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北宋名相吕夷简,为何褒贬两重天,难道只因为他的对手是范仲淹?
迪丽瓦拉
2025-07-07 03:33:21
0

吕夷简: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花了巨多的时间,又看了一遍电视剧《清平乐》,尽管剧中有大量我不甚喜欢的后宫描述,但里面出现了许多在众多电视剧中不可能展现的名字,让我尤为心动,如苏舜钦、蔡襄,晏殊,韩琦、富弼等等。

可以说,这是一部比那些号称正剧的作品还要靠谱的言情剧,其想象合理,台词贴切,服饰华丽,场景考究,于我而言,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电视剧。

在这群英荟萃的人物中,有一位倒是有些颇能让人回味,这便是第一个出场的高官吕夷简,他应该是电视剧中唯一能看似如奸臣之人,也是北宋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宰相之一,因为他的主要对手是被后世高赞的范仲淹。

范文正公一生数次遭贬,其中一次就是因为吕夷简的弹劾,而他周围聚集着很多当时的清流人物,亦是文学史上的高光之人,于是,他们对吕夷简是群起攻之,称其是“李林甫复见于今也。”怒斥其为“自夷简当国,黜忠言,废直道……”

而后来的文坛领袖,当时范仲淹的小弟欧阳修更是一针见血,他直言骂吕夷简是“二十余年间,坏乱天下。人臣大富贵,夷简享之而去,天下大忧患,留与陛下当之。夷简罪恶满盈,事迹彰著…”

这直接就将其视为祸乱天下的大奸臣,所以,尽管吕夷简未被列入《宋史奸臣传》,却因被这一帮人不齿,其实也同奸臣无二了。

说起这吕夷简,他可不是一般之人,首先,他是妥妥的官二代,那个据说写有《寒窑赋》的状元宰相吕蒙正便是他的叔父,在仁宗朝时,他三度拜相,担任宰辅的时间长达不可思议的21年,深受官家爱戴,是北宋执政时间最长的执宰。

虽说“北宋出相”,但真正的名相很多却不是太出名,如《清平乐》中的王曾、李沆等等,包括这吕夷简,其实都并不太为人所知,出名的主要是有诗文名,或者在某个领域有重大贡献之人,如晏殊、如司马光、如王安石,但有些只是副相,并未在朝堂主政,因道德文章而名扬后世,如范仲淹。

仁宗朝人才济济,光耀后世,在这众多的能臣中,吕夷简能“当国柄最久,虽数为言者所诋,帝眷倚不衰”,这可不是一个奸臣能做到的,也绝对不能以一句“专事迎逢之事”能解释,若无大智慧能为官家摆平各项复杂的事体,平衡各方关系,万无能久立朝堂之理。

有宋一朝不杀言官文臣,仁宗朝更是“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标杆,大臣怼皇帝乃寻常之事,大不了就是被贬出京,反而成就了其耿直之名,几个回合下来,便会赢得清名,如果现能写几首脍炙人口的诗词,那定会被时人狂赞,其实于当时需要解决的问题,却是毫无帮助。

吕夷简虽不是“天地间一等一的人才”,但他办事干练老辣,又颇知进退,22岁进士及第后便入朝为官,他是从基层做起,在外地为官达16年之久,并得到宋真宗“有为国爱民之心矣!”的高度评价。

他在各个层级都受到过磨练,是凭着才能一步步做上来的,故而,他深谙为官之道,而且在他所任的岗位上,都能做到不畏权势,为民请命,兢兢业业,又通权练达,有“廉能”之美誉。

他的能力曾引得当时的宋真宗将其名刻于屏风之上,时时关注他的一言一行,此事于史书记载为:“夷简治开封,严办有声,帝识姓名于屏风,意将大用之也。”

及真宗赵恒驾崩,12岁的太子赵祯即位,是为宋仁宗,太后刘娥主政,她便是“狸猫换太子”的主角,虽聪敏干练,然终是一贫家之女,在诸多时政的处理上要依赖于身为副相的吕夷简。

而在这一时期,吕夷简是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将各项事务处理得是滴水不漏,为大宋王朝进入一个太平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正如《宋史》所言,“自仁宗初立,太后临朝十余年,天下晏然,夷简之力为多。”

在吕夷简辅佐刘娥的十余年中,能做到公忠体国,他识大体,讲原则,但却在此基础上又充满着人情世故,特别是在处理仁宗生母刘妃的事情上,他帮助刘娥渡过了难关,避免了朝廷内部的一场血雨腥风。

时人就此事评价吕夷简曰:“功最大者,乃在于处仁宗母子之际,使人无可乘之隙,消患于未萌,朝廷以之安静,士大夫亦赖以无祸。”

及刘娥逝世后仁宗亲政,朝臣反对吕夷简的呼声日高,主要原因是认为他权倾朝野,有结党营私之嫌,但仁宗对此虽然认同,却不作任何处理,尽管后来吕夷简也三起三落,却也是仁宗为平衡势力不得已而为之,终仁宗一朝,吕夷简俱是深得仁宗信任的宰相。

吕夷简名声之所以不好,其实是源自于“范吕之争”,范仲淹作为道德楷模,以一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上,其“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为历代士大夫的精神基石。

历来人们都是遵循“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就要拥护;凡是敌人拥护的,我们就要反对”的原则,既然范仲淹反对吕夷简,那正邪之分便是早有定论了,究其根源,实乃党争之缩影。

吕夷简执相柄日久,自然投其门下之人众多,以此就斥为朋党,似乎稍显勉强,但其是权谋大师当是肯定的,而作为后进的范仲淹乃是其小字辈,除了占据道德制高点,在其他任何方面,都无法同吕夷简相抗衡,当然,诗文除外。

