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红岩》的朋友,肯定对里面心狠手辣、杀人不眨眼的特务头子严醉恨得牙痒痒。严醉的原型就是军统“四大金刚”之一的沈醉,今天我们来看看这个军统头子不为人知的一面。
1
1914年,沈醉出生于一个地主家庭,家境不错的他从小学习成绩就不错,年少时还专门学了一阵拳脚功夫。1926年,在农民运动的影响下,他带着自己的同学回到家里,当着他父亲的面高喊“打倒土豪”,当然这也惹来了他父亲的一顿训斥。如果他这时候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去的话,也许很多事情都会被改变,可惜,他遇到的却是军统出身的余乐醒。
余乐醒是沈醉的姐夫,在他的安排下沈醉进入中华民族复兴社工作,所谓的民族复兴社其实就是军统的前身。后来凭着自身出色的办事能力,沈醉渐渐进入到戴笠的视野之中,在1933年的时候,戴笠亲自提拔沈醉担任上海法租界情报组组长,要知道当时法租界可是国民党情报组织的重中之重,从这不难看出戴笠对他的器重。
沈醉也没有让戴笠失望,在上海情报界很快就混出了名头。28岁时,沈醉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国民党内最年轻的少将。
1949年,卢汉宣布云南起义,当晚就把沈醉软禁在住处,后来沈醉主动书面动员特务人员听从卢汉的命令。之后沈醉被移交到功德林监狱,和杜聿明、王耀武他们成为狱友。在监狱里最让沈醉牵肠挂肚的就是远在香港的妻子,粟燕萍。
在他的日记里充满了对妻子的思念,粟燕萍的小名叫雪雪,沈醉的日记里每隔三四天就会提到一次雪雪的名字。可以说支持沈醉在功德林努力接受改造的动力就是粟燕萍。
2
沈醉和粟燕萍相遇在军统的特训班,18岁的粟燕萍一出现,沈醉就被她深深地吸引了。当时戴笠有明确规定,严禁学员间、师生间谈恋爱。当时的沈醉已经成为戴笠的左膀右臂,又有姐夫余乐醒帮着出主意,对外称和粟燕萍早就定下了娃娃亲,戴笠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有过多计较这门婚事。
解放前期,粟燕萍和他们的孩子在沈醉的安排下,提前到了香港,沈醉本想安排好云南的事务就去香港和妻子相聚,结果这一分别就是31年。
沈醉作为第二批特赦人员在1960年被释放,之后一直在政协做文史专员,还和末代皇帝溥仪成为同事。出狱后的沈醉一直没有放弃寻找自己的妻子,他多次拜托远在香港的朋友帮他联系妻子,直到1962年,沈醉才从朋友口中得知妻子的消息,之后还收到了妻子的来信,可是信中的内容却让这个曾经的军统头目泪流满面。
粟燕萍在信中提到,沈醉的母亲50年代已经在台湾去世,当初国民党一直对外宣称沈醉已经被解放军残忍杀害,还将沈醉的名字列入所谓的“忠良祠”,这是国民党的一贯做法,只要有机会肯定会想方设法抹黑共产党。蒋介石仅仅给了粟燕萍一点抚恤金,粟燕萍独自拉扯着几个孩子,在人生地不熟的香港怎么生活呢,最后无奈之下只得改嫁,重新找个依靠。
这个消息犹如晴天霹雳,差点把沈醉击倒,但是沈醉早已不是十多年前的那个心狠手辣的军统特务了。在功德林的十多年里,他积极接受改造教育,也明白自己曾经的所作所为是多么的可耻,现在的一切都是自己罪有应得。
再说妻子的改嫁也是认为自己已经死了,都是为了孩子们考虑,沈醉并没有责怪妻子,反而在给妻子的信中真诚的对她道歉,并衷心希望她能好好地生活下去。
3
1980年,在中央领导的安排下,沈醉来到香港再次见到了自己曾经牵挂了十多年的妻子,此时已经是花甲老人的沈醉郑重的向前妻道歉,“都是因为我的错误,让你这辈子没能过几天安稳日子”。
看着粟燕萍后来的丈夫,沈醉心里没有一点嫉妒和怨恨,反而对他充满了感激,他还把粟燕萍认作自己的妹妹,两个人重新成为家人。谁又能想到以前人见人怕的冷面阎罗现在也学会了体谅他人呢?没有党和国家的教育,也不会有现在的沈醉。
在香港仅仅待了20多天,沈醉就回到了北京,他的家他的心都在北京,是新中国给了他新的人生,他也用自己的后半生来弥补自己之前的错误,让更多的人能够以自己为戒,不要在人生的道路上做出错误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