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为何光绪的崇陵成为了博物馆,而雍正的泰陵却至今不对外开放?
迪丽瓦拉
2025-07-11 11:03:56
0

泰陵,是清朝入关之后的第三位皇帝——雍正皇帝的陵寝,同时也是清西陵地区第一个建造的陵寝。

雍正皇帝的爷爷顺治皇帝和父亲康熙皇帝都安葬在了河北遵化的清东陵地区,而雍正却恰恰将自己的陵寝建造地址选择在了距离遵化地区600多里地的河北易县,这也使得在民间有了雍正是篡位而不是继位,因而死后无颜面对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的说法。

正史记载中,雍正原本也在清东陵地区的九凤朝阳山下选择了一处宝地下葬,但是后来发现此处为砂石土质,要知道砂石土质并不适合修建墓葬,一方面在建造是结构不稳容易塌方,另一方面是容易渗水,鉴于这个原因,雍正才选择另择地址安葬。

最终,怡亲王胤祥为雍正在河北易县挑选了一块风水宝地,并称其为“乾坤聚秀之区,阴阳汇合之所,龙穴砂水,无美不收。形势理气,诸吉咸备”,雍正非常对此地非常满意,进而在此建陵,也就是清西陵中的泰陵。

清西陵地区除了雍正的泰陵,还有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以及光绪的崇陵。所以葬在清西陵,而不是葬在清东陵地区,与所谓的“雍正篡位之说”并无关系。

雍正八年(1730年),雍正开始修建泰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雍正皇帝去世,后被乾隆葬入泰陵地宫,随同雍正皇帝同葬地宫的还有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和敦肃皇贵妃年氏。之后乾隆皇帝封闭了泰陵地宫,至今为止近300年的时间,泰陵的地宫就再也没有被打开过。

泰陵地宫未对外开放,并且未对其进行考古挖掘,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保护文物。

1956年,郭沫若主持挖掘明神宗万历皇帝朱翊钧的定陵事件,成为了新中国考古发展的分水岭。在挖开万历皇帝的定陵时,尽管获得了许多珍贵的史料和价值连城的文物,但是由于受到当时科技水平和文化认知水平的限制,受到破坏、损坏的文物更是不计其数,造成的损失也是无法估量的。也正是因为看到了郭沫若挖掘万历皇帝定陵的恶劣后果,当时国家文物局局长立刻向国务院申请立即停止不适当的挖掘破坏,周恩来总理立刻批准了,所以郭沫若希望继续挖掘秦始皇陵寝以及武则天陵寝的计划才没有继续执行,同时,这个规定一直延续到了现在,成为考古挖掘的惯例。

而在此之后的考古挖掘基本都是抢救性的挖掘,即发现陵墓或者古迹有被盗痕迹后或者由于基础建设会破坏原有遗迹时,才会进行挖掘工作,比如三峡大坝建设期间,就对即将被太高的长江水淹没的文化古迹或抢救性挖掘保护,或者留存史料使之永存江底;而对同属清西陵地区的光绪皇帝的崇陵因为有过被盗经历,因而也进行了挖掘和开发,成为了对外开放的博物馆。

对于雍正皇帝的泰陵,考古人员也曾计划进行挖掘,但是最终仍未打开泰陵地宫。

在1975年清理了清东陵乾隆地宫以后,学术界不断鼓吹要求发掘泰陵,并且在泰陵宝城琉璃影壁有着一个盗洞,所以学者们怀疑泰陵地宫早就被盗,可以进行挖掘。因而在1980年,国家文物局批准对泰陵地宫进行清理发掘。

1980年4月8日,挖掘泰陵地宫的工作正式开始。但是在沿着盗洞口下挖了两米以后,发现下面是原封土,由此证实泰陵没有被盗过。

该消息通过媒体传了出去,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兼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名誉所长的夏鼐知晓后,当即向国家文物局汇报要求停止发掘,并把国家文物局关于立即停止发掘泰陵地宫的命令急告当地。4月11日,夏鼐亲自来到易县清西陵泰陵发掘现场宣布了国家文物局的书面指示,泰陵地宫的发掘即告终止,重新把琉璃影壁下的盗口砌死。

至此之后,雍正皇帝的泰陵地宫就再也没有被打开。

除了雍正皇帝的泰陵,还有许多中国历史重要人物的陵寝也完好的存在于世。

在中国五千年的漫长发展历史上,存在着许许多多有争议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尽管他们已经过世许多年,但是学界依然希望可以通过一些方式来了解历史的真相,还原历史的本来面貌,而对其陵墓进行考古挖掘无疑是一个能够了解当时历史史实的一个好的方式。但是尽管如此,对于这些重要历史人物陵墓,首要的任务是保护而不是挖掘,也有其重要历史原因和价值意义。

首先,当前的科技手段并不能实现对文物的完整保护。

除了郭沫若挖掘万历皇帝的定陵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之外,秦始皇陵的兵马俑也是一个鲜活的案例。原本出土时兵马俑身上的是带着原有的颜色的,但是接触空气后迅速氧化腐蚀,所以今天展示在外的兵马俑都是暗淡无光的土灰色。

由于这些陵寝长时间的深埋于地下,或沉浸于水中,长时间与空气隔绝,保留了他们本来的历史面貌,而现在的科技手段又没有办法对他们进行完整而又有效的保护,使之继续保持历史原貌,因而不去挖掘就是对其最好的保护方式。

