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秦始皇嬴政长子,虽然秦始皇一生未立过皇后,但古代有“有嫡立嫡,无嫡立长”的传统,扶苏作为皇长子,是最接近帝国统治核心的人物,最终却失之交臂,自刎而死。
扶苏自刎而死
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志记载:扶苏死后,当地人感念其恩德,依山为他建造了一座坟墓。在今绥德县城的疏属山上,就有一座被称为“太子冢”的古墓,封土呈长方形,长30米、宽6米、高8米,墓边立有一块石碑,上刻“秦扶苏墓”四个大字。据附近居民说,这里就是扶苏的葬身之地。
秦扶苏墓
□扶苏为何葬在了千里之外的蛮荒之地?
司马迁《史记》记载:三十五年,秦始皇焚书坑儒。扶苏谏曰:天下初定,远方黔首未集,诸生皆诵法孔子,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怒,使扶苏北监蒙恬于上郡(今榆林市绥德县)。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出巡,归来途中意外得病,最后死于河北沙丘行宫。死前为玺书赐公子扶苏,要他与丧会咸阳而葬。但随行的太监赵高勾结丞相李斯,秘不发丧,还篡改秦始皇遗诏拥立了胡亥为继承人,以罪赐死公子扶苏、大将蒙恬。
扶苏墓前雕像
□扶苏为何傻傻不做任何反抗?
《资治通鉴》记载:扶苏接到秦始皇诏书,泣,入内舍,欲自杀。蒙恬曰:陛下居外,未立太子;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扶苏谓蒙恬曰:父赐子死,尚安复请。玄即自杀,没有作任何辩解与反抗。
扶苏墓封土堆
□扶苏若苟活或反抗,名不正,言不顺,师无名。
第一,秦始皇一生未立皇后,自然无嫡子(太子),扶苏虽贵为长子,但并非嫡子,秦始皇也一直未立他作太子。秦始皇遗诏虽被篡改,但已明确立了胡亥为太子,继承帝位。古代最讲究“三纲五常”,说的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怎能不亡?
扶苏剧照
第二,扶苏从小耳濡目染的是儒家思想,这与秦始皇本人以及多数朝臣的法家理念不相符合。就算扶苏不就地自杀,返回咸阳讨要说法,一个被赐死之人,又理念冲突、利益相左,定不会有人帮助扶苏说好话。扶苏最终的结局,恐怕也只有“束手待擒”、“引颈就戮”,这从后来秦二世屠戮自己的兄弟姐妹就能得出结论。
扶苏剧照
第三,扶苏若起兵反抗,引兵至咸阳,就会师出无名,极有可能半路就被消灭了。另外,驻守长城的军团没有皇帝的命令,是不可以随意调动的,否则北方的匈奴就会乘机南下,袭扰中原。扶苏长期监军,自然明白这个道理,他断然不会置国家利益于不顾。
扶苏剧照
其实,扶苏看得很透彻,此时的一切,都为时已晚,不是自己可以再左右。秦始皇遗诏,不过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一瞬间,扶苏拔剑自刎,追随父亲而去。
假如历史有假如,扶苏继承了帝位,以扶苏的人品性格,断不会有秦二世而亡的结局,说不定还能开创一番伟业。但后来的“汉唐盛世”也不会出现,中国2000年的历史将被改写!是好是坏,已不得而知。可惜,历史没有假如,只有结果,扶苏也只能永远躺那冰冷寒酸的坟墓中,任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