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越南是我国南部的一个邻国,历史上越南曾经很长一段时间都属于我国的领土,因而受我国文化的影响也比较深。历史上越南受汉文化的影响也颇深,越南也设立了武庙供奉历史上的名将。然而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越南武庙中供奉着18位名将,其中12位是我国历史上的名将,他们是谁呢?本文就跟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1、姜子牙
姜子牙在我国历史上行的地位也是很高的,我国的武庙中姜子牙就是主祭。开元十九年,唐玄宗为表彰并祭祀历代名将设置了太公尚父庙宇,它以周朝开国太师、军师吕尚(即姜子牙)为主祭,以汉朝留侯张良为配享,并以历代名将十人从之,唐肃宗追封姜子牙为武成王,并将太公庙改为武成王庙,简称武庙。
姜子牙
姜子牙是兵家之祖,兵家权谋思想的老祖宗,他的军事著作《六韬》对后世影响深远,我国古今著名的军事家孙武、鬼谷子、黄石公、诸葛亮等都学习吸收了太公《六韬》的精华,太公的文韬武略被当今世界上的政治、经济、管理、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所借鉴。
2、孙武
孙武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曾辅佐吴王阖闾攻入楚国首都郢。而孙武对后世最大的影响便是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孙武有“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的美誉。
孙武
他的《孙子兵法》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兵书,其宏富的思想内涵和精辟的辩证哲理,为古今中外军事家、政治家所重视。《孙子兵法》已有日、俄、德、英、法、捷、朝等文译本,国际上认为它是“世界古代第一部兵书”,现在不仅于军事领域,而且在经济、体育等方面,都受到了关注和应用。
3、管仲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政治家,齐桓公上位后重用管仲进行改革,在齐桓公的支持下,管仲得以大展其才,齐国的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凭借强大的国力,齐桓公推行“尊王攘夷”的策略,拥护周天子,实现了“挟天子以令诸侯”,同时与各诸侯国会盟,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国也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可以说齐国能有如此成就管仲是立下头功的。
管仲
4、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是春秋末期的军事家,他文能附众,武能威敌,他曾率领齐国大军打退晋、燕联军,乘胜追击,收复齐国丢失的土地,因功升任大司马。
司马穰苴
司马穰苴对春秋以前古兵法有深刻研究和论述,他把之前的兵法进行了汇总研究整理成了兵书《司马穰苴兵法》,又称《司马法》。他主张“以仁为本”“以战止战”,强调治军与治国有别,治军应以“义”“武”“法”为准绳,将战争中的诸因素抽象为“轻”“重”的关系,用“筹以轻重”阐明各项军事原则,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唐肃宗时期武庙建成后,司马穰苴被供奉于武庙之中,为武庙十哲之一。
5、张良
张良是西汉的开国功臣,汉初三杰之一,他是刘邦身边重要的谋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之争,建立大汉王朝。刘邦曾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在辅佐刘邦建立大汉后张良功成身退。
张良
唐玄宗设置太公庙时,张良为陪祭,就凭这个他就已经超越之前很多武将了。此后无论武庙成员怎么变化,张良一直都在其中。
6、韩信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刘邦身边最重要的战将之一。是“兵权谋家”的代表人物,后人奉为“兵仙”、“神帅”。韩信先是在项羽手下任职,但是没有得到项羽的重用,后来转投刘邦,在萧何的保荐之下,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从此开始建功立业。
韩信
韩信率部先后平定楚、魏、代、赵、燕、齐等国,汉五年(前202年),韩信率领大军在垓下之战中围困项羽,项羽兵败战死。而韩信则因功被封为楚王,后来因人诬告,被贬为淮阴侯。 前197年,韩信与陈豨勾连反叛,被吕后与萧何合谋诱杀于长乐宫钟室并夷灭三族。
韩信不仅打仗厉害,他还留下了著作《韩信》三篇,是《汉书·艺文志》记载的“兵权谋十三家”之一。
7、诸葛亮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著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是唯二的既位列武庙又位列文庙的人。诸葛亮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山后,辅佐刘备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尽心辅佐后主刘禅。他以兴复汉室为目标,五次北伐中原,最终积劳成疾在五丈原病逝。
