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19年,也就是秦统一六国的第三年,秦始皇带着文武大臣们奔行千里前往泰山。秦始皇一行人到了泰山脚下后,秦始皇便召集了70多位儒生博士来一起商讨如何具体进行封禅大典。
有的博士告诉秦始皇:马车的轮子要用蒲草包裹起来,这样才能不伤害山上的一草一木;紧接着便是扫地而祭,用其简易。
其实这些博士们给秦始皇提的建议是上古时代祭祀山神或者是祭天仪式会做到的事情,显然不能让秦始皇满意,秦始皇的期望是“席卷天下,包举宇内”。顿感失望的秦始皇便让所有的儒生博士都退下,自己亲自带着文臣武将们进行泰山封禅。
秦始皇的封禅大典共有两步:
第一步:辟山修路
从泰山阳面登上山顶,然后在山顶上对秦始皇进行歌功颂德,这便是封礼
其实秦始皇此举不仅仅是为了歌颂自己的功业,更是在想天下臣民表示自己作为统一六国的秦国皇帝秦始皇,是有资格并能够实现泰山封禅大典的
第二步:从泰山顶上下山
从山顶下山后,便到梁父山进行禅礼。
就这样秦始皇用秦国那一套祭祀的礼仪完成了封禅大典,之后宰相李斯便将秦始皇前往泰山封禅的经过刻在了石头上,传颂于后世。
那么,什么是泰山封禅?古代的帝王又为何泰山封禅呢?
其实泰山封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崇拜,不过真正举行并且完成泰山封禅的第一位皇帝就是秦始皇。
看似简单明了的仪式,却就成了古代帝王神乎其事而且无比隆重的盛典。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有着5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可以说自古至今大大小小的祭祀仪式是层出不穷。在上古时期,周天子信奉巫术,只要是遇到大的事情都会占卜看吉凶;信奉“克己复礼”的孔老夫子也曾前往泰山,想要寻找泰山上是否举行过封禅大礼,只可惜终究没有找到蛛丝马迹。
不过管子(管仲)曾提到过封禅:
春秋时期,齐国的霸主齐桓公跟自己的宰相管仲商量,自己想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礼,但是管仲却极力地反对。齐桓公也没想到自己的宰相会不同意,便问道:“如今九合诸侯,难道我都没有资格举行泰山封禅吗?”
管仲说道:“大王,您的功劳确实足够到了,确实没有祥瑞之兆;若是没有祥瑞之兆,还不能证明您的统治地位是合法性的君权神授!”
“如今凤凰、麒麟不来,嘉谷不生,而蓬蒿、杂草丛生,您就要封禅,实在是不妥!”
如此可以看得出管仲将凤凰、麒麟等当成是祥瑞之兆,也是君权神授的“灵异之物”,这样的理由齐桓公不得不接受。
可以试想一下,齐桓公都没有资格前去举行封禅大典,历朝历代的帝王自然并不是谁都可以去的。
封禅说白了就是一种祭祀活动,所谓“封”便是在泰山上堆土为祭,祭祀天神;所谓“禅”便是在天上下打扫一块净土,祭祀土神。
如果是“受命于天”的皇帝,就需要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而且帝王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也是象征着国家反正、天下太平,皇帝的声名远播,向天下彰显自己就是“天命所归”的天子。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前,统治者最高的称号就是王,在商朝与周朝时期的君主都是称作王。后来周朝衰败后,诸侯群起,也都纷纷成王。经过10多年的兼并,其他的诸侯国已经成为秦国的阶下囚,秦王看到自己取得成就,感觉“王”已经不能彰显自己的地位。所以秦王便下旨重新给自己商议“帝号”。
李斯等人与通古博今的博士们商讨后,认为秦王开创了三皇五帝都没做开创的功业,所以三皇五帝都没办法跟秦王相较,所以让陛下尊称为“皇帝”,自称为“朕”。
因为秦王是第一位皇帝,所以便被称之为秦始皇。
秦始皇对这个称呼很满意,便即可下令传之天下。
与此同时,为了神话皇权,秦始皇确定帝号以后,便确定了玉玺制度。玉玺上有五条龙,刻着八个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见到玉玺便如同见到皇帝本人一样,玉玺成为皇权的象征。
作为一统天下,还是第一位称皇帝的秦始皇,前去举行封禅大典确实理所应当。秦始皇以后,秦二世胡亥也曾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在空余的地方将自己的诏书以及跟从一起举行封禅大典的臣子性命都刻了上去,这次刻上去的字体是小篆,据说也是宰相李斯所写。
到了汉朝,汉高祖刘邦、汉文帝刘恒都没有举行封禅大典。
到公元前113年,有人在汾银县发现了一个宝鼎,汉武帝找人看过此鼎便是周鼎。所以人们便认为:宝鼎一出,便是祥瑞之兆。
汉武帝便凭着这样的祥瑞之兆,举行泰山封禅大典。
跟秦始皇的封禅大典不同,汉武帝刘彻可以说是将封禅大典举行的最完美,而且又最合乎天理的一位皇帝。
西汉灭亡后,东汉建立,汉光帝刘秀便相仿前辈举行封禅大典;但实际上刘秀的封禅大典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与批评,毕竟刘秀建立的东汉政权实际上是西汉政权的延续,并不符合礼法。
在之后600多年历史中,再无皇帝举行泰山封禅。
一直到了唐朝,唐高宗李治,秉承父亲的遗治前往泰山举行封禅大典。
但李治的父亲李世民为何不亲自去呢?
要知道唐太宗李世民可是一位比唐高宗更加英明的君主,根据唐史的记载,李世民不想劳民伤财,耗费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前往泰山封禅。其实李世民之所以没泰山封禅还有一个理由:
了解唐史的应该知道,李世民的皇位是通过发动宣武门之变得来的,并非父亲传给他的。他的一生都背负着弑兄杀弟的罪名,而有资格举行封禅大典的帝王需要是“君权神授”,在这一点上,李世民还是心虚的。
公元696年,武则天建立大周,取代唐朝;但是武则天并未前往泰山封禅,而是去了嵩山,封禅少室山。
之后唐朝还有一位皇帝,前往泰山封禅,此人便是开创了“开元之治”的唐玄宗李隆基。
公元960年宋太祖赵匡胤建立北宋,但他并没有机会封禅泰山便去世了;之后赵匡胤的弟弟宋太宗赵匡义想要前去泰山封禅,但也没能成行。
宋真宗挫败辽军,达成澶渊之盟。为了向世人证明国家的繁盛便想要前往泰山封禅,但举行封禅需要祥瑞之兆,一时间有没有。1008年宋真宗便说晚上的时候神人托梦,给了自己三卷天书。
宋真宗便将此说成是祥瑞之兆,前往泰山封禅。
但实际上,此次泰山泰山,加剧了北宋了灭亡。
宋真宗,再无皇帝前往泰山封禅。
不过,元朝、明朝与清朝还是有多位皇帝前往泰山举行祭祀活动的,至于封禅,有宋真宗这个前车之鉴在,自然不想重蹈覆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