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清朝官位品级分明,但从一品的提督,地位还不如正二品巡抚?
迪丽瓦拉
2025-07-09 19:04:06
0

前言

在清朝的官场体系中,官位品级分明,一品、二品的差距本应明确。然而,这个官场规则似乎在一些职位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差。令人疑惑的是,为何一些提督,虽然官位属于一品,却在地位上不及正二品的巡抚?

本文将引领读者探寻这一官场现象的奥秘,揭示为何一些官员尽管身居一品之位,却在地位和权势上输给了二品的巡抚。这或许是官场游戏中的一抹亮色,也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官场规则的错位还是深谋远虑的智慧之举?

一、九品十八级下,提督依旧居上

清朝沿袭明制,实行九品十八级的官阶制度。品级越高者,权力自然越大,这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缘由。在这个体系下,正二品的巡抚与从一品的提督,后者明显占上风。提督高踞从一品之列,不仅代表着显赫的官位,更说明他力主军政大事。

提督之职,主要负责省内军政要务。他手握重兵,可以随意调动各州县的武官。此外,还能指挥驻防部队,有事还可随时调动兵马。这样的权力,似乎远非巡抚可比。

再想想巡抚的职责,无非是处理民政事务,如吏治、刑狱、漕运等。权责再广,毕竟也只能处理些文书公文。面对高踞省内的武官提督,巡抚理应退让三分,甚至唯命是从。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官职本无从比较。提督主军政,巡抚主民政,各司其职。论资历,提督更高;论权力,提督更大。

在清初这类尚武的年代,提督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他们出身名门望族,世代相承;又或者参与平定战乱,立下汗马功劳。如此显赫的提督之位,让巡抚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之抗衡。

这时候的巡抚只能谨小慎微,生怕得罪了身后的武将。提督有意焉哉,巡抚都得赔上笑脸。否则提督稍一动怒,立时便能以武力制衡文官系统。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提督会如此骄纵跋扈。

二、文盛武衰之秋,巡抚乘时扭转乾坤

然而,万变的世道总在悄然转变。清朝中期步入和平之后,重文轻武之势渐露。原本威风八面的提督,也逐渐丧失声势。这一时期,满清政权初步巩固,军功武勋渐不如往日看重。取而代之的,是文臣治国的理念。武将们再也无法擅权专断如初期那般。他们只能看着文官重新崛起,自己的地位却日益降低。

其中则以心腹重臣巡抚最甚。这些巡抚多是深得皇帝宠信,连带地位也日益提高。更为要命的是,偏偏又逢其时而兴的种种新政,使巡抚得以对提督纵横驰骋:

例如五年一度的军政考核,所有的武官必须接受文官的监察。考核不佳者,提督也难逃黜降厄运。这无疑给予巡抚可乘之机,有恃无恐地踩在提督头上。再加之无期的密考机制,巡抚得以随时向皇帝捅话,耳语蜚语。提督再大的权力,也抵挡不住这无孔不入的监视。稍有不慎,恐怕立时被巡抚抓住痛脚。

就连性情最为刚烈的武将,也不敢在此时兴风作浪。只因巡抚手中的笔杆子过于锋利,稍一击打可能让提督命丧黄泉。这种文攻武守的局面,无疑是提督的噩梦。

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武官提督正逐步被文官巡抚反超的态势。提督还来不及反应,自己已然沦为羔羊,任人宰割。这也就是“官大一级”之说在此刻土崩瓦解的真正原因。

三、乾隆新政后,巡抚手握提督生杀大权

权力天平的剧变,最终在乾隆时期达到高潮。这一时期实行的“年终密考”新政,使提督彻底被巡抚牢牢掌控在鼓掌之间。年终密考,是皇上为了监督官场风气而设的新制度。然其中的奥妙在于,这次监督竟是由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进行的。

当权者总是善于从根源上侵蚀他人的权力。这种倒排的监考制度,无异于直接将武官的权力交到文官手上。以前还有那么一点点自主权的提督,现在每一个举措都要受制于巡抚的刁难。否则等着他的,只有铺天盖地而来的弹劾奏折。这无异于将提督的性命掌控在巡抚手中!提督再有不满,也只能偃旗息鼓,唯命是从。

此后清朝中央栽下一批批心腹巡抚,使其成为地方上的扳手。提督即便官阶最高,面对巡抚也不得不收起锐气,小心翼翼。否则稍有不慎,恐怕难逃灭顶之灾。

这等地位颠倒,已至提督寝食难安的地步。他们深感忌惮的正二品巡抚,现在已经能随意捏弄自己的命门了!武将也会变得战战兢兢,这般反转令人匪夷所思。

由此足见,乾隆新政后,提督对巡抚几乎是捧在手心里生怕摔了。再也无“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回事,取而代之的是巡抚手握提督的性命大权。提督想要捞取任何好处,都必须处处讨巡抚欢心。