其次,中国人一直信奉的“死者为尊”的观念,也不愿过渡的打扰逝者。

儒家经典中,一直崇尚着“死者为尊”的观念,因而在古代社会,对于盗墓行为不仅嗤之以鼻,并且对于盗墓者的处罚也是相当的严厉,并且留下了许多光怪陆离的传说和故事。同时,基于对逝者的敬重,也不愿意对其进行打扰,因而包括现在也对考古挖掘工作是非常的谨慎和小心的。

再次,也是为了能为子孙后代留下历史的瑰宝。

现在不去挖掘现有的陵墓和古迹资源,同时也是为了给后代将这些历史的瑰宝能够完整的留下来,一方面可以等待有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去保护历史文物,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让后代去新的视角、新的发现去品读、解析历史。

因而,不去轻易挖掘陵墓,不进行不适当的挖掘破坏,成为了中国考古界的共识。

雍正的金头之谜,只能期待着用科技的力量去探求了。

人们之所以对雍正的泰陵抱有如此之大的兴趣,最为关键性的因素就是雍正的“金头之谜”。

民间有传说称,由于吕留良一家受到了“湖南曾静谋反案”的牵连,被雍正诛灭九族,就连去世多年的吕留良也被扒坟掘墓、挫骨扬灰,而吕留良的女儿吕四娘却逃过一劫,活了下来,之后吕四娘成功混进宫中,不仅成功刺杀了雍正,还将雍正的人头取下带走。为了给雍正以全尸下葬,乾隆皇帝命人给雍正打造了一枚金头,这也就是“雍正金头之谜”的来源。

尽管经过一些史学家的证明,雍正因为长期迷恋丹药,死于重金属的可能性最大,但是依旧没有办法最终为清宫八大疑案之一的“雍正之死之谜”盖棺定案,“雍正金头之谜”依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由于泰陵地宫无法打开,也不能对“雍正金头之谜”做出最终的回应,只能寄希望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例如能够通过穿透射线扫描的方式来对泰陵地宫的内部一探究竟了。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伪... 我们知道,崇祯皇帝作为明朝最后一位皇帝,面临李自成大军入城,宫内乱成一团的情况下,这时的他带上太监走...
原创 三... 想来大家都有看过三国演义吧,里面的每一环节非常的精彩,而且每个人物的性格也都非常的饱满,特别是猛将和...
原创 三... 中国古代汉人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中,汉、唐、明占有重要地位,且国祚较长对中国古代史有重要意义。而从统治者...
老照片 80年代伯明翰 破旧的... 我们通过Richard Davis(理查德·戴维斯)的照片,重温20 世纪 80 年代的英国伯明翰,...
原创 大... 崇祯皇帝上位时,明王朝已经到了风雨飘摇之际,虽然崇祯为了明朝的发展做出了许多政策上的改变,但依旧挡不...
原创 传... 某日,周文王姬昌梦中见东南方有一只白额猛虎,胁生双翼,向帐中扑来。次日,一个叫散宜生的大夫给文王解梦...
原创 清... 无论是小说《西游记》还是电影《让子弹飞》里,都曾有过 “强盗半道杀死赴任官员,然后冒名顶替跑去当官”...
原创 认... 在日本,有很多人都自称是中国人的后代,比方说很有名的山口百惠,就曾经在一次访谈节目中,表示自己的祖先...
原创 二... 历史的长河中存在过许多朝代,见证时代的演变和岁月的更迭,以及人类伟大的创造发明的出现。 透过史书,...
原创 战... 公元前270年野心勃勃的秦昭王准备兴兵伐齐,要想一统天下,就得先啃下这当前最强对手,如灭得齐国,其它...
探古迹,访新颜,在广州南沙赴一... 领略岭南水乡的风情、探访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多彩的夜间活动解锁海滨夏日的乐趣。暑期来临,广州南沙以丰...
广西龙州发现清代八角茴油蒸馏遗... 本报电(庞革平、黄华江)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龙州县文物保护和考古管理中心开展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
原创 人... 2004年9月11日,一部电影的上映引来了全球的关注。那就是由特瑞·乔治执导,唐·钱德尔、苏菲·奥康...
“盛装舞步”千年前曾流行西域 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的彩绘泥塑舞马俑。新疆博物馆资料图 石榴云/新疆日报记者 赵梅 在奥运会马术比赛中...
原创 长... 在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区黄牛蹄乡李庄村中心,矗立着一座武庙,也被称为关帝庙。这里修建于元至大二年(130...
原创 清... 自从清朝进入中原,建立统一的王朝之后,中华民族就进入停滞不前的状态。不过,儒家思想却得到继承,并且发...
原创 庐... 1959年彭老总落难后,其他开国将军都对彭老总避而远之,唯有这三位将领还来看望彭老总,并安慰彭老总,...
原创 日... 在二战当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场面,日军不顾一切,甚至不做任何战术动作,就向对方发起了冲锋,在冲锋...
原创 甘... 我国历史上涌现过许多年少成名的天才,其中三国时期的曹冲、战国末期的宰相甘罗都是令人瞩目的人物。然而,...
原创 4... 前言 提到朱光,毛主席十分熟悉,知道他和自己一样,都是爱书之人。或许这与朱光的先祖,有着莫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