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宋史》中,对徽宗的记载是:“绍兴五年四月甲子,崩于五国城,年五十有四。”而对钦宗则更加含混:“绍兴三十一年五月辛卯,帝崩问至。”这段历史发生在1127年,金朝南下攻占北宋首都东京,俘虏了徽、钦二帝,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帝王们虽享受荣华富贵,却也往往面临亡国的结局。
近代史中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往往与一些历史人物密切相关。这些历史人物或主动或被动地参与到历史的变革中,而他们的命运往往标志着某个事件的开始或结束。提到晚清,很难不联想到溥仪。溥仪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身不由己的,尽管他有皇帝的身份,却总是任人摆布。直到他从皇帝的宝座上下来,开始了作为普通人的生活。被释放后,溥仪经历了多种工作。1962年,溥仪第一次领到60元的工资,那时他买了些什么呢?不愧是曾经的皇帝。
溥仪的一生似乎从童年开始就注定了一个模式。1912年是特殊的一年,辛亥革命成功,随之而来的是清朝的覆灭,也意味着封建帝制的终结。溥仪成为末代皇帝,但他当时只有三四岁。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各方势力都想利用他为自己的计划服务,于是他成了一个名不副实的皇帝。这导致他在紫禁城内外过着截然不同的生活。在紫禁城内,皇帝依然享有许多宫女太监的侍奉。而在紫禁城外,是逐渐迈向民主自由的人们,而溥仪却生活在这种矛盾中。1912年,溥仪退位,但并没有迎来平静的生活。1917年,张勋复辟,1924年,被鹿钟麟赶出北京。溥仪的命运总是不由自己掌握,伴随着满清遗老的企图复辟,上演了一幕幕丑剧。
日本侵略东北三省,需要一个合理的借口来建立政权。溥仪成为他们的目标。随着伪满洲国的建立,溥仪有了新的地位。为了使伪满洲国看起来更合理,甚至连皇后都被带到那里。然而,这种生活并没有持续很久,1945年日本战败,伪满洲国崩溃。作为伪满洲国的皇帝,溥仪无法逃脱监禁。同年八月,他被关进苏联的特别监狱。虽然叫监狱,但溥仪的待遇并不同于普通囚犯,甚至相对舒适。这一时期或许是他一生中难得的平静时光,衣食无忧,少有人打扰。溥仪甚至觉得在这里永久坐牢也不错。
然而,溥仪的计划很快泡汤了。中苏建交后,他因身份被引渡回国,进入战犯收容所。1959年,溥仪终于出狱,但此时他甚至没有一个可以安身的地方。最终,他投靠了妹妹。由于他的特殊身份,国家为他安排了一份工作:在植物园里照料植物。这对溥仪来说是相对轻松的工作,而且他的工资比普通人高,第一个月就拿到了60元。60元在当时是相当可观的收入,普通工人可能只有30元到40元,大多数人甚至不到20元。溥仪毕竟是曾经的皇帝,习惯了优渥的生活,即使在监狱里也比一般囚犯过得好。
北京的冬天非常寒冷,没有一床棉被是无法忍受的。拿到工资的第一时间,溥仪就买了一床棉被,以应对严寒。由于有了相对稳定的工作,他不再寄人篱下,而是住进了单位的宿舍。余下的钱,他买了一些糖果零食送给妹妹,以表达对她的感激之情。在无家可归的时候,妹妹收留了他,因此他用第一笔工资回报她的恩情。
溥仪的另一份工作是成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研究会的一员,相当于现在的图书管理员。由于他出生在皇室,对文学研究有一定基础和经验,这个工作非常适合他。后来,他遇到了一位护士,两人结婚后共同走完了人生的最后阶段。1967年,溥仪离世。溥仪是一个身份特殊的皇帝,一直备受关注,也写下了自己的回忆录。至今,影视剧中仍有许多关于他的故事,但他的一生大多数时候都是在别人的掌控之中,令人唏嘘。
参考资料:《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