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清朝的官场体系中,官位品级分明,一品、二品的差距本应明确。然而,这个官场规则似乎在一些职位上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反差。令人疑惑的是,为何一些提督,虽然官位属于一品,却在地位上不及正二品的巡抚?
本文将引领读者探寻这一官场现象的奥秘,揭示为何一些官员尽管身居一品之位,却在地位和权势上输给了二品的巡抚。这或许是官场游戏中的一抹亮色,也让人不禁好奇,这究竟是官场规则的错位还是深谋远虑的智慧之举?
一、九品十八级下,提督依旧居上
清朝沿袭明制,实行九品十八级的官阶制度。品级越高者,权力自然越大,这就是“官大一级压死人”的缘由。在这个体系下,正二品的巡抚与从一品的提督,后者明显占上风。提督高踞从一品之列,不仅代表着显赫的官位,更说明他力主军政大事。
提督之职,主要负责省内军政要务。他手握重兵,可以随意调动各州县的武官。此外,还能指挥驻防部队,有事还可随时调动兵马。这样的权力,似乎远非巡抚可比。
再想想巡抚的职责,无非是处理民政事务,如吏治、刑狱、漕运等。权责再广,毕竟也只能处理些文书公文。面对高踞省内的武官提督,巡抚理应退让三分,甚至唯命是从。由此可以看出,这两个官职本无从比较。提督主军政,巡抚主民政,各司其职。论资历,提督更高;论权力,提督更大。
在清初这类尚武的年代,提督的地位更是如日中天。他们出身名门望族,世代相承;又或者参与平定战乱,立下汗马功劳。如此显赫的提督之位,让巡抚无论如何也无法与之抗衡。
这时候的巡抚只能谨小慎微,生怕得罪了身后的武将。提督有意焉哉,巡抚都得赔上笑脸。否则提督稍一动怒,立时便能以武力制衡文官系统。这也从一个侧面解释了为何提督会如此骄纵跋扈。
二、文盛武衰之秋,巡抚乘时扭转乾坤
然而,万变的世道总在悄然转变。清朝中期步入和平之后,重文轻武之势渐露。原本威风八面的提督,也逐渐丧失声势。这一时期,满清政权初步巩固,军功武勋渐不如往日看重。取而代之的,是文臣治国的理念。武将们再也无法擅权专断如初期那般。他们只能看着文官重新崛起,自己的地位却日益降低。
其中则以心腹重臣巡抚最甚。这些巡抚多是深得皇帝宠信,连带地位也日益提高。更为要命的是,偏偏又逢其时而兴的种种新政,使巡抚得以对提督纵横驰骋:
例如五年一度的军政考核,所有的武官必须接受文官的监察。考核不佳者,提督也难逃黜降厄运。这无疑给予巡抚可乘之机,有恃无恐地踩在提督头上。再加之无期的密考机制,巡抚得以随时向皇帝捅话,耳语蜚语。提督再大的权力,也抵挡不住这无孔不入的监视。稍有不慎,恐怕立时被巡抚抓住痛脚。
就连性情最为刚烈的武将,也不敢在此时兴风作浪。只因巡抚手中的笔杆子过于锋利,稍一击打可能让提督命丧黄泉。这种文攻武守的局面,无疑是提督的噩梦。
如此种种,无不显示出武官提督正逐步被文官巡抚反超的态势。提督还来不及反应,自己已然沦为羔羊,任人宰割。这也就是“官大一级”之说在此刻土崩瓦解的真正原因。
三、乾隆新政后,巡抚手握提督生杀大权
权力天平的剧变,最终在乾隆时期达到高潮。这一时期实行的“年终密考”新政,使提督彻底被巡抚牢牢掌控在鼓掌之间。年终密考,是皇上为了监督官场风气而设的新制度。然其中的奥妙在于,这次监督竟是由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进行的。
当权者总是善于从根源上侵蚀他人的权力。这种倒排的监考制度,无异于直接将武官的权力交到文官手上。以前还有那么一点点自主权的提督,现在每一个举措都要受制于巡抚的刁难。否则等着他的,只有铺天盖地而来的弹劾奏折。这无异于将提督的性命掌控在巡抚手中!提督再有不满,也只能偃旗息鼓,唯命是从。
此后清朝中央栽下一批批心腹巡抚,使其成为地方上的扳手。提督即便官阶最高,面对巡抚也不得不收起锐气,小心翼翼。否则稍有不慎,恐怕难逃灭顶之灾。
这等地位颠倒,已至提督寝食难安的地步。他们深感忌惮的正二品巡抚,现在已经能随意捏弄自己的命门了!武将也会变得战战兢兢,这般反转令人匪夷所思。
由此足见,乾隆新政后,提督对巡抚几乎是捧在手心里生怕摔了。再也无“官大一级压死人”这回事,取而代之的是巡抚手握提督的性命大权。提督想要捞取任何好处,都必须处处讨巡抚欢心。
四、武断长久难制文之盛
想当初,那些意气风发、威风八面的提督们,又岂会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竟会如此憋屈?不过话又说回来,武断长久难制文之盛,这早已历历在目。
古往今来,最初建功立业的武将们,常常会在朝局稳定后遭到压制。取而代之的则是深谙权谋、心细如发的文士们。以文制武,渐成定局。提督与巡抚的反转也不过遵循这条潮流而已。
就像满清中期,皇权一旦巩固,武将与皇帝的共生关系也不再。相反地,皇帝更需要忠心耿耿的文臣当自己的心腹。这些心腹与皇帝之间利益一致,自会压制武将权力。
如此循环往复,武断文治,文盛武衰。提督与巡抚的关系转变,或许也正应了这条通识。最后换一问,权力的天平向何方倾斜?官衔高低似乎并不代表一切。而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永远来自于那片禁忌区域。
结语:皇权运筹,始终把握大局
层出不穷的乾坤倒转,权力天平的起伏博弈,这一切的背后其实都是皇权在运筹帷幄。武将辅助皇帝夺得天下,文臣则巩固皇权、推行皇治。拔苗助长的武将被几番压制,也正应了皇权的需要。
巡抚监督提督,提督处处忌惮巡抚。两者你争我斗,却也让皇上能牢牢掌控局势。提督不敢造次,巡抚只忠于一人,于皇权运转大有裨益。
种种典型事件,无不印证了这层关联。表面看是官员之间的明争暗斗,实则皇上始终把握着全局。这才是权力天平最终指向的终极答案。扪心自问,这离奇变化中,谁是最大的受益者?权力的天平向何方倾斜?想来不言自明。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