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接触到从辛亥革命到民国易帜的那段历史时,我们总是会不断遇到谭延闿这个人。虽然听着有些陌生,但其实在当时是显赫一时的人物,而且只要一提到关于他的两件事情,大家应该能猜出来这个人在那段历史中扮演着怎样的重要角色了!
第一件事,他与宋美龄一度产生过暧昧情愫,因为孙中山对他十分器重,所以就想让宋美龄嫁给他,但是这位大才子却委婉地拒绝了孙中山的好意;第二件事,他曾经推让黄埔军校校长一职,因为他才华横溢,又精通政治,所以在黄埔军校的校长人选上,孙中山是曾经考虑过谭延闿的,但是他再一次地拒绝了孙中山。这两次拒绝毫无疑问地都成就了另一个人,他就是蒋介石。
拒绝宋美龄,他将美人让给了蒋介石,拒绝黄埔军校校长一职,他把江山也让给了蒋介石。从历史来看,宋美龄和黄埔军校都直接地成就了蒋介石的仕途。可以说,如果没有谭延闿的两次拒绝,那么蒋介石的命运,甚至可能整个中华民国的命运都会跟着改变。在历史的大洋中,谭延闿就扮演了一只可以影响历史进程的蝴蝶,他扇了两下翅膀,整个民国史就跟着震了一震。
那么今天小编就带领着大家一起走近谭延闿的世界吧!在故事开始之前,各位客官们不妨先点一下关注,这样既不会使之前的故事丢失,也不会错过之后的精彩内容哦。
少年有为
谭延闿在辛亥革命爆发时就已经当上了湖南军政府的都督,到了国民党北伐战争以后,他一度当上了国民党主席一职,虽然没有真正的大权在握,但也是享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关于谭延闿的评价,当时的民国上流对他有着很有趣的称谓。有人称他为“药中甘草”,也有人称他是八面玲珑的“水晶球”,甚至还有人称他为“民国完人”。当然,这些有的是说他的重要作用,有的是讲他的行事风格,有的或许可能只是一种溢美之词。
虽然在整体评价上,可能会有些争议和偏差的地方。但是要论才气,当时的人见了他基本都要竖起一根大拇指。这是因为,当年谭延闿在参加清政府的会试时,取得过第一名的成绩,这第一名便称作为会元。放到今天与我们的省状元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最主要的是,谭延闿的书法造诣极佳,一度有着“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的称谓。接下来,我们讲一讲谭延闿在年轻时是怎样平步青云的。
1880年,谭延闿出生于一个地地道道的书香官宦世家。他的祖上都是在朝为官,而且都是政府大员要员。父亲在咸丰六年,中了进士,后来担任过吏部尚书,陕甘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可谓是身份显赫,风光无二。所以谭延闿从小就在这样极为优渥的环境下长大,家里很重视对他的教育。而且他还天赋极高,聪颖好学。
5岁的时候,他入私塾读书,年纪轻轻就能写得一手刚劲秀丽的好字。就连当朝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也曾经给他的父亲写信夸赞过他的书法:“三令郎,伟器也,笔力可以扛鼎”。后来的剧本果真按照翁同龢预料的那样发展,这位少年天才13岁中秀才,22岁中举人,24岁参加会试拿到了第一名的成绩。后来参加殿试,皇帝亲自考核后,赐进士出身。谭延闿虽然在皇帝的面试中,没有取得像会试一样的好成绩,但是也算没有辜负家庭的厚望。
而且,谭延闿不仅给自己争了光,也给自己的家乡湖南挣了光。因为当时湖南虽然多出名臣良将,但是在科举考试这一主流晋升渠道上,始终难以崭露头角。谭延闿这次高中会元,也算是弥补了一点湖南人心中的遗憾。即便没有高中状元,也足以慰藉人心。
