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10月,忙碌了一天工作的邓小平在院子里散步,就在这个时候伍俢权夫妇和一位30多岁的妇女走了进来。伍俢权一见到邓小平就介绍说:“今天我给你带来一位特殊的客人,她就是丛德滋的女儿,丛丹。”
邓小平听后有些吃惊,他连忙走到丛丹的面前,紧紧地握着她的手,上下打量了一阵后说:“你长得真像你父亲啊!”
丛丹的眼泪瞬间流出,一旁的卓琳抚弄着她的肩膀,安慰道:“孩子,不要难过。”邓小平却摇了摇头,说:“你别劝,让孩子哭个痛快吧!”丛丹临走前,邓小平还不忘给她留下地址,然后说:“孩子,以后有什么事直接跟我说。”
那么丛德滋究竟是谁?邓小平见到丛丹后的反应为何如此之大?
勇敢揭露国民党的真实面目
丛德滋1910年出生在辽宁省凤城县一个普通的家庭,1923年他从凤城县高小毕业,随后考入凤城第二师范学校。丛德滋很喜欢学习,尤其喜欢阅读中国古典小说和历史书籍,再加上他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因此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
当时正是第一次革命战争时期,尽管张作霖对学校控制很严,但大革命浪潮仍波及到第二师范学校。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丛德滋知道只有打倒帝国主义,推翻旧的制度,中国人民才能获得独立、自由和解放。
丛德滋
1928年,丛德滋以十分优异的成绩考入东北大学教育学院。1931年,随着“九一八事变”的爆发,东北大学被迫迁往北平,丛德滋也因此告别家乡,和同学们去北平上学。
1933年,丛德滋从东北大学毕业,随后被分配在东北军北平军分会政讯处工作。这年3月,由于全国人民要求共同抗日的呼声越来越高,蒋介石担心东北军生变,于是调他们陆续前往鄂豫皖的内战前线去“围剿”红军。
1935年2月13日,丛德滋随军来到湖北麻城。东北军在这里连打败仗,再加上水土不服,思乡心切,士气格外低落。在此期间丛德滋写了许多抨击国民党反动派的文章,除此之外他还热情宣传“反对内战,枪口对外”的抗日救国主张。
1936年6月18日,东北军创办了《西京民报》,丛德滋担任主编。此时我党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得到全国各阶层人民的一致拥护,在东北军中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丛德滋也更加倾向革命,积极拥护党的抗日主张和政策,他在《西京民报》和《西北向导》中,对宣传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工作。
被捕后,在狱中壮烈牺牲
1937年8月13日,上海军民奋起抗击日军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不久后丛德滋曾前往山西从事抗日救亡工作,也是在这里他和邓小平相识。丛德滋在八路军总部和邓小平等人一起工作,他还担任八路军115师团级文职干部。
1938年秋,经谢觉哉和伍俢权介绍,中央批准丛德滋成为中共特别党员,并任命他为中央军委情报部甘肃特派员,从事隐蔽战线工作。在谢觉哉的安排下,丛德滋打入国民党第八战区政治部,并担任政治部主任曾扩情的秘书。
“皖南事变”爆发后,曾扩情找丛德滋谈话,期间态度十分反常,这也令丛德滋感到对方已经怀疑自己的身份。
1941年1月20日,丛德滋被敌人秘密逮捕,后被关押在兰州郊外大沙沟秘密监狱的一口井内。丛德滋入狱后,我党曾组织多次营救,但非常可惜的是都没能成功。
除此之外,当张学良得知丛德滋被捕后,力求老师莫德惠帮忙。莫德惠曾派人前往重庆找蒋介石说情,但毫无意外也被蒋介石给拒绝了。
1942年4月19日,丛德滋高烧不退。一直不肯给丛德滋水喝的狱方见他病得太重,竟然给了他一碗下了毒的污水,丛德滋也因此身亡。
丛德滋去世后,敌人竟然将他的遗体仍在白塔山下的一个破窑洞内。当时党内不少同志都冒着生命危险将丛德滋的遗体装殓,葬在兰州郊区义园墓区。解放后,党和政府将丛德滋的遗骨移至兰州华林山烈士陵园。
00001号烈属证
邓小平:你和你爸爸真像
1950年冬,中央开始落实烈士遗属的政治待遇。此时的谢觉哉想到了自己的亲密战友丛德滋,于是立刻将有关情况上报给毛主席。其实毛主席早就听说过丛德滋的名字,因此当他听完丛德滋的英雄事迹后,亲自签署了第00001号烈属证。
1951年春,兰州市人民政府组织相关人员,将这张烈属证送到丛德滋遗孀王竹青的家中,并在门口挂上“革命烈属”的牌子。
1977年10月的一天傍晚,伍俢权告诉丛德滋的女儿丛丹:“我要领你去见一个人。”紧接着便发生了文章开头那一幕。
当时邓小平穿着白色短袖,正在院子里散步。伍俢权一见到他就说:“今天我给你带来一位特殊的小客人,她是丛德滋的女儿丛丹。”邓小平听到这个熟悉的名字瞬间呆愣在原地,不久后才缓缓走到丛丹的面前。
邓小平仔细打量着丛丹,然后紧紧地握着她的手说:“你和你父亲长得真像啊!”接下来,邓小平询问了丛丹一家的生活状况以及她的工作情况。
当丛丹起身准备离开的时候,邓小平还给她留下地址,说:“孩子,以后有什么事都可以直接跟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