这其中的对与错现在是说不清楚的,但可以肯定地说,以当时范仲淹的能力,就是加上所有反对吕夷简的朝臣,都不是“其于天下事,屈伸舒卷,动有操术”的吕夷简之对手,作为皇帝,当然是要任用长袖善舞,能将诸事摆平的吕夷简,而非道德楷模的范仲淹了,以文正的君子做派,是不可能驾驭这一众臣工,绝对是掌控不了朝政的。

范仲淹去西北抵御西夏人,是吕夷简的举荐,面对后来朝堂上诸多对范仲淹不利的局势,参知政事宋庠甚至主张处死范仲淹;正是吕夷简出面保护,方使得文正公无虞,由此看,他并非一个小肚鸡肠之人,而是一位公忠体国的直臣,只是弄权日久,在操作上不被人理解罢了。

1044年,就在范仲淹写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的千古文章时,吕夷简离世,年66岁,仁宗“哭之甚哀,不视朝三日”,言“安得忧国忘身如夷简者!”遂赠太师以葬,谥号文靖。

而此时的范仲淹们,正焦头烂额地推行“庆历新政”,仁宗的这句话,实际上是对这次无人喝彩改革的极大讽刺,结果也是如此,除了一地鸡毛,如闹剧般地草草收场,无果而终。

灰律何时应,江春昨夜来;

细风先动柳,残雪不藏梅;

馀冷迷清管,微和发冻醅;

闭门无客到,樽俎为谁开。

记得有句话是这样评价吕夷简,“有秦桧之才,无秦桧之恶”,这话是褒是贬地有些看不清楚,但将其同秦桧拉在一起评价,肯定不是什么好词,如同评价刘娥是“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一样,这也反映了后人对吕夷简的看法。

平心而论,吕相不是一个开拓进取的宰相,却是一个手段高超的守成之良臣,而宋仁宗亦是可与汉文一样守成帝王中的翘楚,而吕夷简最是适合其辅佐之职,北宋前期的繁荣,是离开不这吕夷简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中... 提到晚清,不知道多少中国人都会扼腕痛惜,据统计,满清政府一共签订了1356条不平等条约内容,光我们比...
原创 曹... 剑,是一种历史非常悠久的古兵器,被称为“短兵之祖”。剑的创始具体年代难于考证,《广黄帝本行纪》记载,...
明朝“内阁”是怎么来的,真的比... 全文共3284字 | 阅读需11分钟 在很多人眼中,明朝似乎是一个非常奇特的朝代。明代君主似乎全是“...
原创 魏... 熟悉三国的朋友都知道,整部《三国演义》有这几大看点,一是枭雄们的纵横捭阖,二是谋臣们的运筹帷幄,三是...
原创 为... 导读:关于《隆中对》的从三分天下到汉室可兴的两步走,按照小编的粗浅理解隆中对就是个三分天下计。而一统...
原创 豫... 【开国中将张国华40】 1948年初,随着我野战军及蒋军部署的再次调整,豫皖苏中心区已无蒋军的正规...
原创 钱... 人生一征途耳,其长百年,我已走过十之七八回首前尘,历历在目,崎岖多于平坦,忽深谷,忽洪涛,幸赖桥梁以...
原创 原... 1279年正月,海风呼啸,波涛汹涌,南宋王朝在南海之滨悲壮地走到了最后一刻。 这时候的南宋,孤军被困...
原创 白... 历史如果有黑白之分,那么必定会有灰色存在。 这黑白灰就是社会主旋律,也是为人的三重境界,黑色属于潜规...
原创 诸... 读三国演义,许多人都把姜维当成了诸葛亮的接班人。这个印象并不准确。诚然,姜维一直深得诸葛亮赏识。不过...
淮安区纪念周恩来同志诞辰127... 为深切缅怀周恩来总理的丰功伟绩,传承和弘扬周恩来总理崇高风范,3月2日,由淮安区教育体育局、淮安区周...
马家窑文化聚落:5000年前黄... 甘肃省临洮县寺洼遗址马家窑文化聚落,展现了5000年前黄河上游腹地,早期社会的发展水平和文明化程度;...
原创 赵... 尽管罗贯中将“赵云大战长坂坡”塑造的无比成功,让人看了之后热血沸腾,但依然难以改变一个事实,就是这并...
原创 蒋... 蒋手下王牌军军长,被我军俘获后,长叹一声:后悔不听此人一言! 文/无计读史 老祖宗常常用这句话来教导...
原创 岳... 岳飞作为中国古代一个著名的悲情英雄,有很多经典的名言流传,像“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用来激励...
蒙古帝国的宗教是什么? 汗腾格里山,位于中国-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边境的天山山脉。高度:6995米(22949英尺)。它...
斯拉夫人的千年裂痕:为何同源同... 在欧洲文明的长卷中,斯拉夫人如同一支未曾合奏的交响曲,虽血脉相连,却始终散落为东、西、南三支,在历史...
从康熙朝至道光朝,国库存银的最... 中国古代有好多封建王朝,其中康乾盛世是最有名的,而且时间最长。那啥叫盛世呢?说白了,就是国家得统一、...
原创 欧... 在布鲁塞尔欧盟总部的大理石走廊里,官员们正为俄乌冲突的天然气配给方案吵得面红耳赤;与此同时,深圳大疆...
原创 蜀... 蜀国有多强?看过就知道了,却因刘备一个鲁莽行为,耗尽国力而亡 说起英雄豪杰,人们可能都会想到三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