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古迹,访新颜,在广州南沙赴一趟历史文化之旅
迪丽瓦拉
2025-07-11 19:33:12
0

领略岭南水乡的风情、探访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多彩的夜间活动解锁海滨夏日的乐趣。暑期来临,广州南沙以丰富的旅游资源,成为出游的热门选择。

从即日起至8月31日,南都联合南沙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推出“南沙滨海生活季进行时”专题报道,结合南沙暑期特色活动,围绕吃喝玩乐行等内容为你提供夏日畅游南沙的独家攻略。“南沙滨海生活季进行时”话题同步上线抖音平台,随手记录畅游南沙的快乐时刻并加上#南沙滨海生活季进行时#话题标签,分享你的独家记忆,与网友一起解锁“湾区之心”的暑期生活。

想要认识广州南沙,文化历史是个极好的切入点。在这一片既古老又新兴的土地上:妈祖文化生生不息,疍家文化别具特色,海防历史源远流长,非遗麒麟舞活灵活现……这么新潮的滨海城市,古老起来还真超乎你的想象。翻开地图,随便一指,这里的历史故事都能“硬控”你一整天。

南沙历史文化遗产分布。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蒲洲炮台

隐藏的看海“宝藏地”

蒲洲炮台位于蒲洲山东南方的山梁上,扼守着珠江虎门水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该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基本保存完整。内部设有三个炮池,现坑道内保留有“子药库”(弹药房)两间。与虎门其他炮台相比,蒲洲炮台的炮池数量不多,但强大的火力和重要的位置,使它在虎门要塞诸炮台群中有着特殊地位。

除了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底蕴的军事遗址,这里还是一处看海宝藏地。站在山顶平台远眺,珠江出海口的壮阔海景以及南沙秀美的城市风光,尽收眼底。

蒲洲山炮台。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俯瞰炮台。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广州市海防教育基地

海防历史+妈祖文化,一次满足!

广州市海防教育基地位于珠江虎门水道西岸的大角山、蒲洲山一带,与天后宫景区相邻。基地主体为大角炮台遗址,占地面积9000多平方米。

基地内以“近代中国打响抵御外敌入侵第一炮的地方”为设计主轴,以近代广州海防经历的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和抗日战争三大历史事件为内容主线,对相关历史事件,人物史志等进行全面整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广州乃至粤港澳大湾区近代的海防历史。

广州市海防教育基地。陈小铁 摄

参观完广州市海防教育基地,还可以去与之相邻的南沙天后宫逛逛。这里承载着丰富的海洋文化和民间信仰,享誉海内外。寺庙建筑依山傍海,气势恢宏,是信众们祈求平安、祈求幸福的精神寄托。游客在此可以领略到妈祖文化的独特魅力,继续感受海洋文化的博大精深。

8月,南沙天后宫将于每周六晚延长景区经营时间至22时,并以“妈祖文化与岭南水乡风情”为主题,通过“演艺文化+商业”的模式,打造夜间文旅节目,共计约12场。届时,市民游客们可在景区内的中轴线、天后湖、天后广场观看《妈祖传说》光影秀表演、点状式演艺等项目,感受南沙璀璨的夜魅力。

亮灯后的南沙天后宫景区。通讯员 供图

景区内的演艺活动,吸引不少市民驻足观看。通讯员 供图

农耕渔猎展览馆

游东涌水乡,品疍家风情

除了感受海洋的辽阔,在南沙东涌镇的农耕渔猎展览馆,还有和水相关的疍家文化等你领略。疍家人曾世代浮江泛海,逐水而居,特殊的生活环境,形成了有别于陆上社会的习俗,也孕育出了独具特色的疍家文化。

东涌水乡风情街。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感受岭南水乡的静谧悠然。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位于东涌水乡风情街的农耕渔猎展览馆共有两层,一楼按挖掘类、耕地类、播种类、筑堤类等不同分类,展示着百余种农耕工具。二楼则以实景搭建的形式,展示了水乡茅寮、瓜棚、疍家艇等物,还原出昔日疍家人生活图景。一件件工具与物料,无不蕴藏着疍家渔民在风雨中拼生活的历史印记。

与农耕渔猎展览馆相邻的是炮楼展览馆。在民国时期军阀混战,炮楼可攻可守,在当时具有重要战略作用。炮楼墙壁四周的射击口、顶层的瞭望台保存完好,清晰可见。如今,透过瞭望台看到的,不再是战争的硝烟,而是水乡的静谧悠然。

可以乘船游览水上绿道。黄晓彦 摄

参观后意犹未尽的话,市民还可在码头租赁木船,乘船游览水上绿道。伴随着疍家人悠扬的咸水歌,河道中的落羽杉与两岸古朴的民居依次掠过,是水乡独有的美景。若是在良辰吉日到访,还能偶遇一场水上婚礼。

水乡婚俗是南沙地区特有的婚庆习俗,传统的水乡人以水为媒,以艇为轿,以歌会友,形成了一套别开生面的婚庆习俗,包括做媒、下聘礼、开脸、上头、开席、水上迎亲、跨火盆等环节,极具民俗风情。

瑞辉麦公祠

麒麟现,祥瑞见

作为“麒麟之乡”,黄阁镇历史悠久。在黄阁东里村至莲溪村之间,有一条路,当地人称之为“黄阁古街”。相传,黄阁古街是黄阁先祖最早定居的地方。他们迁至此处定居,而后繁衍生息,至今已有八百年历史。时移世易,如今在这条古街上,目之所及的有古祠堂、民国建筑东里红楼、供销社等特色老建筑,也有风格各异的新房。新老交会,有机共存。

