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能有多伟大,或许可以在白求恩的身上找到答案。
这个自幼就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加拿大人,在看到因受伤而得不到及时救助的红军之时,便毅然决然地离开了自己的家乡,来到了这片被日本人残暴侵略的土地,而这一来便再也没有回去过。
1939年,白求恩生命垂危之际,强撑着病体写了一份遗书,并且将自己所有的遗物都分给了别人,还千叮咛万嘱咐聂荣臻千万不要到这些地方去买药。
白求恩的遗书上究竟写了什么?这些不能买药的地方又是哪里呢?
一、白求恩的遗书
1939年10月,中国的天气变得越发寒冷,日军为了能够挫一挫我军势如破竹的士气,决定在我军没有任何准备的情况下,开启大规模的冬季扫荡计划。
这则消息对于在战地医院里忙碌的白求恩来说可谓是晴天霹雳,医院里躺着无数伤员,然而药物却少得可怜。
陪伴在白求恩身边的聂荣臻得知消息立刻找到他,希望白求恩能够立刻离开这片危险的土地,然而白求恩仅仅是看了聂荣臻一眼,便继续投入到工作当中。
白求恩对聂荣臻说:自己绝不能在这个关键时刻离开部队,等到战争正式结束之后,他再转移到安全的地方。
战争打响之处乃是一个小小的村落,在一次小规模的对战结束之后,战地医院的其他工作者便抬着一名伤员跑到了手术室。
白求恩像往常一样为伤员做手术,却不想在过程当中他的左手中指被手术刀刺破,没过多久,白求恩这根被刺破的手指便开始肿胀发炎,然而当时的战争过于惨烈,白求恩根本没有任何时间来处理自己受伤的手指。
11月1日,一位患有烈性传染疾病的伤员被抬到了战地医院,为了能够与死神争夺生命,白求恩在没有手术专用的橡皮手套的情况下,坚持做完了这场手术。
然而白求恩那根受伤的手指也因此感染了致命的细菌,没过多久,白求恩的手指便开始恶化,不仅肿胀疼痛,还出现了恶性发炎的现象。
可是在这种情况下,白求恩仍旧没有放下手中的工作,尽管聂荣臻万番请求,白求恩仍旧坚持工作。
在白求恩手指恶化的第10天,他感到头疼剧,突然间便昏迷不醒,聂荣臻见此状况,立刻下令将白求恩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对其进行相应的治疗。
然而当医生赶来时,却发现唯一能够留住白求恩的性命便是切除他的左臂。
白求恩听到医生的诊断却笑了笑,他自知那种致病的细菌已经融入到自己的血液当中,就算是牺牲两个手臂也无济于事。白求恩拒绝了医生的治疗方案,表示自己想要一个人好好地待一会儿。
就这样,白求恩在病房里躺了一天一夜,直至第2天时,白求恩感到身体乏得厉害,然而他却有很多事还没有处理好。
白求恩对身边照顾自己的小军人说,希望他能给自己笔和纸,称自己有一些话想要说给聂荣臻听。
在白求恩的遗书当中,他表示自己非常幸运,也非常快乐能够来到中国,在自己死后,白求恩希望聂荣臻可以将他在中国的相片、日记、文件以及相关的军事故事片邮回到加拿大。
那里有自己的朋友,他会把这些资料拍成一个电影,让更多人知道中国是多么的不容易,日军是多么的残忍。
