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好学文化知识,让草莽英雄赵匡胤,成长为见识广博的治世明君
迪丽瓦拉
2025-07-11 05:32:49
0

读书到底是有用还是无用?从古至今一直是人们争论的热门话题。今天我们故事的主人公宋太祖赵匡胤,从开始深信“读书无用论”,转变为酷爱读书,最后依靠文化知识站到了事业的最高点,当上了宋朝的开国皇帝。用他自己亲身经历诠释了读书的重要性。

下面我们就来回顾一下宋太祖赵匡胤,借助读书而不断成长的经历。

一。对读书观念的转变

赵匡胤,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而且当时正是五代十国战乱时期,使唐代以来“学而优则仕”的理念被纷乱的战局所打碎。许多有学问的士大夫,即使身居高位,也只不过在经济上稍微宽裕些,却备受有实权的武将欺凌,甚至性命不保。

在这种环境中,赵匡胤从内心深处产生了“读书无用论”的想法。于是他对读书学习毫无兴趣,成天活跃在练武场上,苦练骑术、箭术和兵法。并于乾祐元年(948年)投身后汉枢密使郭威帐下,随郭威转战南北,成了一名草莽英雄。

在随郭威多年的征战过程中,赵匡胤以其忠诚和英勇善战而崭露头角,逐渐受到郭威的重视。郭威称帝(后周太祖)后,水涨船高,赵匡胤也成为他的得力助手,身居禁军高级将领之列。

随着政治地位的提高,赵匡胤深感自己文化知识掌握太少,如果不抓紧充实,则一辈子只能做一个有勇无谋,或勇而寡谋的猛将。特别是在行军打仗的过程中,他不断意识到,仅凭武艺是很难实现远大抱负的,要想创一番事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加上项羽的故事,赵匡胤早在少年时就听老师说过。这位“西楚霸王”少年时不认真读书,自信“天生我材必有用”。虽然后来在战争中异军突起,以力大无穷、英勇盖世而著称,却胸中无点墨,手下虽有雄兵百万、战车无数,却被刘邦打得落花流水,最后只能演绎一曲“霸王别姬”,自刎于乌江。

项羽的悲剧给正处上升期的赵匡胤当头棒喝,也促使他对读书的观念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于是,赵匡胤开始在打仗之余,注意抓紧时间学习文化知识了。

二。爱读书的将军

当时军中的武将大多信奉“安朝廷,定祸乱,直须长枪大剑,至如毛锥子,焉足用哉”,所以在实践中,他们只知行军打仗,只想做一个风风光光的将军。

转变了思想观念的赵匡胤,则与那些普通的将军截然不同。为尽快弥补知识的不足,他表现出求知若渴的胸怀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他一面自己发奋读书、充实自己,甚至在行军途中也手不释卷;一面还加紧网罗多谋善断的读书人,组建自己的智囊团。为今后更大发展打下人才基础。

赵匡胤如果听到民间有好书、奇书,便会不惜千金去购买。在行军之时,别的将士携带的都是抢来的金银珠宝。而他的马背上基本上都是书籍。

有一次,赵匡胤随后周世宗柴荣打下了一座城池,收集了不少木箱,足足装了有几辆马车。这时,有小人去向周世宗告发:说他借机搜括了大量的金银财宝,周世宗就派人前去打开箱子核查,谁知里面全是书本,让告发者大失所望。

三。重视读书,成治世明君

书籍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在封建时代,大家以读书通史为荣,并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之类的说法。而书中的史实和经验又为后人留下借鉴,使后人避免重蹈覆辙,取捷径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赵匡胤从不重视读书,到喜爱读书,直至最后重视读书与学习文化知识,他正是品尝到了读书的甜头,还从中借鉴了不少好的经验做法,经自己大胆实践,几乎都获得了成功。

如学习后周太祖“黄袍加身”做法,抓住有利时机,成功代周建宋登上皇位;即位后,又借鉴汉光武帝做法,“杯酒释兵权”兵不血刃收缴高级将领兵权等等,都是他效仿前人的成功案例。

赵匡胤读书取得的最大收获,就是制定了以“仁”治天下的战略国策。他登基后,深感“以马上得天下,但不能以马上治天下”之理,于是,极力倡导以文治国。他不仅自己读书,而且还勉励文臣武将多读书。

赵匡胤刚刚即位几天,就将山人郭无为召到宗政殿,为宋代君臣讲解立国兴邦之策。他还经常对身边侍从说:“我想下诏让全国的武将都读书,让他们通晓治国的方法与道理。”