谭延闿中进士的这一年是1904年,当年与他同时高中的还有许多后来有名的大人物。例如沈钧儒、汤化龙、蒲殿俊等等。不幸的是,就在谭延闿刚刚点进翰林的时候,家里父亲却去世了。谭延闿只能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回到家中为父守丧。
参加起义活动
谭延闿回到湖南后不久,就赶上了黄兴等人在长沙秘密筹划起义的事情。但后来因为消息泄漏,当时的湖南巡抚便下令秘密抓捕黄兴、宋教仁等革命分子。谭延闿知道这个消息后,十分担忧革命义士们的安危。于是,他就忙着在外面运作。一方面请负责抓捕的官员们吃饭,替黄兴和宋教仁等人说了很多好话,拖住这些官员们的办案时间,另一方面抓紧时间通知了黄兴等人要躲起来。后来他又帮助打点关系,送他们离开长沙前往了日本避难。
等到了清廷预备立宪的时候,谭延闿被推举为湖南咨议局的议长,成为了当时立宪运动的领导人之一。1911年,清政府已是风雨飘摇,无力支撑。适逢皇族内阁提出了“铁路国有化”的政策,但是举国哗然,谭延闿也参与其中成为了“保路运动”的活跃人物之一,曾经数次奔走与北京各地。
武昌起义爆发后,湖南的革命党人也迅速响应,他们想到的在湖南首先要争取的几个人里面就有谭延闿的影子。起初谭延闿对此并没有很大的热情,但是随着革命热火的熊熊烈烈之势,谭延闿看清了大局已定,革命势不可挡,于是便答应了革命党人的请求,出任了民政部长,并且迅速组建了湖南省临时参议院,谭延闿担任参议员议长。后来不久,湖南发生了一场政变,当时负责拉拢谭延闿的两位革命党人焦达峰和陈作荣被杀害,此后谭延闿在湖南一家独大。
所以当时就有人怀疑,这场政变的幕后指使就是谭延闿,原因是他不想受到革命党的掣肘,便组织了这场政变。但是这些也基本都是猜想而已,并没有证据表明谭延闿指使人发动了政变,虽然他是最大的受益者,但也不能就此推断他就是幕后的黑手。
政变之后,谭延闿被推选为了湖南省的都督,掌握了湖南的军政大权。为此他还电报黄兴:“焦、陈被杀,实在痛惜。群龙无首,被迫承乏,请即派专员接替”。黄兴看了电报以后,只是嘱托谭延闿要维持好湖南大局,并没有真的派往新的领导人,对于湖南的政变,黄兴也没有去怀疑谭延闿。
据一些人的回忆说,当时谭延闿被推举为都督时的情节还挺富有戏剧性。一群大兵叫嚷嚷地涌入了谭延闿的家中,进了门就大喊:“谁是谭延闿?”谭延闿一介书生,虽然也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但是还是不由得被吓得面如土色。士兵的领土要他前往都督府,还不容谭延闿回答,他就被这些士兵们架入了轿子,抬走了。到了都督府之后,谭延闿才知道,不是祸水而是福报。他要做都督了,而且不允许拒绝。
谭延闿于是答应下来,做都督可以,但是必须要提几个条件。一是厚葬焦达峰和陈作新,因为他们是革命元勋;二是军人必须要听从指挥,服从纪律不能随意妄为;第三点竟然是他要回家请示母亲能不能做这个都督。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谭延闿也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孝子,对于母亲的话他向来是言听计从。母亲让他干什么,他就会干什么。
细细回看,谭延闿的这段推辞都督一职是不是有些熟悉呢?我们总能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去联想到陈桥兵变时的黄袍加身,那么谭延闿版的“黄袍加身”是一出自导自演的大戏还是真的迫不得已呢?其中的真相,或许只有谭延闿自己知道。
与宋美龄的故事