在来到中国的这些日子里,白求恩也有了一定的“积蓄”,虽然这些“积蓄”在旁人眼中看起来微不足道,但对于白求恩来说,却有着极为特殊的意义。
白求恩将自己的两张行军床以及英国皮鞋留给了聂荣臻,将所有的医疗设备留给了杜医生,其中还有白求恩从加拿大带来的一些医学书籍以及小闹钟,他想把这些有用的东西留给卫生学校的孩子们。
白求恩还在遗书里对聂荣臻嘱咐道,以后买药千万不要去保定、天津、北平一带,那里的药物价格更高,但质量却和上海香港的一样。
还有,白求恩最不舍得的人便是他还在加拿大的前妻,自己当初离开加拿大,却没有顾及前妻在加拿大的生活。
白求恩希望在自己死后,聂荣臻可以代替自己向国际援华委员会申请一笔生活用款,然后再将这笔钱交给自己的前妻。
白求恩称自己从未想过让前妻明白他心中的信念,前妻想要提出离婚的要求,他也是可以理解的。
白求恩不知道妻子是否在嫁,也不知道妻子在心中是否埋怨着自己,但他还是想要在最后的时间里为妻子做点什么,或许只有这样,才能让妻子感受到自己对于她的不舍以及爱意,虽然这份情感来得有些迟了。
在写完这封遗书之后,白求恩便筋疲力尽地躺在了自己的病床上,一直陪伴在他身边的军人看出了白求恩的疲惫,白求恩对军人说:“我身体好些了,你快去休息。”
然而这么蹩脚的谎言是骗不了这位小军人的,小军人执拗地站在白求恩的身边,灵动的眼睛当中饱含着热泪,或许在小军人的眼中,只要自己再坚持一会,白医生就能在多活一会。
然而白求恩是真的累了,他对小军人说:“小鬼,你看了我这么长时间也累了,快去休息一会吧,我的病真的好些了。”
可当小军人真正转身离开时,白求恩却疲惫地闭上了双眼。
1939年11月12日早上5:20,医院的护士发现白求恩的心脏已经停止了跳动,而那一年,白求恩只有49岁。
而聂荣臻收到白求恩的遗书以及交给他的信物之时,心中更是泛起了苦涩。他的思绪也不禁回到了这个加拿大人来到中国的那些日子。
二、中国的救命稻草
1935年,刚刚加入加拿大共产党的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了中国的这片土地上,那时的白求恩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通过高超的医术来拯救更多的中国人以及受伤的红军战士。
当白求恩刚踏入中国的这片土地时,心中充满了敬畏,他不知道自己在这片土地上将经历怎样的故事,也不知道会认识怎样的人。
就在白求恩内心彷徨之际,他遇见了自己一生当中最为珍贵的知己,那便是聂荣臻将军。当聂荣臻将军得知白求恩的到来时,他更是兴奋地骑着快马从外面赶回了军营。
而白求恩在看到聂荣臻的那一刻,也同样是欣喜的,他走上前去向聂荣臻将军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然后就问自己要去哪里工作。
聂荣臻将军紧紧的握着白求恩的手,他告诉白求恩:“你要好好的休息一下,在熟悉了周围的环境之后再做打算。”
然而白求恩却拒绝了聂荣臻将军的建议,他当即表示自己来到中国就是为了参加革命,如今前方战事紧急,自己又怎么能休息呢?
