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棣派遣郑和下西洋,真是为了寻找朱允文的下落吗?其实我们都误会他了!
迪丽瓦拉
2025-07-10 13:32:32
0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郑和下西洋”其实是朱棣为了找寻侄子朱允文的下落。

毕竟在《明史》中也有这样的记载:“成祖疑惠帝(朱允文)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

但你可别忘了,《明史》是清人编著的,这其中是否真实?是否带有当下政治、时代背景之考量?还有待商榷。

事实上,我们只需仔细分析,就能清楚地知道,所谓的“找寻朱允文下落”,是典型的无稽之谈。

首先来说,建文帝在南京城破之日就已经自焚而死,这已有定论。而即便没有自焚,那朱棣也应该在国内找寻,何必要劳资糜费前往异国找寻呢?

要知道,郑和下西洋前后有六次,仅仅是第一次,他就带了将士27800余人,这些将士分别乘坐62艘长约140米、宽约60米的巨型舰船,舰队所到之处,服则给予丰厚赏赐,不服则以强大武力予以震慑。

郑和六下西洋,虽也给中国带来了很多“无名宝物”,但不可否认的是也使中国耗费巨大。

所以,就算建文皇帝真的在海外,朱棣也不必耗资糜费去找寻他的下落。

况且,就朱棣当时的地位而言,已远超建文帝,皇位更是坚如磐石,根本不必采用如此手段。

故而有史学家还说:《明史》之清代史家挟有成见,成见之外,亦见其陋不可及!

除此之外,一些人还认为:朱棣遣郑和下西洋,其目的是为了搜寻海外的奇珍异宝,充斥宫廷。

但细看历史我们不难发现,明成祖朱棣并不是一个“穷奢极欲”,追求物质享受的皇帝,相反,历史上多记载他“恭行节俭”。

况且,朱棣的后半生基本都在肃清边患,此为他一生的志向,不可能嗜好奇珍异宝。

当然,郑和下西洋确实带来了一些所谓的“无名宝物”,但所谓“无名”只是罕见之意,因为稀奇,所以称之为“宝物”,其或许只是一种植物或动物等。

所以,就此说法,文史君仍不能苟同!

那么既然如此,明成祖朱棣为何还要兴师动众、耗资巨大遣郑和下西洋呢?

实际上,郑和下西洋负有极其重大的政治使命和军事使命!

首先来说,朱元璋取元而代之,建立大明帝国以后,蒙古帝国的声威依然照耀海外,这对于新朝而言是极为不利的。

所以朱元璋即位后,便派遣使者出海,昭示海外各国:元朝已经覆灭,明朝政府愿意与各国“相安于事,以共享太平之福。”

故而,此为明成祖朱棣通使西洋的首要动机。

其次,是为了防患日本!

在朱元璋留给后世子孙的《皇明祖训》中,就明确说道:日本“明朝实诈,暗通奸臣胡惟庸图谋不轨。”

所以,在与明朝往来的三十六国中,朱元璋尤其对日本国很不待见,并怀有戒心。

但那时候,大明朝的海军力量薄弱,再加上元朝时忽必烈两征讨日本均无功而返,故也不敢轻视之。

因此,朱元璋在位时,就计划新建海军。

正是因为有了朱元璋前期打好的基础,朱棣才能在即位不过三年的时间,就建立起一支如此庞大的舰队。

无论是打造舰船,还是对航海人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训,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

