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郴州有俗话叫“船到郴州止,马到郴州死”。因为从中原经湘江南下的客货船只到郴州后,就无法继续往前航行了,只能在此处人货下船,改由骡马运输。郴州骡马古道因此非常繁忙,骡马日夜不停地驮运大量的货物,寿命都不长,少则一年,多则两三年,就会被活活累死。
其实这俗话还有第三句,叫“人到郴州打摆子”。“打摆子”是“疟疾”的俗称,因为“打摆子”在郴州话里有“ 没事干瞎逛或空忙活”的意思,因此有人认为这句“俗语”是从当地的船工挑夫一年到头忙碌却赚不了多少钱而来的。但小编更偏向于所指的就是“疟疾”,因为郴州许家洞一带自古就是疟疾的高发区,而且这种疾病一直肆虐到解放初期。
本组图片反映的就是1961年,郴州许家洞为消灭疟疾做出的种种努力。
1961年,许家洞公社社员正通过显微镜观察疟原虫,学习防疟知识
解放前,每年一到稻谷成熟的季节,疟疾就开始盛行。当地俗语:“稻子黄,人上床。”解放后不久,卫生部门在当地普查,发现大多数人血液里都有疟原虫。
为了扑灭疟疾,自1950年以来,从省、专区、县到人民公社都成立了各级防治疟疾机构,集中大批中西医力量,有计划的给当地群众治疗和进行预防。
这是卫生防疫的工作人员正在给许家洞小学的学生采血,准备做疟疾血片普查。
受感染的蚊虫是传播疟疾的罪魁祸首,也是当地一入夏季便疟疾高发的原因。因此灭杀蚊虫对预防疟疾尤为重要。
防疫工作人员从水中捞取蚊子的幼虫,研究药物的灭蚊效果。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勤剪指甲,是预防疟疾的一个有效途径。
这位三十岁左右的男子叫陈应禄,解放前,他的父母都死于慢性疟疾引发的疾病。他从十二岁起,就一直遭受疟疾折磨,现在,他不但成了一名劳动能手,还当上了生产队的队长。
这是许家洞公社的早禾田生产队的百姓居所,整洁,漂亮。那些有关“疟疾”的痛苦,只能残留在人们记忆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