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8、李靖
李靖是唐朝名将,也算是唐朝第一名将,唐朝289年的历史上所有的武将,如果说李靖位列第二,那么没人敢列第一位。他辅佐赵郡王李孝恭南平萧铣和辅公祏,并招抚岭南诸部,贞观年间又率部平定东突厥和吐谷浑,一生征战数十年,为唐王朝的建立及发展立下赫赫战功。史家赞道:“近代称为名将者,英、卫二公,诚烟阁之最。”
李靖
此外李靖在军事上也有很深的研究,他将他的治军经验汇总成书,写下《六军镜》《卫公兵法》等多部兵书。他的军事思想主要有:强调做好战备,以应付突然事变;强调先谋而后战;强调攻守之宜因情而定;强调要善于运用“奇正相变”之术。
唐初大将侯君集就曾跟李靖学习兵法,他却因为李靖不教给他兵法的精微之处而向唐太宗诬陷李靖说他要谋反,可惜侯君集照李靖差着好几个层次呢,李靖则反驳到:“这是侯君集想要谋反。如今中原安定,我所教他的兵法,足以安制四夷。如今侯君集求学尽臣的兵法,是他将有异志啊。”果然后来侯君集谋反了。
9、郭子仪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名将,如果不是安史之乱,恐怕他也就是历史上一个默默无闻的普通将领了。可以说是安史之乱成就了他。
安史之乱后郭子仪率兵勤王,先后收复河北、河东和两京,因功加司徒、代国公,又进位中书令。安史之乱后他又平定河中兵变、平定仆固怀恩之乱、单骑说退回纥等。唐德宗即位后,尊其为“尚父”,进位太尉兼中书令。
郭子仪
正是因为郭子仪,大唐得以续命150年,天下以其身安危者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嫉,穷奢极欲而人不非之。他一生福禄寿俱全,以85岁高龄善终。
10、李晟
李晟是唐朝中期名将,与郭子仪基本上处于同一个历史时期,他早年曾长期镇守西北边陲,累功至右金吾卫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泾原四镇北庭都知兵马使,册封合川郡王。
李晟
后入朝为官,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率军平定河朔三镇叛乱;建中四年(783年),泾原兵变之后,亲往奉天勤王,拜尚书左仆射、同平章事、诸道兵马副元帅。 兴元元年(784年),收复长安,平定朱泚之乱,拜司徒兼中书令。后被册封为西平郡王。
11、岳飞
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名将,南宋中兴四名将之首。他从20岁从军开始,立下了赫赫战功。绍兴四年(1134年),收复襄阳六郡。绍兴六年(1136年),率师北伐,顺利攻取商州、虢州等地。绍兴十年(1140年),完颜宗弼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两河人民奔走相告,各地义军纷纷响应,夹击金军。岳家军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在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岳飞
然而赵构和秦桧一心想要求和,为此赵构连下12道金牌催岳飞从前线回来,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公元1142年1月,以莫须有的罪名,与长子岳云、部将张宪一同遇害。宋孝宗继位后为岳飞平反昭雪。
岳飞统领的岳家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支军队,金军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可想如果赵构支持岳飞北伐,何愁不能把金国打败,何愁不能恢复故土甚至还能收回燕云十六州,可惜岳飞碰上赵构这个昏君,在那样的封建社会,只能自认倒霉了。
12、徐达
徐达是明朝开国名将,也是明朝开国六公之一,他先后指挥军队打败陈友谅、张士诚等人,1367年又统帅大军北上驱逐元朝,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廷残余势力,收取山西、甘陕,大破扩廓帖木儿等。自洪武六年(1373年)起,他长期驻守北平。
徐达
洪武三年朱元璋大封功臣时徐达被封为魏国公,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在南京病逝,终年54岁,朱元璋下诏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配享太庙,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九月,朱元璋追思徐达等功臣开国之勋,于是赠其家三世皆为中山王。
小结:
上述12位名将横跨西周至明朝近2500年的历史,他们也是各个历史时期的著名将领,在军事上都有很高的成就。越南早在战国时期就有我国人居住,自秦朝至明朝初期,越南更准确的说是越南北部曾长期是我国的领土,因为受我国的文化影响也就很深了,自然这些名将对他们的影响也就很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