谭延闿的母亲是一个小妾,所以在他母亲去世的时候,按照谭家的规矩小妾在去世出殡进入祠堂的时候,不能走大门,只能走侧门。当时,谭延闿想让母亲走大门,但是却遭到了阻拦。这一举彻底激怒了这个对母亲十分敬重的孝子,他马上躺在了母亲的棺椁上,然后大声喊着,我谭延闿已死,抬我出殡。族人们面面相觑,也拿他没办法,所以便让他的母亲从大门抬了出去。
母亲身为小妾的命运影响了谭延闿一生的婚姻观,因为母亲他可能已经思考了太多太多,所以在母亲去世之后,他发誓绝不纳妾。而且在妻子去世以后,他也绝不续弦。
他妻子去世时,谭延闿年仅40岁,正值壮年。所以有很多亲朋都劝他续弦,也有不少人从中牵线搭桥,希望能为他寻得一个温柔之乡。孙中山先生也是其中的一位。
孙中山与谭延闿早就相识,而且是很好的朋友。孙中山不仅赏识他的才华,而且对他也是十分信任。因为在早年,孙中山遭难的时候,谭延闿曾经出手相助。所以孙中山一直想找机会报答这位朋友当年的恩情,同时也希望与他增进感情,共谋大业。
恰逢此时,宋美龄学成归来,也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看着自己的小姨子有那么多追求的人,孙中山也许是有了“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念头,于是就想撮合宋美龄和谭延闿在一起。
不过谭延闿这边,对于续弦是没有丝毫的兴趣。他常常哀悼自己的妻子,也常常把两句诗挂在嘴边:“故人恩义重,不忍更双飞”。他希望以此来委婉地表达自己对续弦的态度。
孙中山在撮合他们两个的路上,却是下足了功夫。他先是跟宋母和宋家的人挨个商量,请得他们的应允,然后又多次找到谭延闿苦口婆心地劝他。但谭延闿一心就坚定自己的誓言,坚持不为所动。
所以他就想了一个既不伤害宋家的感情,又能保住宋美龄自尊的方法。他准备了厚礼,来到了宋家。面对宋母,他郑重地磕了响头,然后认了干娘,如此一来,宋美龄便成了他的干妹妹,也就没有结婚续弦那一说了。
这一举,让孙中山也无话可说。他知道谭延闿已经铁了心不再续新,所以此后也就没有再提续弦的事情了。不过对于谭延闿的信任,孙中山却是一点没少。当初黄埔军校初建之时,需要一个校长。这个时候,孙中山便犯了难。因为这所军校关乎着北伐的胜利与否,甚至关乎着中国革命的成败得失。所以在校长人选上,他慎之又慎。
他曾经有过让谭延闿担任校长的念头,因为谭延闿当时在国民党内部确实是属于比较有威望,也有文化能够带领一所学校。但是谭延闿知道这件事后,又一次拒绝了孙中山,他觉得这样的重担自己不能胜任。面对谭延闿的推辞,孙中山也不好多做强求,于是就又思考了其他人选。后来,这个天大的机会才得以砸到了蒋介石的头上。但蒋介石不单单这个事情上要感谢谭延闿,在后来追求宋美龄的过程中,谭延闿也帮了他不少的忙。
谭延闿认了宋母做干娘以后,与宋家的关系也一日比一日好。宋美龄对这个干哥哥不仅没有抵触,反而十分信任,甚至比对他的亲哥哥宋子文还要亲昵。当是蒋介石对宋美龄仰慕已久,多次追求都没有结果,主要是因为宋家人的反对。
后来,谭延闿为了帮助自己的干妹妹能够喜得良缘,便出面去说服宋子文和宋庆龄。所以在蒋介石与宋美龄完婚的那一天,谭延闿的身份不是家属而是“大媒”。曾经拒绝了不少人给他牵线搭桥的谭延闿,为了宋美龄,自己也做起了一个媒人。所以他与宋美龄之间的“兄妹情义”或者是说其他的感情也好,也被传作一段佳话。
宋美龄也没有辜负这位哥哥,对他的事情也非常上心。1930年,谭延闿病危,临终前他嘱托宋美龄照顾自己的女儿,并且为她挑选一位如意郎君。宋美龄经过再三挑选,最后把谭延闿的女儿谭祥嫁给了陈诚。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到此结束了,我们后会有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