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太原起兵的李渊已经建立唐朝九年,这个时候唐朝已经基本稳定全国,结束了隋朝末年各地的动乱,建立了一个稳定的大一统王朝。权力的斗争由外部转向内部,由地方政权转向皇家内部自己人的争斗。
李渊是隋炀帝杨坚的表兄弟,一直是隋朝贵戚,位高权重的他自然也受到杨广的猜忌,李渊为了迷惑别人,每日醉酒当歌,腐败不堪,用不思进取的行为了自保。另一方面,李渊见隋朝四分五裂,权力即将重新分配,于是他让自己的儿子参与其中,李建成结交天下士族,李世民团结地方英雄豪杰,李元吉守家,保留后方,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正是李渊自己的韬光养晦,加上几个儿子能力非常出色,李渊太原起兵之后,一路胜利,很快就建立了唐朝。他的三位儿子也是居功至伟,尤其是二儿子秦王李世民更是出类拔萃,建立了巨大战功。
自古封建王朝就有“立嫡立长”的规矩,李建成是长子被封为太子,能力也是非常高,他跟着学习治国,制定了一系列的惠民利国的好政策。可是秦王李世民却是乱世起兵的关键人物,是他最早提出要李渊起兵,而且带兵打仗屡立战功,军事成就非常高,军队中很多人都听从李世民的号令。
李渊是一位慈父,他对自己三个儿子都很喜欢,如果是平常人家肯定就是父慈子孝,可是在帝王家这就是犯了大忌。李世民的做大,威胁到了太子李建成将来的继承皇位之路,于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联合到一起,准备搞垮李世民。
李建成和李元吉联合对付李世民,正说明李世民的强大。李渊也知道其中的厉害,可是他并没有使用帝王的雷霆手段,反而显得纠结和迂腐,终于造成了玄武门之变的祸起萧墙。
玄武门之变其实是三方皇家势力的角逐。李世民的手握军队重权,他的玄甲兵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加上房玄龄、杜如晦等谋臣,他的势力不可谓不大。李建成身为东宫太子,联合齐王李元吉组件宫府兵也是有一定的战力。李渊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他只当了九年皇帝,他也并不想要这么早的离开皇帝宝座,所以他一直在讲究平衡,只是因为有爱子之心,很难掌握平衡点。
终究,李世民和李建成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李世民的玄甲兵对上了李建成的宫府兵,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杀,李元吉本想杀掉李世民,不料被李世民部将尉迟敬德反杀,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
事变发生之后,眼见大势已去,李渊和李世民玩起了政客的高级头脑,可惜了太子府和齐王府的那些子孙被全部击杀。李世民成为了太子,李渊不久后成为了太上皇,最终胜利属于李世民。
李世民能够成功首先是在唐朝军中掌握了实权,整个唐朝就他的功劳最高,换句话说,唐朝就是他打下来的,所有人都认为他应该成为太子,可是由于古法的立嫡立长的规矩,他只能成为秦王,这让很多人心中不服,后来发动政变后,整个唐朝国土几乎没有什么动静,平静的可怕。
东晋南北朝出现了几百年的动荡,皇帝换人成为了家常便饭,哪个英雄人物都想当一回皇帝,虽然杨坚建立了隋朝,休养生息了几十年,可是杨广的横征暴敛,又将隋朝弄得四分五裂,一下子激起了乱世英雄的帝王之心。李世民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又有足够的能力,他怎么可能放过高高在上的皇位。就算是齐王李元吉应该也有帝王梦,他和自己大哥李建成联合对付李世民,一旦杀了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势必还有一番争斗,为得都是至高无上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