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期间,陈毅与粟裕以亲密战友的身份充分配合,屡次挫败国民党军队,两人是谁也离不开谁的绝佳搭档。
对于粟裕的军事指挥才能,陈毅感到十分钦佩,并始终将粟裕视为最得力的助手,更是直言华野没有粟裕是不行的。
尽管粟裕完全具备担当华野一把手的能力,但是,每当两人搭档时,陈毅总会凭借一项过人的本事,稳稳坐住华野司令的位置……
一、粟裕建议、内部矛盾
早在1948年5月,陈毅接到了中央军委的调令,准备前往中原野战军,对于这一决定,中央军委征求了华东野战军内部的意见。
就在任命即将下达时,毛主席收到了来自粟裕的反对信,粟裕表示华野离不开陈毅,并陈述了这一意见的理由。
粟裕认为陈毅担负华野司令的重任,且在军中拥有崇高的威望,如今正是解放战争关键时刻,担心自己难以独自执掌华野。
最终,粟裕说服了毛主席,毛主席将调令修改为陈毅到中野任职,同时继续兼任华野司令和政委,仍是华野的一把手。
在后续的解放战争进程中,陈毅几乎很少负责军事指挥,几乎都是由粟裕独自一人来完成,那么,粟裕为何坚持要陈毅执掌华野呢?
主要原因还是陈毅的威望和情商,当然这也与华野部队的特殊构成有关,华野是山东留守部队和新四军部队合编而成。
抗日战争时期,这两支部队并没有任何交集,都是在各自的根据地发展,两支部队的干部不被统一指挥,合编后仍常有分歧。
宿北战役时,两支部队还未正式合编,只是由粟裕统一指挥作战,陈毅甘心让出指挥位置,可是,山野将领却对粟裕心有不服。
新四军的叶飞奉命率领部队穿插,山野1纵负责策应,由于错误估计敌军动态,山野1纵险些被敌人包围。
事后,叶飞质询山野1纵负责人误判的原因,却没有收到任何回应,等到两支部队与敌人发生激战,山野1纵又准备向后撤退。
叶飞再次联系山野1纵负责人,表示在敌人阵前撤退,无异于送死,可山野1纵不管叶飞的劝告,坚持要向后撤退。
好在两支部队取得了战役的胜利,但是其中的矛盾由此可见一斑,只不过由于战役胜利,才没有将矛盾摆在明面。
二、崇高威望、绝妙情商
即使两支部队合编之后,这种隔阂依然存在,粟裕的军事指挥能力没有问题,但是,在统一两支部队的基调方面,却显得力不从心。
想要统一指挥华野中的两股力量,只能由陈毅来完成,陈毅是井冈山的老红军,解放军中的任何人都要承认陈毅的威望。
每当陈毅出面主持工作,华野内部总是十分和谐,两股力量的代表都会一团和气,陈毅发号施令,没有一方敢有牢骚。
对待粟裕,陈毅更是表现出了极度的包容,粟裕专心研究作战部署时,陈毅总会“识趣”地将其他人带到一边。
除凭借威望服众之外,陈毅还以高情商为粟裕撑腰,前往延安开会期间,陈毅发言的过程中,大力夸赞了彭德怀和粟裕。之所以夸赞彭德怀,是因为西野总是以弱势兵力执行艰巨任务,这与其他野战军有所不同,同时也是为了表明华野的态度。
而陈毅夸赞粟裕的目的,则相对比较隐晦,陈毅深知山野众将领不服粟裕指挥,当众称赞能够提升粟裕的威望。
如此做法,既表现来了陈毅的谦虚,又说明了粟裕具备货真价实的指挥能力,陈毅拥有这般灵活的头脑,自然被毛主席委以重任。
当粟裕表示华野离不开陈毅时,毛主席便考虑到这一层问题,为了维护华野内部的团结,陈毅担任华野一把手是很有必要的。
不过,粟裕长期负责军事指挥工作,如果没有一个恰当的名分,还是说不过去,陈毅却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中央军委指示华野再次向敌后挺进时,陈毅决定让粟裕单独率领东南野战军过江,并致信给毛主席,称粟裕是值得托付的人。
毛主席理解陈毅这么做的深意,遂指派粟裕率领部队过江,两人一唱一和“帮助”粟裕争取名分,这就是粟裕一生都学不会的情商。
三、卓越帅才、战略提议
作为新中国的开国元帅,陈毅如果光凭“旁门左道”,是不可能取得元帅头衔的,还需具备过硬的军事指挥和领导能力。
陈毅执掌新四军期间,粟裕还没有成名,新四军的一切要务,都是陈毅一手负责的,陈毅始终指挥着几十万军队。
解放战争初期,陈毅率领新四军北上山东,与国民党部队抢占津浦线铁路,陈毅指挥新四军将国民党军队打得落荒而逃。
其中,“莱芜战役”最能代表陈毅的军事谋划能力,粟裕虽然是战役的实际指挥者,但是战役的设想是由陈毅提出来的。
战役初期,粟裕两度制定进攻策略,始终未能突破敌人的防线,战场一度出现僵持局面,形势对我军十分不利。面对这般困局,陈毅仔细分析了一番,提出了弃南攻北的想法,将南线敌人放出包围圈,集中力量在北线寻求战机。
粟裕听完提议之后,头脑瞬间清醒了许多,并立即根据陈毅的想法进行部署,最终破解了僵局,取得了莱芜战役的胜利。
实际上,陈毅的军事指挥能力并不比粟裕差,尤其是在战略问题上,陈毅总是能从全局的角度出发,分析出进退的利弊。
晚年的粟裕回忆起这段经历,仍不忘夸赞陈毅的想法高明,不光是华野众将领敬重陈毅,粟裕的内心同样如此。
中央军委让陈毅出任华野的一把手,必然是考虑到了这关键的一点,相比单纯懂得打仗的粟裕,陈毅的确更胜一筹。
不仅如此,陈毅还具备与其他野战军一把手分庭抗礼的资历,在各野战军之间的协调工作上,只有陈毅出面才能解决。
粟裕深知陈毅的能力,在给毛主席的电文中,曾诚挚地表示:“华野不能没有陈老总,只有他可以统筹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