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其实是源于陶、王两家的世仇
迪丽瓦拉
2025-07-08 00:04:02
0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向来被认为体现了陶渊明不畏权贵、不慕名利的高贵品质。

不过,在这个品质之外,其实陶渊明选择辞职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和上司两家的世仇。

陶渊明的曾祖父名叫陶侃,是东晋的一位名将,因为性格耿直,不懂得转弯(看来是老陶家的传统),得罪了大将军王敦,被排挤到了当时还是化外之地的广州。

这个王敦出身于著名的琅琊王氏,与堂弟王导一起把持着东晋的军政大权,权倾朝野,陶侃自然是斗不过他们的。

但是,后来庾亮向王家发难,陶侃就站在了庾亮的一边,成为“倒王”的重要成员。

因此,陶家和王家是有着世仇的。

到了陶渊明这一代,这个仇依然没有解开,他的顶头上司王凝之,恰恰就是琅琊王氏的后人。

明白了这一层关系,也就不难理解陶渊明为什么非要辞职了。

说白了,这次督邮下来视察,虽然让陶渊明感觉受到了侮辱,但这并不是决定性的,而只是陶渊明辞职的一个由头罢了,真正让他下定决心要走的,其实还是因为他的顶头上司是琅琊王氏的人,即使这次不走,还有下一次、下下一次,就看陶渊明能忍受几次了。

可能连王凝之都没有料到,陶渊明连一次也忍不了,连官场上很常见的“装一下”都不装,直接就拍屁股走人了,还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这句话表面上说的是督邮,其实真正的目标就在说王凝之——别看你的官比我大,但在我陶某人眼里,你就是个“乡里小人”罢了,老子不伺候你!

另外,还有人考证说,陶渊明说的“五斗米”,并不只是说的俸禄,而是因为王凝之信奉“五斗米道”,陶渊明是在一语双关,直接把矛头指向了王凝之。

不管怎么说吧,陶渊明这次辞职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的上司是王凝之,两家是有世仇的,就算这次不辞职,离下次也不远了。

再说这个王凝之,家世还真不是一般的好,他的父亲是大书法家王羲之,妻子也是大才女谢道韫,岳父更是名震天下的宰相谢安。

不过,王凝之却有点对不住这么好的家世,既没有遗传父亲那传世的书法,也没有学会岳父治理天下的才华,官当得不小,却碌碌无为,毫无建树,连妻子谢道韫都看不起他。

要说他唯一的一个“贡献”,可能就要数陶渊明因他而辞职了,正是因为这次辞职,才让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位伟大的诗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文化的意境。

或许,这就叫“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吧!

另外,还有一个小知识可以介绍一下。

陶渊明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很多人以为陶渊明一个月的俸禄就是五斗米,也就是20斤米,也太少了,一天还不到1斤米,连自己都养活不了。

其实,晋朝的工资并不是月薪,而是日薪,陶渊明的俸禄是每天五斗米,一家人每天有20斤米,生活还是很宽裕的。

而且,这还只是俸禄,陶渊明作为彭泽县的县令,还有300亩公田可以自由支配,根据《中国历代粮食亩产研究》记载,在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江南地区比较肥沃的土地每亩能产33斗粮食,300亩就能产9900斗粮食,也就是将近4万斤,是一年俸禄的5倍多!

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收入,至于那些明里暗里的收入,就更没法计算了。

所以,陶渊明毅然放弃了这些富贵,才显得更加可贵!

(参考资料:《晋书·陶潜传》《南史·陶渊明传》《文化博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在... 导语:清朝末期,溥仪被逼退位。可是当时那些人还算是比较有人性,让溥仪继续居住在紫禁城里,革命党并没有...
原创 宋... 众所周知,婴儿在出生时通常都会大声啼哭。不是离开了母亲的肚子感到害怕,而是因为新生儿在脱离产道的那一...
反直觉历史:闭关锁国的满清竟比... 在通常历史记忆中,满清王朝几乎为近代中国的落后抗下所有。不仅在于其异族身份,还有让无数人捶胸顿足的海...
原创 中... 中国文化历史上,一直遵循男尊女卑的传统。 然而,2000年是在是太久了,总会有一些女性,突出重围,绽...
原创 十... 康熙晚年的时候,为争夺皇位,出现了九子夺嫡状况。康熙的这些儿子为了争夺皇位,不断拉帮结派,斗争十分剧...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 ‌大清银币宣统三年一元‌是指宣统三年(1911年)铸造的大清铜币中的一种面值为“一元”的银币。这种铜...
原创 清...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内忧外患,苦不堪言。病大苦深,华佗难再。 波涛最终覆没礁头,碎石飞溅,面对他国的...
原创 她... 我国历史沉淀五千年,历经四百多位皇帝,每次朝代的更替,女子的地位总是得不到改善,其实一开始我国就是母...
原创 清... 她是一位奇人,她的奇不仅仅是她的身份和身世,而是在于她那令人称奇的心态和性格。 她如同苏东坡先生一样...
原创 元... 宋朝之后中国的封建王朝就进入了元朝时期,由于宋朝的时候中国不管是在经济还是在文化上都达到了一个很高的...
原创 清... 图为一组拍摄于百年前的清朝末年百姓生活旧照,其中不但有晚清末年笑容甜美的恩爱夫妻留影,亦是可以一窥刨...
原创 清... 清朝最勤政皇帝,13年平均一天睡不到4小时,怀疑他14个儿女来历 中国封建制度的设定,皇帝拥有至高无...
原创 在... “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书》所载,时有阙略,然三代千...
原创 清... 古代,保护皇帝安全的人叫做御前侍卫,而负责整个皇宫安全的人又名“大内高手”。《三侠五义》里,南侠展昭...
原创 清... 清朝老照片,看起来五大三粗的大叔气势很霸气,他的坐姿很有古人内涵,手中的扇子证明了他的身份不是一般!...
原创 溥... 文|历史追不停 溥仪正在等公交车,一群老人突然跪地喊皇帝,他只说了一句话! 无疑,末代皇帝溥仪是一位...
如果清朝人口没有4亿多,会不会... 全文共1896字 | 阅读需8分钟 我国历朝从秦朝到明朝的人口,大体在5000万-8000万之间波动...
原创 他... 说起晚清的中兴名臣,大多数人都能说出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和左宗棠。但其实,除了曾国藩之外,另外的三...
原创 原... 民国时期,有个大军阀叫做张宗昌。此人字效坤,祖籍山东省掖县人,人送外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
原创 故... 故宫是一个中华民族引以为傲的地方,有着许多的世界之最,最为可贵的时,他历经六百多年的风雨,到现在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