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夫妻在破枕头发现一布包,专家打开后欣喜若狂,国家奖励十万元
迪丽瓦拉
2025-07-09 23:02:46
0

好人有好报,今天分享一则发生在1964年的善举,引出了一段历史故事和四颗旷世奇宝。当时,一户西安的普通工人家庭在进行卫生大扫除时,发现了一颗油黑且布满污垢的破枕头。原以为只是需要清洗的枕头,但当他们打开枕头时,惊喜地发现里面藏有一个红色的布包,依次包裹着黄色的布、油纸和棉纸,最终露出四颗如龙眼般大、熠熠生辉的夜明珠。

这对夫妻看到这一景象,猜测这四颗夜明珠应该价值连城。而他们并没有私自保留或出售,而是选择将这四颗夜明珠交给了国家。考古专家们鉴定后兴奋异常,因为他们极少见到如此大且材质优良的夜明珠。更为惊喜的是,这四颗夜明珠竟然是慈禧凤冠上失踪的四颗夜明珠。

在晚清时期,慈禧凤冠上原本有八颗夜明珠,每颗估价约一千万两白银。然而,当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时,慈禧并没有选择武力抵抗,而是继续推行卖国政策。为了讨好侵略者,她将凤冠上的夜明珠摘下四颗,交给一个宫女送给和洋人谈判的李鸿章。可是,这个宫女却心生财念,私自带着四颗夜明珠消失在人间,多年来音讯全无。

直到1964年,这对夫妻偶然发现并上交国家,这四颗夜明珠才重新进入公众视野。国家为此奖励了这对夫妻十万元人民币,但他们坚决拒绝接受,坚称这是国家的宝物,应该归国家所有。他们表示这些珍宝并非祖传,而是先前收留的一位老太太在去世前赠送的。这位老太太在生命最后时刻将一个脏兮兮的枕头赠予这对夫妻,却未能解释这枕头的特殊之处便永远离世了。若非在打扫卫生时偶然打开这个枕头,这四颗夜明珠可能还会埋藏多年,甚至被后人当作垃圾丢弃。

这个故事传达出善良与正直的力量,同时也唤起了历史的记忆。这对夫妻的举动展现了他们对祖国文物的热爱和保护,体现了公民的责任心。这个故事提醒我们,对待历史文物应该怀有崇敬之心,而每个人都有义务为保护文化遗产尽一份力。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八... 朝鲜开国前,有一大批优秀人才,他们大多在中国,苏联进行抗日行动,他们不仅付出了青春年华,甚至付出了年...
原创 商... #深度好文计划# 商汤,是我国第二个王朝-商王朝的建立者。他在一举推翻了垂死腐朽的夏朝,成功建立了商...
原创 他... 在巴基斯坦的那些总统中,叶海亚·汗任期算比较短的一个,从1969年3月当选总统,到1971年12月被...
模拟考古挖掘研学体验 2024年7月30日,在重庆市黔江区三台书院,小朋友在体验模拟考古挖掘。当日,重庆市黔江区文物管理所...
原创 唐... 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传说深入人心,成为历史上的佳话。然而,有一种说法认为,唐玄宗一生最深爱的女人...
原创 林... 前言 林则徐虎门销烟之举,堪称中国近代史上的壮烈一幕。然而,面对巨量的鸦片,他为何没有选择简单粗暴的...
原创 没... 您听说过既没有学历,又不懂外语的人,会成为一名著名科学家、翻译家吗?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我们今天向...
原创 晚... 新中国成立后,章士钊偶然看到了一本关于晚清皇室的书,其中一位叫做韫颖的格格引起了他的注意。 章士钊将...
原创 他... 新中国首次授衔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极为庞大的基数中,要综合各个时期的职务和贡献,还要考虑许多隐性...
没看错吧!博物馆还能“煮”麻辣... 博物馆的文创能有多魔性? 继“马踏飞燕”玩偶之后 最近,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 “甘肃麻辣烫”又火了 ...
云南楚雄紫溪山东林寺元代双色茶... 唐初,佛教经由彝族文化的南诏国和白族文化的大理国传入云南,很快就有修行者来到紫溪山创建寺庙,明清时期...
原创 明...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了签署了不到两年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悍然发动了对苏联的全面进攻,之...
原创 清... 中国作为世界上有着数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传承古国,无论是正史、野史、趣闻、县志等,不管是书面记载还是口...
原创 为... 杨角风谈《走向共和》第75期: 庚子国难之后的朝局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但有一点是没有变的,那就是整个大...
原创 李... 李牧,战国时期赵国的一位杰出名将,与廉颇、白起、王翦等并称为战国四大名将,更是位居其中的第一。他的战...
原创 他... 《论语》有言: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世间的苦难,不是欲屠杀弱小,就是要成就英雄。 “沉舟侧畔千...
原创 1... 1955年,全军大授衔的前夕,评衔小组将名单提前拿给了毛主席审阅。毛主席拿过名单,看到一半突然抬头问...
原创 李... 明朝历史上,首辅之位变幻莫测,人事百态。在这漩涡般的政治斗争中,一个月的辉煌与沉沦都可能成为政治生涯...
原创 如... 谈到李莲英这个名字,相信很多人都不陌生。他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太监之一,对晚清时期的历史产生了长期...
原创 实... 自“安阳曹操墓”一经发现,关于其真伪的争论就如影随形,纷至沓来。然而,当我们看到由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