不过,舰队建成后,朱棣并没有用于征伐日本,当然,这也跟当时日本的气焰,不似朱元璋时期那么嚣张,当时的日本将军足利义满,也不似日本怀良亲王那般“反逆”。

足利义满不仅十分希望能与大明通商,还接受了明朝册封的“日本国王”,并接受明朝封日本富士山为“寿安镇国之山”。

此时的日本已然被明朝驯服,所以朱棣自然不必将其矛头指向它。

在靖难之役期间,明朝皇室同室操戈的消息传到了占据印度的帖木儿耳中。

帖木儿认为此为光复大元的绝佳机会,于是便开始整军经武,纠集数十万大军,准备攻伐明帝国。

然而不幸的是,帖木儿还未率军出征,就病逝了。此次攻明暂时告一段落,但此事也引起了朱棣的高度警觉。

众所周知,朱棣一生都以蒙古为大敌,从早年驻守燕京到五征漠北,皆因如此。

不过,相对于北元残军而言,帖木儿的实力却是不容小觑,所以他必须早做准备。

而想要了解帖木儿帝国后方的情况,尤其是其盟国的情况,以断其臂膀,郑和下西洋就非常之重要。

由此来看,郑和下西洋实际上与汉武帝派张骞前往西域的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尽管当时的张骞也为大汉帝国带回了一些“无名宝物”,但这并不是他出使的主要任务。

所以综上所述,明成祖朱棣遣郑和下西洋,并非所谓的找寻建文帝的下落,也并非是为了搜刮海外财富,郑和下西洋的举动,有着更为重要的政治和军事使命。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的话,那就是——向海外各国彰显大明帝国的实力,增强其海外影响力,从而使明朝与海外各国和平发展!

总体而言,郑和下西洋对于中国之发展,还是有着比较积极的作用的。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为... 清朝最后三位皇帝都没有子嗣,即使是咸丰皇帝这个朝代算得上有儿子的,也只有一个同治皇帝。这个绝后的现象...
原创 陪... #深度好文计划#在这个竞争激烈、强者为王的时代,无数人怀揣梦想,拼搏向前,渴望获得成功。然而,真正能...
原创 从... 刘备是否刘邦的后代,这一问题可通过推算得出。刘备在起义时声称自己是汉室后裔,追溯到具体人物,他表示自...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五次统一战线 中国共产党从1921年成立至今,共经历了五次统一战线。在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原创 慈... 慈禧为什么可以掌握大清政权半个世纪,为什么没有人出来推翻她呢?清朝的衰落和这位大清皇太后有直接关系,...
原创 清... 千年的豪族,千年的王朝,历史的长河中,我们是否曾遇见过千年的风云变幻?回顾清代文人,他们怀揣万卷书,...
原创 从... 【从大富商到安汉将军:他倾力资助实力弱小的刘备,终获成功】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作为中山靖王...
原创 哲... 在蒙古帝国的辉煌历史中,哲别作为成吉思汗的忠诚将领,是铁木真早期战争中的关键人物。他因射伤铁木真的爱...
原创 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一改上世纪贫困落后面貌,转眼成为位居世界前列的经济军事大国,当然,在这段...
地上、地下、水下 广东“四普”... 崔勇 普查现场散落着陶瓷碎片 ...
原创 卢... 传闻,北京卢沟桥的狮子是数不清的! 当然,对于这个说法,历史上不乏较真的人。 甚至连清朝时期的乾隆皇...
原创 世...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人类文明史不过短短六千年,能创造出如此惊天的成就确实非常奇幻;要说人类文明史的见...
原创 “...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讲了中国历史典籍中燧人氏的传说,以及“钻木取火”和“燧石取火”的发现过程,而中国...
德州机床厂旧址:运河工业文化发... “德州机床厂旧址”隶属于山东普利森集团有限公司,位于德州市德城区富源大街1489号,德州普利森高级技...
原创 林... 前言: 1955年林微因去世后,她的子孙现状如何呢?据了解子孙都不愿意使用姓梁,而她的曾孙女则成了众...
原创 欧... 【历史】在世界历史的舞台上,由于众多历史战争、事件以及刻意夸大和宣传,很多国家的形象在全球范围内形成...
原创 河... 孟浩然在《与诸子登岘山》中写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这句诗道出了人事沧桑,历史更迭的气象。...
历史上的今天,8月2日,199...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下令入侵科威特,这引发了一场海湾危机,也就成了海湾战争的导火索。 ...
原创 江... 中国自古以来很注重家族传承的,尤其是对于姓氏更是重视,俗话说得好:“行不更名,坐不改姓”而在我国江西...
原创 梁... 啸聚山林、替天行道是梁山好汉身上的标签,根据以往梁山好汉的个人武力值和所向披靡的团队战绩,在最后一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