聂荣臻将军看白求恩如此执着,便邀请他来到战地医院先看一看。
一开始,白求恩对中国的医疗技术是抱有一定期待的,然而当他真正地看到周围环境之时,却大吃一惊,医院里不仅技术落后,物资匮乏,还没有充足的人手,完全没有正规医院的样子,这种状况对于整支队伍来说简直是惨不忍睹。
白求恩经过了一番思虑,随后找到了聂荣臻,他表示自己想要在中国建立一个规范的医院。
聂荣臻从未听过这样的请求,一时之间也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他决定先向上级请示,如果上级批准的话,他便立刻帮助白求恩在中国建立一所规范的战地医院。
令聂荣臻未曾料到的是,上级组织完全同意白求恩的意见,随后更是为白求恩派来了专业的人手,帮助他完成工作。
就这样,在众人的齐心协力之下,中国终于拥有了一家规范的战地医院。
作为拥有超高医学技术的专业人员,白求恩不仅充当起了医生的角色,还担任起了老师,白天他认真工作,晚上还要教导周围的学生学习相关的医学知识。
白求恩的辛苦付出还远不止此,他不仅对中国授之以渔,还将自己所看到的一切写成书信,邮给国外的记者,以此来谴责日本嚣张跋扈的行径以及他们丑恶的嘴脸。
白求恩时常鼓励年轻的共产党员,称只要他们坚定信心坚持自我,就一定可以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中国带来重生的希望。
渐渐地,白求恩与聂荣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闲暇时光,两个人更是凑到一起来谈革命理想。
聂荣臻考虑到白求恩是外国人,可能吃不惯中国的食物,所以还专门请了几个会做西餐的师傅来为白求恩准备吃食。
聂荣臻所做的一切让白求恩感动不已,而在白求恩的心中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要帮助中国摆脱困境的念头。
或许是因为白求恩的无私付出,他不仅仅是红军战士们的救命恩人,更是整个中国的救命稻草。
1939年7月,白求恩所在的战地医院遭遇了连续十几天的特大暴雨侵袭,其周围的河流水位更是猛增,已经到了威胁百姓生命的地步。
那时的白求恩不仅让周围村子里的村民来到自己所在的战地医院避难,还冒着危险和其他战士一样将物资运送到安全的地方。
当医院里的几个老乡得知白求恩要如此冒险之时,更是死死地抱着他的大腿,不让白求恩冲上前去。然而白求恩却说,自己和他们没有什么区别,自己的生命也和他们一样平等。
三、白求恩精神
白求恩医生的葬礼是在晋察冀举办的,而主持他葬礼的人便是其生前的挚友聂荣臻将军。
当天,军队里的所有战士都聚在了一起,那些在战场上不怕枪不怕炮的汉子们竟然个个泣不成声。
两位战士将毛主席亲自为白求恩医生所写的挽联挂在了灵堂之上,其他人则站在了一起,为白求恩医生默哀送别。
在葬礼结束之后,战地医生的护士为白求恩医生洗净了身子,换上了一件崭新的军装。他们小心翼翼地抬着白求恩医生的身体,将他轻轻地放在棺椁内,然而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白求恩医生却只能拥有一块没有名字的墓碑。
1940年,中日战争有所平稳,战士们在组织的要求之下,将白求恩医生的遗体护送到了安全的地方。
百姓实在是太不舍得白求恩医生了,他们找到聂荣臻将军,希望能够在白求恩医生的墓碑上画上他的画像,这样才能让白求恩医生的样貌永远的留在人间。
1960年,白求恩的好朋友凯瑟琳来到了中国,她靠着自己的记忆,走上了那条她曾经熟悉无比的路线。
凯瑟琳来到白求恩医生的墓前,她饱含热泪,深情地望着白求恩医生墓碑上的画像,随后拿上鲜花并在坟墓上撒了一把加拿大的泥土。
凯瑟琳告诉聂荣臻将军,虽然白医生再也回不了加拿大,但加拿大的百姓却永远地记着他,白求恩医生的事迹传回到加拿大后,也成为了加拿大民众心中的神。
1976年3月,加拿大政府将白求恩医生所降生的木屋买了下来,并将它建成了白求恩纪念馆,以此来纪念这位具有历史意义的加拿大人。
白求恩医生生前说过这样一段话:“我拒绝生活在一个充满屠杀以及腐败的世界当中。面对这些贪得无厌的无耻之徒,只要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还有着流血的伤口,那我自己的内心也不会得到一刻的安宁。”是啊,白求恩医生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换取了中国的进步,这样的白求恩精神时至今日仍就影响着千千万万个中国人。
结语
什么是无私的人,怎样的人算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白求恩医生的身上可以得到最明显的体现。
白求恩医生对于工作的负责,对于百姓的热忱,是每一位年轻人都应该学习以及继承的。
现如今,无数怀揣着医学梦想的学子们来到了医学的殿堂,他们背负着像白求恩医生生前一样的志向,救死扶伤与死神争夺生命。
或许这便是白求恩精神的继承以及传递,而中国也没有辜负白求恩医生的期盼,也变得越来越好,而以后,也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