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起义,发生于东汉晚期,是我国历史上第三次全国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它与前二次农民起义,即秦末陈胜与吴广起义(以下简称“秦末起义”)、西汉末绿林与赤眉起义(以下简称“西汉末起义”)相比,有什么不同与相似之处呢?笔者试着给大家分析如下:
一。不同之处
1.目的更明确,准备更充分
黄巾起义提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即消灭东汉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他们的起义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苍天”是指东汉,“黄天”指的就是太平道,或黄巾军),确立这一目标对号召和团结人民参加起义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秦末起义、西汉末起义,都只是农民们无法忍受统治者的残暴压榨,即所谓官逼民反而临时发起的,没有明确的起义目的。
黄巾起义是经过长期精心准备的,前后有十几年的准备时间,这次起义不再利用某些统治者的旗号,而是公开提出“黄天当立”的口号,还专门设立了太平道,它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宗教形式组织的民变之一,这表明了农民起义有了新的发展。
而无论是秦末起义还是西汉末起义,准备都不太充分,组织也不严密,且秦末起义最后被刘邦利用推翻秦朝,建立了汉朝;西汉末起义也是被刘秀兄弟利用推翻王莽新朝政府,建立了东汉。
2.规模更强大,影响更深远
黄巾起义领导人张角创立太平道,以宗教的方式笼络人心,在贫苦农民中树立了威望,信众多达数十万。张角利用他在民众中的威望,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的信众分为三十六方 ;大方万余人,小方六七千人。这是在准备时期,后来发动起义后,响应民众达数十万人。而且后来在黄巾起义和它影响下的各族人民起义,持续了二十多年。虽然由于起义农民本身的弱点,起义被残酷镇压,但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腐朽的东汉王朝已名存实亡。
而据记载秦末起义只有不超过千人,且起义仅维持了六个月就被镇压;西汉末起义的绿林与赤眉两支队伍相加不过五至六万人,虽然起义时间持续了几年,但中途已拥护更始帝上台,改变了起义性质。
二。相似之处
1.发生时间类似
都是发生在各朝代末年。说明封建社会到达朝代末年时,都是一个朝代从盛走到衰的结局,此时往往天下大乱,军阀割据,连年战争,让农民受苦受累,被迫纷纷起来反抗朝廷的暴行。
2.起义队伍的性质
都是农民的起义,同样是官逼民反,在那个黑暗的年代,一些腐败的官员,昏庸的帝王,搞得天下民不聊生,让走投无路的农民只能起来反抗,纷纷加入争夺天下的行列。这说明平民开始进入中国历史舞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可轻视。
3.结局是类似的
这三次起义的结局一致,都是以失败告终,这说明不是所有农民起义都会成功,他们失败的共同特点是:缺少军事能力的人才,单靠一群乌合之众是很难打过受过军事锻炼的人。像黄巾起义的队伍,只知道攻击城池或守护城堡,不会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与敌人周旋,造成伤亡残重,直到被镇压。
而且古代时,很多豪强财主站在朝廷那边,肯为朝廷出钱,他们可不想被农民翻身,然后把自己搞得家破人亡。
4.起义将领的局限性
由于起义者都是农民,他们的出身都比较贫苦,从小没钱读书,所以像兵书等文化书籍接触较少,即文化素质大多不高,造成他们缺乏领军、领导才能,而且全局观非常欠缺。比如黄巾起义将领张角,一个宗教教主,他眼里只有私心,根本没有心怀天下的气魄。因此缺乏全局观,很难看清天下形势。
总之,虽然三次起义都失败了,但他们都消灭了前期腐败的王朝,推动了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秦末起义作为中国第一次农民起义,陈胜,吴广的革命精神鼓动了千百万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也给了以后的统治者一个提示,压迫人民,迟早会被农民推翻政权的;西汉末起义推翻了王莽新朝政府,给汉朝的建立创造了机会;黄巾起义让腐朽的东汉王朝名存实亡,很快被灭亡进入军阀割据及三国时代。
三次农民起义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要推翻腐朽的政府,建立崭新的国家,必须依靠一批军事素质高、文化修养好的领导组成精英团队,还能知己知彼,根据不同形势、对象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并能巩固已获得的成果。
这仅是笔者个人观点,希望大家讨论交流,提出宝贵意见与建议。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