四、武断长久难制文之盛

想当初,那些意气风发、威风八面的提督们,又岂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会如此憋屈?不过话又说回来,武断长久难制文之盛,这早已历历在目。

古往今来,最初建功立业的武将们,常常会在朝局稳定后遭到压制。取而代之的则是深谙权谋、心细如发的文士们。以文制武,渐成定局。提督与巡抚的反转也不过遵循这条潮流而已。

就像满清中期,皇权一旦巩固,武将与皇帝的共生关系也不再。相反地,皇帝更需要忠心耿耿的文臣当自己的心腹。这些心腹与皇帝之间利益一致,自会压制武将权力。

如此循环往复,武断文治,文盛武衰。提督与巡抚的关系转变,或许也正应了这条通识。最后换一问,权力的天平向何方倾斜?官衔高低似乎并不代表一切。而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永远来自于那片禁忌区域。

结语:皇权运筹,始终把握大局

层出不穷的乾坤倒转,权力天平的起伏博弈,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皇权在运筹帷幄。武将辅助皇帝夺得天下,文臣则巩固皇权、推行皇治。拔苗助长的武将被几番压制,也正应了皇权的需要。

巡抚监督提督,提督处处忌惮巡抚。两者你争我斗,却也让皇上能牢牢掌控局势。提督不敢造次,巡抚只忠于一人,于皇权运转大有裨益。

种种典型事件,无不印证了这层关联。表面看是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实则皇上始终把握着全局。这才是权力天平最终指向的终极答案。扪心自问,这离奇变化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权力的天平向何方倾斜?想来不言自明。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成...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韩信之死,是萧何不够朋友、不讲情义吗?不,这恰恰是萧何并不矛盾、前后一致的行...
原创 他... “奋起千钧棒,砸烂耿金章”,上世纪60年代末的上海街头,这样的标语随处可见。 耿金章,是四人帮“王洪...
原创 东... 南北朝时期我国南方政权更替频繁,而在每次改朝换代的时候,前朝皇室几乎无一例外均被彻底清洗。 引领这种...
原创 关... 关羽,三国演义中的一位传奇武将,他的生平充满了忠诚与悲剧的故事,至今仍然深受作者和世人的喜爱。其中,...
意大利考古专家:意中世界文化遗... 多名意大利考古专家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意大利和中国应继续围绕世界文化遗产开展合作,帮助两...
原创 南... 南北分治:齐主挈冯淑妃出猎,周主下令两次退兵 既入齐境,周主即下令军中,禁止伐树践禾,违令即斩。进...
原创 1... 1963年12月-1964年2月,周总理受邀访问非洲十国。 就在访问加纳前一个星期,加纳总统恩克鲁...
原创 教... 在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丰富烟云中,南宋时期儒家学派的巅峰代表——朱熹,可谓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文学巨擘。他...
原创 武...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这个身份,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绝对够得上智慧超群,无人能及了。 而且...
原创 关... 自白衣渡江后,蜀汉集团不但失去战略要地荆州,连大将军关云长也身首异处,荆州一战不可谓不惨烈。关羽败走...
修旧如故,周公馆重新面向公众开... 今年是周恩来 总理诞辰126周年 周恩来的一生与 上海有着特殊的联结 位于黄浦区思南路73号的 一幢...
原创 一... 一、董卓军事集团的形成 董卓本是陇西豪强,据《后汉书》记载: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也。性粗猛有谋...
一个人 一个故事 看孔雀河数十... 摄于1974年的库尔勒市人民商场及大十字旧址。左起为人民商场、团结市场、供销社、青年照相馆。孙国际 ...
原创 柏... 在柏林战役爆发时,德国还能够调动数百万的军队。苏联如果不能迅速攻占柏林,希特勒可能会调动更多的部队增...
原创 大... 大唐王朝兴衰近三百年,期间涌现了八位皇后,她们的命运坎坷,几乎无一善终。 在历史长河中,皇后的地位...
南朝鲜已变成暗无天日的人间地狱... 1974年7月28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成都部队某团理论骨干朝气蓬勃 刻苦学习革命理论 宣讲儒法斗争历...
原创 他... 他让红六军团损失过半,因为抗战作出重大贡献,去世后被我军敬重 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原创 美... #优质作者榜# 美国作为一个超级强国,至今为止中国还不能超越其强大。 但随着中国的发展,美国对中国的...
原创 西... 1947年3月,胡宗南率领25万大军分两路进攻延安,我军当时在陕北的野战部队和地方武装仅2.6万余人...
原创 志... 抗美援朝作为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参与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其对于我国的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在战争中涌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