其中,由瑞辉麦公祠改造而成的麒麟文化展示馆,正静静矗立。这座祠堂占地面积近300平方米,2015年变为麒麟文化展示馆。作为一个全面展示麒麟文化发展与变迁的展馆,这里不仅汇集了黄阁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还通过丰富的麒麟展品和展示手段,让游客深入了解麒麟文化的独特魅力。

麒麟展示元素。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黄阁麒麟舞。陈小铁 摄

新建筑方面,“喜巢”民宿值得一逛。该民宿位于黄阁四大村(莲溪、东里、大井、大塘)的中心点,原本这里一层是黄阁中心市场,二、三层是大型超市。随着新鸿基市场启用,这栋楼龄30多年、四层楼高、占地1200平方米的旧楼房被丢空多时,直到“85后”青年曹劲文租下这栋旧楼,并在今年完成“爆改”,将其变为集民宿、咖啡馆、桌球于一身的“喜巢”。(想了解更多关于“喜巢”民宿的故事,可点击阅读:上千平方米老旧市场“爆改”民宿试业!就在广州这条百年古街)

“喜巢”民宿房间。通讯员 供图

“喜巢”民宿内部。通讯员 供图

罉塘潭古采石场遗址

昔日采石场,如今碧波塘

南沙大岗镇的起名,源于此地盛产大冈红石(即大冈红),颜色鲜红且质地坚硬,故得名“大冈”,后写成“大岗”。在大岗镇内,有不少与“石”有关的历史文化遗迹,如:广州市文物保护单位——罉塘潭古采石场遗址。

公园内的罉塘潭古采石场遗址。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赭赭红岩,斑斑凿迹。图片来源:印象南沙

罉塘潭古采石场遗址位于大岗镇人民公园内,四面悬崖峭壁,雄伟挺拔。塘石壁长110米、宽65米、高23.7米,山壁上钎凿痕迹至今还清晰可见。据相关文献记叙,曾有河源周族、张族和兴宁陈族到大岗采石谋生,因为长年开凿,便成此奇观。在石场内,还有一块八股山场界碑。据专家考究,是目前广州古代采石场唯一的清代石碑,其价值不言而喻。

南都广州新闻部出品

采写:南都见习记者 吴文伟

通讯员:林翘 王璇 陈小铁 郑春怡 罗瑞娴 史欣

部分素材来源:印象南沙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原创 他... 说起清朝,可能有人想到《宫》,可能有人想到《孝庄秘史》,也可能有人想到当年的九子夺嫡,想到康乾盛世,...
原创 几... #八国联军只来了几万人,为何会在拥有几亿人口的大清横行无阻# 清末时期,几亿人口的大清,被八国联军狂...
原创 朱... 看过历史的同学们都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创业的16年里,从1353到1367年,有15年都是在南方和其他...
原创 驸... 驸马一词的频率,在我们每一个现代人的世界观都不会陌生,没有别的,只因他是皇帝的女婿,换句话说就是,只...
原创 中... 从宋朝的108好汉被逼上梁山,反抗欺压,智斗朝廷,到清末义农民义和团成立,对抗清军。 从古至今,有许...
原创 陪... 朱元璋的传奇故事堪称历史上所有皇帝中最富有戏剧性的一个, 他出身于安徽凤阳一个普普通通的佃农家庭,论...
原创 长... 导读:你是否听说过这个笑话?越南网友声称历史上长江以南是越南的领土,而韩国人则坚称长江以北一直都是韩...
原创 重...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相信许多人都背诵过这篇由范仲淹撰写的《岳阳楼记》。那么,这个滕子京...
原创 没... 没有美国苏联的援助,我们能否打败日本 两线作战是兵家大忌,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是稍有战略头脑的人都明...
西安发现21座中小型墓葬:其中... 8月7日记者获悉,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丰镐队在西咸新区三桥街道三桥新街东段小学建设区域东北部进行...
原创 她... 接着上文我们继续, 聊一聊这个号称“苗王公主”的民国名媛蓝妮的故事。 01▼ 1929年,蓝妮嫁给...
原创 隋... 在隋炀帝统治时期,中国陷入了混乱的时局,许多学者一致认为,隋炀帝的任性统治导致民不聊生,成为中国历史...
原创 这... 每一张老照片都是历史的镜头,承载着深沉的悲凉和落寞,而这些古老的画面无一例外地关乎着清朝时期的故事。...
原创 邓... 今天的中国社会稳定和谐,人民安居乐业。大家脸上洋溢着笑容,生活有了希望。此时,我们不禁回想起,这份安...
原创 最... 最穿越的三件古代文物,一件疑似方向盘,一件现代技术无法复制 文物,是人类在社会活动过程中遗留下来的具...
原创 诸... 自从《三国演义》被搬上银幕后,就没有一个人不知道诸葛亮,也没有一个人不喜欢诸葛亮的。 但,诸葛亮真...
原创 南... 在世界历史的版图变化历史中,我们大家不难发现曾经辉煌或者庞大的大国在经历过一些政治事件之后被分割成若...
原创 越... 在1965年冬天,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望山楚墓群的考古现场,一场引人瞩目的发掘活动正在进行。考古人员聚...
原创 秦...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上,秦始皇作为第一任帝王,其在位时间却不足四十年,而刘邦,推翻秦朝并与项羽争霸的...
原创 宋... 每个时代都有很多青年人,他们会因为自己的能力得不到认可,而抒发自己的郁气。宋朝也不例外,宋朝有一位人...