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军令状,那便是用白纸黑字写下的保证书。做到了应该怎么样做不到又应该怎么样,在军规森严的军队里,可以说一旦立下军令状,那最后都应该按照军令状上的白纸黑字来执行。
就比如丢失街亭的马谡,因为他立下了军令状,所以当他丢失街亭后,按照他立下的军令状就得拖出去处斩。
没办法,毕竟白纸黑字上写着呢,正所谓军中无戏言,更何况是军令状呢?
同样的,赤壁之战中的关羽,也立下了军令状,同样的白纸黑字,但关羽最终却是啥事都没有。这不禁令人感慨,有后台跟没后台的相比,那就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
一,不杀关羽的原因
诸葛亮之所以派遣关羽前往华容道,那就是因为曹操还不能杀。当然了,也可以选择不派兵前往华容道,但这一行为必将引起东吴的不满,因此表面功夫还是得做的。
曹操是不能杀的,如果派别人去,最终把曹操放走,东吴得知后是一定会来讨个说法。因此要想放走曹操,又不让东吴来找麻烦,那就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而关羽无疑是最佳人选,这才被诸葛亮派往华容道。
这也就是说,诸葛亮一开始就没打算杀了关羽,只不过是为了给东吴做个样子。
当然了,排除这个原因,诸葛亮也杀不了关羽。
第一,关羽是刘备的二弟
刘备一开始创业,关羽就跟着四处征战、颠沛流离,可以说刘备一生吃过的苦关羽也都吃过,这份感情可不是后期加入的诸葛亮能相比的。
不说刘备同不同意处斩关羽,诸葛亮也不会下这个命令,因为他知道一旦自己真的处斩关羽,那他和刘备的关系必将出现裂痕。而且再怎么说,关羽和刘备是一家人,他诸葛亮只是一个打工的。
第二,关羽手握重兵,是刘备阵营的第二号人物
是的,刘备阵营的第二号人物是关羽,并不是诸葛亮。毕竟诸葛亮只是一个军师,就是一个参谋,平日里给刘备出谋划策,至于刘备听不听那还不好讲。
而关羽,武艺超群,手中又拥有军队,刘备阵营中绝大多数人都得恭恭敬敬的尊称一声关二爷。诸葛亮要真的把关羽砍了,那不仅是他和刘备之间关系出现裂痕,和其他人的关系也得出现矛盾。
第三,局势未稳,刘备阵营不能没有关羽
虽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损失惨重,但是再怎么说也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而且旁边还有东吴的虎视眈眈。
另外刘备想要扩张,人才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身经百战的武将,他还得需要关羽这样的猛将征战天下、扩充兵马呢。
权衡利弊之下,军令状不过就是一张纸而已,怎么能真的把关羽杀了呢?
二,杀马谡的原因
赤壁之战中,曹操是绝对不能杀的,但是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街亭是绝对不能丢的。
事实上也证明,司马懿占领街亭后,诸葛亮只能选择撤退,放弃之前的全部战果,这也就导致不杀马谡,那实在是无法堵住众人之口。
而且,马谡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当时他在蜀汉中的地位,跟关二爷是完全无法相比的。
首先,马谡只是个参军,也就是个随军参谋,身份、地位和权力,都只能说是一般。让一个参军带领两万兵马镇守街亭,这已经是破格提拔,如果不杀的话,军规军纪便会成为摆设。
另外,蜀汉当时虽说缺乏人才,但各个部门都有要人掌控,可以说多一个马谡不多,少一个马谡不少,再加上诸葛亮当时身体健康,自己都能处理很多事情,因此马谡这个人才也无法对蜀汉产生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了,也有另一种可能,是因为诸葛亮又收了姜维这个徒弟。要知道诸葛亮是把马谡当做徒弟,或者说是接班人培养的。但现在有了更好的选择,诸葛亮完全可以放弃大号,再重新培养一个小号。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时候的诸葛亮,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蜀汉第一号人物,即便是刘禅都得尊称一声“亚父”,即便是托孤大臣李严,诸葛亮都可以将其罢黜为庶民,早已不是华容道之时,没有实权的军师了。
三,论后台的重要性
归根结底,有没有后台,那真的是太重要了。
关羽的后台是刘备,作为给刘备打工的诸葛亮,自然不能得罪自家老板。
而马谡的后台,真要说的话那就是诸葛亮。平日里大家会因为诸葛亮给马谡面子,但是当诸葛亮都放弃马谡,那马谡还能依靠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