于是,在他的倡导下,当时全国上下,不论文臣武将,还是商贾百姓,都崇尚读书,并成为了一时的风尚。

综上所述,赵匡胤从少时重武轻文,到青年时代顿然悔悟、嗜书如命,直至晚年他仍然手不释卷。他通过读书观史,学会了治国之术,将书中的知识运用到治军和治国之中去,树立了以“仁”治国的方针,最终成为了一个既能文又能武的治世明君。

四。老wu评析与感悟:

一个人起初没有文化不要紧,但决不能消极沉沦、虚度光阴。可参照赵匡胤的做法(主要是学他的精神实质,毕竟不可能每人都当得上皇帝的),从好读书、读好书开始,注重文化知识的学习,您就可以从书中学到许多人生哲理、明白做人的诸多道理,还能以史为鉴,知晓不少历史名人的成功经验,以及经典案例,从而为我所用。

还可像宋太祖那样,将学到的书本知识活学活用(指抽象的方法并不是要模仿其具体事例),只要认为其中的方法正确、适用,就大胆地去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所要追求的理想与抱负,让自己的人生活得更加精彩。

汉代的刘向说得好:“少年好学,就像早上的太阳;壮年好学,就像十五的月亮;老年好学,就像点燃的蜡烛。”在人的一生中,不论您处于哪一个年龄段,只要好好学习,则不仅能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还能照亮他人,为社会做出贡献。

赵匡胤在那样艰苦的战争年代,都能努力读书,如今我们有如此良好的环境,还不去发奋学习吗?赶紧“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吧!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1... 被誉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终完美的形象”的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足智多谋,...
原创 3... 在我国的历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革命,当时清朝后期政治腐败,百姓苛捐杂税繁重,...
原创 为... 泰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的陵寝,同时也是清西陵地区第一个建造的陵寝。 雍正皇帝的...
原创 封... 封神知识点:殷郊文/王事情 《封神》中,纣王和姜皇后有两个儿子,大的叫殷郊,小的叫殷洪。后来妲己秽乱...
原创 命... 说起命运最坎坷的元首来,那就不得不说波兰元首约瑟夫·毕苏斯基,他这位波兰元首的命运可真就是太坎坷,因...
原创 “... 清朝末年,西方先进技术传入中国,人们也开始接触一些生活上的娱乐技术。其中,西方的拍照传入中国,给我们...
原创 刘... 提起刘备,大家是再熟悉不过,也都知道他有个儿子叫刘禅,也就是阿斗,但其实刘备有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
原创 长... 引言:长平之战中,赵国面临着后勤补给的严重问题,饥荒让士兵们饱受折磨,尽管眼前是对岸强大的敌人,但空...
原创 历... 本文参考历史资料,并结合个人观点创作,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 (古代 闽地) 长兴四年,公元933年,...
原创 五... 提到三国时期的名将,不少人首先会提到五虎上将。在刘备的麾下就有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等大将,虽...
原创 东... 【历史】从世界历史来看,两国合并最为成功的例子恐怕只有德国了,东德并入西德后,发展迅速,快速成为世界...
原创 孙... 话说孙悟空学艺归来,一直找不到趁手的兵器,听取其他猴子的建议来到龙宫找老龙王借个趁手的兵器,选来选去...
原创 四... 四野在东北战无不胜,却因为他太轻敌,南下第一仗就败给了白崇禧 桂军素有“广西狼兵”的称号,他们作风彪...
原创 万... 明代万历皇帝,名字很熟悉,但他在位48年的时候,却陷入了一段让人匪夷所思的时光。原因竟是“腰痛脚软,...
原创 《... 纣王前往女娲宫进香,这在《封神演义》中被描绘成第一个阴谋的开始。实际的策划者是商容,他是这场阴谋的执...
原创 宋... 谈及宋朝时期,朝堂上长长的翅帽便是一大亮点,这成了许多人好奇的一点,这翅帽究竟有多长,如此不方便的设...
原创 老... 1987年苏联发行的乌克兰雅尔塔的明信片。 雅尔塔(乌克兰语和俄语:Я́лта)是乌克兰南部克里米...
大禹IP《少年禹传奇》亮相特色... 近日,由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绵阳北川石椅羌寨乡村振兴先行区指挥部共同主办的“绵阳经开区—北...
原创 刘... 建安二十四年是三国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份,蜀汉大将关羽镇守荆州,遭到曹操和孙权的联合攻击兵败被杀,...
原创 1... 在《宋史》中,对徽宗的记载是:“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而对钦宗则更加含混:“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