
此时的李仙洲,已经比之前多了一份成熟和坦然,面对前来探望他的周总理,他终于袒露了一个埋藏在自己心里多年不得不说的秘密,希望得到了共产党的宽容以待。
原来,早在1941年,李仙洲就在安徽等地区创办学校,收容因战乱而失学的山东子弟。学校定名为“私立成城中学”,取众志成城之含义,李仙洲还亲自担任校长,为学校申请经费,前后奔走。
那么,这样一件善事,为什么在李仙洲觉得算一件黑历史呢?原来,李仙洲害怕共产党以此为由,批判李仙洲是为国民党培育人才,反对共产党。
在他的眼里,自己做的这件事并不值得骄傲,因此现在全盘托出,只希望周总理可以理解。
周总理听完之后,非但没有生气,反而勉励李仙洲说到:“这是一件大功劳啊,李将军为了人民做了一件大好事啊!”
李仙洲听完周总理这番话,也转悲为喜,在他看来,自己心里这块悬着十几年的大石头,此刻终于能平稳落地了。
从功德林出狱之后,李仙洲又度过了长达28年的晚年人生,期间还先后担任过山东省政协委员等职务,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人民做一些贡献。最终在1988年10月22日去世,高寿94岁。
纵观李仙洲将军的一生,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在那个大变革时代中,一个不问政事的将军随时势沉浮的缩影。
我们不应该忘记李仙洲在抗日战争中做出的贡献,也不应该忘记共产党对他的宽大处理。或许,当世事变迁,李仙洲将军仍然可以说,自己是一个真正纯粹的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