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经典中,经常会涉及到“三”这个数字,比如“事不过三”、“富不过三代”等。有些时候,这个“三”是虚指的,但也有真真切切的例子,比如我们耳熟能详的俗语“一问三不知”,那具体是哪三个不知呢?这句口头禅听起来通俗易懂,实际上源自《左传》,背后有一个颇有来历的故事。
故事讲述了晋国带兵攻打郑国,为了防止晋国势力过于强大,齐国派陈成子率兵增援郑国。在齐军中,有一位叫荀寅的人,他原本是晋国贵族,却投奔了齐国。他向陈成子报告说有个晋国人告诉他,晋军准备动用一千辆战车袭击齐军的营门,打算将他们一网打尽。陈成子闻讯大怒,痛斥荀寅不忠于敌国。荀寅反思后说:“君子之谋,始衷终皆要考虑周全,然后再行动。而我现在却在这件事上三方面都不了解,这难道不是个问题吗?”他的意思是,在向上级报告之前,事情的起因、发展和结果都要搞清楚,自己都搞不清楚,难道还指望领导替你搞清楚吗?这句话后来也演变成“一问三不知”,指的是揣着明白装糊涂,对实际情况一无所知。
这个故事对刚踏入职场的年轻人来说,无论在做什么,都要对自己负责的事情心中有数,深刻理解,才能应对各种变化。普通人如此,更不用说那些面对镜头还“一问三不知”的官员了,这不是更加荒谬吗?
后来,“一问三不知”这个词汇还衍生出一种意思,即揣着明白装糊涂。比如在《红楼梦》中,王熙凤和平儿谈论贾府的人时,评价林丫头和宝姑娘时说:“一个是美人灯儿,风吹吹就坏了;一个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可见宝姑娘在处理事务上就属于这种类型,对于与自己无关的事情,她会揣着明白装糊涂,显得清爽利落。不知道大家喜欢不喜欢这样的性格呢?
这就是“一问三不知”背后的由来和故事。希望大家在说不清楚的问题时,都能有底气、有谋略、有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